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固本強基的“雞西路徑”

——雞西市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側記

劉韜 葛世界 記者 任紅禧 王宇萌

2017年09月21日16: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一段時間,在虎林市新樂鄉富榮村,自來水順著無數條管道的漏點滲入沙土,消失得無聲無息。和水一起流失的,還有村民對村“兩委”班子的信心。

該村自來水設施安裝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管道老化、跑水嚴重,村民隻能到機井房排隊挑水。而面對村民的怨聲,同樣在排隊挑水的村干部一臉的無奈:“不是村裡不想修,集體賬面上一分錢沒有,拿啥修啊?”

2017年6月,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隨著雞西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推進,虎林市嚴格規范集體土地有償使用,借著這股“東風”,富榮村一下收上來127.4萬元土地承包費,村黨支部從中拿出80萬元更新自來水管道,讓村民結束了排隊挑水的日子。

同富榮村一樣,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進程中,雞西市所屬縣(市)區的廣大農村集體賬面上的數字正在不斷攀升。

探索:蹚出富村新路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然而,一些村集體“造血”能力不足,經濟實力薄弱,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突出的問題。

年初,按照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的要求,雞西市委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為重點工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帶隊深入到9個縣(市)區28個村開展調研,與200多名鄉村干部進行了多次座談。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於國家轉移支付資金,再有少量的集體土地承包費或房屋租賃費,隻能勉強維持村級組織日常運轉,根本談不上服務群眾、服務發展。全市459個村中,集體收入不足5萬元的多達227個。

村裡沒錢,村干部想干事也力不從心,即便村裡組織什麼活動,很多村民都了無興趣。

“隻有政府投錢,村裡才能完善一些公共設施,否則,去哪兒籌錢呢?”調研發現,很多村干部都面臨“沒錢難辦事”的尷尬——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空殼化”,無力承擔公共事業發展要求﹔另一方面,面對群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服務水平的強烈呼聲,一些村不得不四處“化緣”,有時“化緣”無門,村干部不得不自掏腰包墊付,實在墊不起就“放挺”了。

“在這種情況下,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從哪兒來?黨建工作任務怎麼落實?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怎麼發揮?”雞西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成林點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摸底后,雞西市委決定集中精力打一場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攻堅戰”。

張成林提出:“通過這項工作,既要富村,又要富民,提升村級組織的威信,做到村‘兩委’班子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

為進一步幫助各村找到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調動村“兩委”班子的積極性,市委組織部先后組織4批次、330余名村干部赴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考察學習,縣鄉兩級也累計培訓1230余人次。村干部們在開闊眼界的過程中看到了差距,找到了路子,回來之后干勁兒十足。

“我們這兒有全市最大的山產品大市場,有這麼多的木耳養殖戶,有經驗、有基礎,我們要在這上面干出點兒名堂。”梨樹區中心村村委會主任趙崇艷參加全市考察培訓后,發出了由衷的感慨。於是,村集體籌集資金,建設了50棟木耳大棚出租給養殖戶,一下子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

為了進一步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雞西市委組織部組織制定了市、縣、鄉、村四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2017年—2019年)》,進一步提出發展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土地集約型等11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號召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引領示范,讓村集體的“家底”不斷厚實起來。

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各鄉村陸續涌現出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市委組織部通過系統歸納、總結,形成了“雞西市富村十八法”,用以指導各村的富村富民實踐。

“‘十八法’就像十八組藥方,各村結合自身實際,照方抓藥,以避免‘兩眼一抹黑’式的蠻干。”雞西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張萌介紹說,“‘十八法’不是死公式,而是讓各村從中獲得啟示,盡快找到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子。”

提速:駛入致富“快車道”

隨著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深入推進,各類鮮活的實踐在摸索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在靈活運用好依法依規收取集體土地承包費和資產租賃費等辦法的同時,雞西市把更大的力氣、更多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上,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第一法”。通過實施“金雞歸巢”計劃,吸引雞西籍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興業﹔通過“三資”入股、提供優質服務等多種形式增加集體收入,增強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對此,雞西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財福的理解是:“辦企業是有風險的,借助一些有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力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村級集體經濟,更有利於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

2017年春節期間,從密山市連珠山鎮新發村走出的企業家潘榮秋回鄉探親,在認真研究村裡發展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后,很快與村裡達成協議:新發村提供場地、廠房,潘榮秋投資4000萬元建設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新能源企業。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村集體保底分紅12萬元,帶動本村30人就業,既富了村,又富了民。

當然,“金雞歸巢”不一定非得帶資金、項目回來,有時候,一條有價值的信息也足以給集體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5月,密山市裴德鎮東勝村建起一座佔地1.2萬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一眼望不到頭的丹參花海蔚為壯觀。這個基地不僅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近30萬元的收益,還為160名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而這個好項目正是來自常年在外打拼的村民林綿海提供的信息。在得知中豆集團有建設萬畝中草藥基地的意向后,林綿海便趕緊告訴村裡。村黨支部在裴德鎮黨委的支持下,立即同中豆集團接洽,僅三個月就完成了簽約、土地流轉、基地建設等全部工作。

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家與村集體產業項目對接,雞西市委組織部建立了域內外雞西籍企業家(經營管理人才)信息庫和“金雞歸巢”產業項目庫,編制了雞西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冊,於2017年7月20日舉辦了全市首屆“金雞歸巢”——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對接洽談會,域內外企業家和鄉村代表等600余人參加會議,現場簽約項目15個。截至2017年7月末,全市入庫項目362個,落地項目81個。

“村裡要想富,不能守著資產過苦日子,要學會把資產盤活。”在雞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宋振江看來,有效開發利用村集體資產,也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

該縣哈達鎮山河村毗鄰機場高速,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越。村裡有一塊45畝的山地果園,卻以每年3000元的“白菜價”租給他人。雞西市委提出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要求后,山河村“兩委”決定盤活現有資產,經協商,收回了果園和荒山,建設了一座佔地26公頃的生態農業觀光園……

護航:全面小康“不掉隊”

經過持續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熱潮在雞西已基本形成。然而,需要正視的問題是,依然有個別村瞻前顧后,不敢作為。

雞冠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萬國騰認為:“有的村干部放不開手腳,主要是村集體沒基礎,手裡沒錢,更擔不起風險,這就需要上級黨委和政府勇於擔當,重點支持他們發展,降低他們的風險。”

該區西郊鄉三合村是一個“無資金、無資產、無資源”的“三無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國連反復研究市場行情后,打算改種一味名為白鮮皮的中草藥,因為缺少啟動資金,怕借貸上項目出現“窟窿”,遲遲不敢行動。為避免三合村創業不成又添新債,西郊鄉黨委為該村注入了30萬元“金種子”資金,由村干部領辦合作社,效益歸村集體所有。有了政府的資金支持,三合村的這一項目得以實施,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0萬元。

滴道區委則通過提供“金種子”資金,重點援助那些想干事但沒錢的村發展集體經濟——由區裡墊付“過橋”資金,等村裡掙到錢,再將資金返還區裡。

滴道區委書記李春打了個比方:“就是讓錢像‘金蛋’一樣,蛋生雞、雞生蛋,源源不斷,循環往復,要讓村集體學會‘錢生錢’。”

為確保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動起來,雞西市委組織部還通過督導、指導,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保駕護航。2017年3月以來,4個專項督導組深入9個縣(市)區的46個鄉鎮290個村,召開30余次座談會,層層傳導責任和壓力。

運用考核機制倒逼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積極作為,也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這一思路指導下,雞西市各縣(市)區紛紛制定獎懲措施。雞東縣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納入行政村綜合考核范圍,並在總分300分中佔25分﹔密山市則將該項評分的權重提高至30%,把評分同村干部補貼挂鉤,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村黨組織書記的全年補貼相差可達1萬元。在績效考核機制的激勵下,很多“后進村”一躍變先進。3月以來,全市已調整村“兩委”班子33個、村黨組織書記27人,選配空職村黨組織書記22人,而接替他們的都是想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

開展結對幫扶,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雞西市財政局幫扶的虎林市珍寶島鄉小木河村,是雞西市東北邊陲的偏遠村、省級貧困村。雞西市財政局針對其靠近烏蘇裡江和珍寶島景區的區位優勢,幫助小木河村謀劃建設了旅游服務中心項目,出租經營,在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的同時,還無償為貧困戶提供櫃台。

今年8月,雞西市委組織部組織46個鄉鎮黨委書記,開展拉練活動,通過互比互學,相互促進。滴道區滴道河鄉黨委書記李曉明說:“不出來看,感覺這半年我們干得挺快﹔出來一看,大家的勁兒鉚得都挺足,稍微鬆口氣就被落下了!”

百舸爭流,千帆競進。截至2017年7月末,除轉移支付資金外,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達到6580萬元,比2016年全年總收入增長1237萬元,已完成2017年目標的94%﹔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13個,比2016年年末增加35個……

在探索固本強基的征程上,雞西農村已迎來令人期盼的新曙光。

記者點評

強黨建,抓關鍵

薛萬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對我省來說,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由於自身“造血功能”普遍不強,發展不平衡、村級負債重、公益設施少、服務能力弱的問題普遍存在。

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擺上突出位置,吹響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集結號”,提出了一系列“強村”目標。然而,就眼下的情況看,從思想觀念到組織體系,從干部能力到群眾覺悟,從發展思路到工作作風,都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如何才能把“強村”之路走好?

雞西市的思路是,將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這一難題與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相結合。就“過程”而言,隻有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才有利於破解“難題”﹔就“結果”而言,隻有破解了“難題”,才能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從雞西市的實踐看,首先牽住農村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從思想引導、人才支撐、教育培訓、考評機制等多個方面入手,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組織保障。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著力以黨建為抓手,激發村級黨組織的發展內生動力,使村級組織帶頭人真學習、真動腦、真干事,進而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和騰飛。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找准路子是關鍵。雞西市按照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制定的“三年規劃”有序推進,並充分考慮經濟基礎、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的不同情況,強化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為基層黨組織開出了可供參考的“富村十八法”“金雞歸巢”等發展“藥方”,其意義不僅在於促進了農村基層黨建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頻共振”,更在於通過黨建引領,開對“方子”,找准“路子”,積極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

各地農村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千差萬別,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又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個模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長遠發展,做出中期謀劃,並找出近期突破路徑,這才是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問題的關鍵所在。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