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向周總理學調查研究

楊詩

2017年09月27日10: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每事必問,隨時作調查研究,是周恩來的工作習慣,也是他的工作方法。周恩來日理萬機,但是他卻時常創造機會,進行形式多樣的調查研究。即便在外出途中,周恩來也要抓住機會作調查,還教導領導干部和秘書都這樣去做。

周恩來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反復強調面向實際、搞好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他曾把“注意調研”作為自己的修養要則,並認真踐行,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電影《周恩來的四天四夜》,就真實地再現了1961年周恩來到河北省武安縣伯延大隊進行調查研究的故事。周恩來調查研究的思想與方法,對今天的領導干部仍然是應當學習與繼承的精神財富。

“要了解情況,就得學習,就得調查”

周恩來常說,“要了解情況,就得學習,就得調查”。每事必問,隨時作調查研究,是周恩來的工作習慣,也是他的工作方法。周恩來日理萬機,但是他卻時常創造機會,進行形式多樣的調查研究。即便在外出途中,周恩來也要抓住機會作調查,還教導領導干部和秘書都這樣去做。

1955年1月,周恩來帶領幾位部長去東北開協作區會議。國家建委副主任兼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谷牧也隨總理出行。登上飛機后,周恩來與部長等同志親切交談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周恩來停止了暢談,把服務員叫來問道:“快到山海關了吧?”服務員答:“是的,總理。”周恩來又叫來秘書,讓他通知駕駛員,飛得低一點、慢一點,到山海關的時候,在上空轉個圈子,讓幾位部長把下面的情況好好看一看。周恩來還對谷牧說:“你是管工交的,坐在飛機上也可以搞點調查嘛。到山海關的時候,你從窗口往下看,數一數幾分鐘之內有多少列火車進出山海關。山海關是連接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的咽喉,東北地區是我們國家的工業基地,從山海關的車輛進出情況,可以看出點我國目前工業交通方面的大情況呢!”谷牧和總理的秘書一起,當即按照周恩來的要求,從飛機窗口向下認真地觀察著。飛越山海關后,谷牧他們把記下的數字如實地報告了總理,周恩來聽了笑著說:“這個數字在會上還有用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周恩來既認真調查研究國內的情況,也常常在會見外賓時了解他國的情況。他將來訪的外國客人看作是“送上門的老師”,不恥下問,虛心求教,以了解和借鑒他國的長處,為我所用。

1970年7月,日本農村青年友好訪華團來我國訪問。考慮到周恩來公務繁忙,外事部門沒有請總理接見這個訪華團。周恩來得知該團成員大多數來自日本農村,又是基層工作人員,便決定會見他們,借此調查了解日本農村的情況。他對外事部門的同志說:“放著這麼多人,主動送上門來,你們不調查研究,怎麼做工作?今天我把其他工作都放下,反正天也塌不下來,我舍不得這個機會,見他們一次,專干這個事,作調查嘛!”這次會見,周恩來同日本客人進行了長達四個小時的談話,詳細地詢問和了解日本農村的耕地面積、谷物產量、使用的農業機械、農民收入等情況。周恩來嚴肅認真的精神,虛心求教的態度,不僅使在場的中國同志深受教育,也使來訪的日本客人格外感動。該訪華團團長常山升回到日本以后,專門找了一位從事農村研究的教授,重新收集了大量材料,然后同該教授一起再次訪華,向我國有關部門作了詳細介紹。

“一切問題都要到現場去實踐”

周恩來說:“一切問題都要到現場去實踐,通過實踐,不斷總結,取得經驗,然后再實踐再總結。”他在工作之余,經常深入到群眾中,開展專題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1954年冬天,周恩來聽說北京市公共汽車十分擁擠,職工上下班很不方便。一天職工下班時間,他帶著秘書去親身體驗。在北京圖書館汽車站,周恩來等群眾都上去了,才最后邁上車。車裡果然很擠,沒有空座位,周恩來手握住吊環,站在車廂中間。汽車行駛了兩三分鐘后,一個乘客突然驚喜地叫道:“哎呀!這不是總理嗎?”“總理?”“總理!”車廂裡立刻活躍起來。人們紛紛給總理讓座,周恩來揮動雙臂勸大家坐。一個站著的乘客握住他的手問:“總理,您那麼忙,怎麼還來坐公共汽車?”周恩來笑著說:“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嘛。”接著,他就和乘客熱情地攀談起來,問他們都是哪個單位的,住在什麼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時間。乘了一段公共汽車后,周恩來又上了無軌電車,在北京城轉了大半圈。回到中南海后,他將有關領導同志找來,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和制定解決公共汽車擁擠問題的具體措施。他還指示國務院各部門和有關單位,有條件的,要用大客車接送職工上下班。

在調查研究中,周恩來總是深入工廠、農村、工地等一線,近距離觀察,仔細了解民情民意,發現問題就立即解決。周恩來主持作出的許多有關生產和民生的決策,都是這樣產生的。

1956年7月,周恩來冒著酷暑來到上海進行調查研究。他深入到一家鋼鐵廠的轉爐車間觀察生產情況,看到爐前工人操作時汗流滿面,就詢問車間負責人:“車間的溫度有多高?”車間負責人回答:“有40多度。”周恩來提出疑問說:“我在夏天到過熱帶地區,那裡的溫度就是四十幾度,但遠沒有你們這裡這麼熾熱。”他隨即指示,要關心工人的疾苦,改善工人的生產條件,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周恩來回北京不久,國務院就向全國發出了《工業企業必須認真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各地工廠企業的防暑降溫工作,由此得到了改善和加強。

“對於重大問題,我們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親自出馬”

周恩來強調,調查工作應切實去做﹔各項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經過最實際的調查研究,據此定出合乎實際的計劃和指示。周恩來帶頭調查研究,遇到重大問題更是親臨第一線,詳細了解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實事求是的決策。

1956年6月,在社會主義建設掀起高潮之際,毛澤東主席暢游長江,並揮筆寫下“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詩句。一時間,三峽建設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有的要求上馬三峽工程,有的反對,爭論非常熱烈。1958年1月,中央召開南寧會議,其中一個議題是討論三峽工程的建設,贊成和反對的代表分別陳述了各自主張。在兩種意見相持不下的情形下,毛主席要周恩來過問三峽工程建設問題,拿出一個具體意見。為了完成毛主席交辦的這一重要任務,周恩來於2月底到3月初溯江而上,實地考察了三峽。同時,他還召集一些水利專家和當地領導同志,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周恩來主持通過了關於三峽工作的決議,穩健地提出:“從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面考慮,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准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決定。”周恩來主持作出的這一決策,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正因為如此,三峽工程延至各方面條件成熟后的1992年才立項上馬。

決策、辦事必須以周密的調查研究為基礎,不能憑借“大概”“可能”或“想當然”,這是周恩來的一貫要求和做法。遇到重大問題,他不但親臨第一線作調查研究,還要求有關主要領導一定親自出馬,抓住關鍵性的問題不放,一抓到底。

1963年5月1日,我國自行研制的首艘萬噸貨輪“躍進號”在駛往日本途中不幸沉沒。對於沉船原因,外電議論紛紛,被救回來的船員也眾說不一,有的認為是被某國魚雷擊沉,有的認為是觸礁。為慎重起見,周恩來指示有關部門:“待情況弄清后,再發表正式聲明。”赴現場的調查小組經過分析研究,5月7日提交了《關於調查“躍進號”貨輪遇難事件的報告》,認為“躍進號”沉沒的原因,極大可能是觸礁。周恩來覺得報告分析得有道理,但仍謹慎地認為:“最后判明,須到現場進行海中調查。”

5月12日,周恩來在上海聽取調查“躍進號”失事原因的准備情況匯報會議。海軍決定派編隊到失事地點進行調查。當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匯報到出海編隊的組織成員時,周恩來問道:“怎麼都是艦隊的副司令、副政委出海?艦隊司令、政治委員呢?”得知一把手沒有被列入后,周恩來嚴肅地說:“‘躍進號’沉沒事件,已成了國際事件了。對於這樣的大事,我當總理的要抓﹔你們這些當司令員、當政治委員的,也要親臨第一線,不能隻交給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對於重大問題,我們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親自出馬,這要成為一條規矩。”他還強調:“主要領導干部,不但要親臨第一線,還要善於抓住帶關鍵性的問題不放,一抓到底!”在周恩來的督促下,東海艦隊派出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親臨失事地點進行細致調查。經過幾天的深海搜索探摸作業,終於確認“躍進號”“因觸礁而沉沒”。新華社隨即發表聲明,外電由妄議轉而贊揚中國的務實態度。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