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重慶當代黨員

大風堡下:脫貧攻堅“組合拳”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的探索

2017年09月18日09:33    來源:當代黨員

2017年9月4日,石柱縣中益鄉人民政府。

一大早,中益鄉黨委副書記唐樹權就到了崗,今天他要帶隊到村子裡走訪農戶。

不一會兒,幾名鄉干部陸續聚集到唐樹權身旁。經過簡單的工作布置,一行人便上了路。

車行駛在入村便道上,舉目望去,遠處青山層巒疊嶂,一座座土家吊腳樓零星散落在山間道旁。

“中益鄉山高坡陡,全鄉過半地區位於大風堡自然保護區內,交通制約嚴重,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唐樹權向記者介紹。

莽莽青山孕育了中益鄉民,如今卻成了橫亙在他們眼前的脫貧之障。

面對重重困難,中益鄉黨委、政府毫不退縮,吹響了向青山綠水挖掘生態經濟的號角。

“我們依托中益本地的資源優勢,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生態種養殖業,打造以民宿經濟為主的旅游業,走出了一條中益自己的脫貧之路。”中益鄉黨委書記譚燕子說。

筑路為基

9月4日上午9時,車行約半小時后,停在了中益鄉建峰村石坪組的一座農舍旁。

戶主余文質老人正哼著小曲打掃自家的院壩,堂屋內,余文質的老伴正把一些農產品裝入背簍。

“忙完手頭這點活,我還要背點土貨去趕場。”余文質說。

這要擱在往常,余文質天不亮就得起床,就算去離家最近的官田壩趕場,也得走上大半天。

“那個時候路不通,車子走不了,屋頭種點東西要費很大的勁才能背出去,一年也下不了幾次山。”余文質說。

由於走的次數少,山路時常雜草叢生,加之起早摸黑,走在上面十分危險。

有一次,天還未亮,余文質就背上土貨去官田壩趕場。剛走到半路,一群野豬從山上沖了下來,差點從余文質身上踩過去。

為了保住山路,村民不得不時常噴洒農藥除草,使其顯現出來。

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村民的日子比種在地裡的黃連還要苦。

“道路不暢,交通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就無從談起,大家脫貧致富的動力也不會足。”唐樹權說。

中益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讓建峰村看到了希望。

村黨支部書記冉啟飛帶領村干部向上爭取政策支持,為建峰村爭取到了修路的機會。

眼看心心念念的公路開工建設,建峰村村民熱情高漲,主動出地出力,還組建了一支數十人的義務修路隊。

余文質老人心裡也樂開了花,主動加入到修路隊伍中。

“一提到修路心裡就高興,我要把自家的地騰出來拿給修路用,不能耽誤了工期。”余文質說。

如今,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條長達數公裡的石子路在建峰村內蜿蜒地鋪展開來。

“現在要去趕場,出門搭個順風車,十幾分鐘就到了。今年我還要多種點土豆、黃連,不怕賣不出去了。”說著,余文質背著背簍出了門。

當前,中益鄉正在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修建和完善通村通組公路的同時,還將開建和拓寬連通橋頭鎮、沙子鎮等地的公路。

“這些交通路網的興建,將為中益鄉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譚燕子說。

精耕產業

9月4日,臨近正午,中益鄉全興村官心組。

村民章宗華一家正在准備午飯,餐桌上方幾隻蜜蜂飛來繞去,發出陣陣嗡響。

令人不解的是,作為中蜂養殖戶,章宗華的家臨街而立,並沒有看見蜂桶的蹤跡。

看出了大家的疑惑,章宗華領著眾人往屋后走去。

穿過幾間屋子,來到屋后的山壁前,眼前的景象讓人吃驚不已。

在山壁的崖縫間,一大排圓形蜂桶借著地勢嵌在地上,青藤綠蔓環繞四周,一片翠色間,嗡鳴之聲不絕於耳。

“這呀,只是我養的一部分中峰,村子裡的大山崖壁上,都有我的桶子。”章宗華說。

章宗華是全興村出了名的中蜂養殖大戶,年輕時在外打過幾年工,后來回到家開始養殖中蜂,一干就是十多年。

“早些年,養殖中蜂剛夠貼補家用。這幾年,鄉裡開始大力發展中蜂產業,賺頭也就越來越大。”章宗華說。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中益鄉一直在思考如何發揮本地的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做強做大農業產業。

“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中益鄉養殖中蜂的歷史十分悠久,發展基礎較好,產業化發展前景可期。”譚燕子說。

為了將中蜂產業做大做強,中益鄉黨委、政府從“培育大戶引領示范、引進專家指導技術、引入企業開展加工”等幾個方面著手布局。

眼見市場行情逐漸向好,在政府的幫助下,章宗華開始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逐漸發展到數百個蜂桶。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章宗華還帶動村民一起開展中蜂養殖。

“看到經濟困難的鄉鄰,我就送一些蜂箱給他們,教他們一些養殖技術,幫他們管理蜂箱,現在有好幾十戶跟著我干。”章宗華說。

此外,中益鄉還時常將蜜蜂養殖專家請到鄉裡來,開辦培訓班,對養殖戶開展技術培訓。

“養殖規模起來后,我們就開始積極與一些企業聯系,辦起了蜂蜜加工廠,對蜂蜜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譚燕子說。

這些舉措實施后,中益鄉中蜂養殖產業效益節節攀升。

當前,在中蜂養殖之外,中益鄉正在加快發展中藥材和果蔬種植,布局完善的農業產業鏈,持續助力脫貧攻堅。

借力旅游

9月4日,時值正午,中益鄉建峰村蓮花組。

村民劉光翠剛從地裡忙完農活回來,正在生火做飯。

劉光翠的家是一座兩層樓高的磚瓦房。與其他農戶不同的是,在劉光翠家的正面外牆上,懸挂著一塊牌匾——“翠翠餐館”,而劉光翠家的周圍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莽莽大山。

深山裡面開餐館,客從何處來?

“對面就是大風堡,天晴時,站在壩子裡就能看到對面觀景台上的游客,他們看的就是我們建峰村的景色。”建峰村村委會主任賀劍飛說。

建峰的景色雖好,但當地農戶長期以來卻沒能吃上“旅游飯”。

“游客站在對面山上就把我們的景色看了,村子裡面住的、吃的啥都沒有,他們就不願意下山來。”劉光翠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中益鄉黨委、政府開始把目光聚焦到旅游發展上,計劃依托“大黃水”旅游度假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打造以民宿經濟為主的康養特色小鎮。

“我們這裡是有名的避暑勝地,一到夏天,各地的客人就會蜂擁而至,根本不缺客源。隻要做好餐飲住宿等配套建設,就能享受旅游帶來的紅利。”譚燕子說。

為此,中益鄉政府開始大力宣傳和引導風景區內的村民開辦農家樂。

在家務農的劉光翠聽到政府的宣傳動了心,把在外務工的丈夫譚千林叫回了家,借錢蓋起了樓房。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劉光翠家加入了“黃水人家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中益分社”,從中獲得資助,把自家的樓房改造成了“翠翠餐館”農家樂。

在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的同時,中益鄉黨委、政府還積極協調各方力量,組織開辦了“農家樂培訓班”。

“在培訓班裡,既學會了做農家菜,還學會了一些經營技巧和經營禮儀,十分有用。”劉光翠說。

2017年7月29日,劉光翠家的農家樂正式開門營業。

在賀劍飛的牽線搭橋下,客人來了不少,劉光翠忙得不可開交。

“一晚上就賺了好幾百元,這可比種地賺錢多了。”賺到“第一桶金”后,劉光翠笑得合不攏嘴。

當前,中益鄉正著力加強農家樂建設,並將分散的農家樂聯結起來,打造民俗特色突出的康養特色小鎮。

“借力旅游發展,我們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更有底氣。”譚燕子說。(記者 趙廷虎)

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