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讓人才引擎釋放澎湃動力——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述評

羅旭

2017年09月18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讓人才引擎釋放澎湃動力

哈佛大學醫學院8位博士后歸國創業,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合影。新華社發

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內,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展示頭戴顯示器Royole-X。新華社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右二)在實驗室與同事討論實驗。新華社發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公司技能大師鐘建強(右)在他的研磨工作室指導工作人員進行零部件研磨。 新華社發

數讀這五年

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強調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一支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具有一定開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加快集結。

5年來,中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不斷奏出人才發展與偉大事業同頻共振的華美樂章。

引才:瞄准世界水平

9月9日,有著“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名單公布。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位獲獎者將獲得100萬美元的獎勵。

這三位獲獎者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喜人成果。近5年來,我國加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高度重視海歸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不斷加大國家“千人計劃”推進力度,共引進4300余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文化藝術等領域海外高層次人才,佔國家“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引進人才總數的60%。

智士者,國之器。人才事業歷來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眾多關鍵的歷史節點,正是有像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一代代偉大科學家站出來,才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新時期我們有了新的夢想、新的藍圖,更需要眾多千裡馬奔騰躍出,而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就是其中的代表。“潘建偉團隊,使中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在量子通信領域,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自然》雜志如此評價。

在國家“千人計劃”引領下,各地各部門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進計劃,引進了一批又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浙江開展“省級千人計劃”,江蘇實施“雙創計劃”,廣東推行“珠江人才計劃”,重慶啟動“百人計劃”……這些引才計劃與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等部委引才計劃一起,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相互銜接的引才格局。

用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

6月26日,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標志著中國鐵路技術裝備達到了領跑世界的先進水平。

中國高鐵的發展,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和人才工作,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強國建設步伐,推動我國人才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到哪裡,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裡。根據“一帶一路”建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非通用語種人才和國別區域研究人才培養。支持上海、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自貿區建設以及國家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工程量身打造人才政策。編制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著手研究制定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人才舉措。鼓勵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國防事業,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圍繞服務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凝聚人才,人才隊伍建設迎來密集回報期。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1.75億人,較五年前增長43.8%,人才資源規模、科技人力資源以及研發人員數量等指標居全球首位、創歷史新高。人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水平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創新成果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涌現出量子調控、中微子振蕩等一批基礎研究重大原創性成果,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潛器、超級計算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高鐵、4G移動通訊、核電、新能源汽車、雜交水稻等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應用、引領世界新潮流,我國在全球人才和創新版圖中的位勢大大提升。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大幅提高,2015年達到33.5%,人才優勢更多更好地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愛才:釋放創新創業激情

“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離崗創業期間取得的業績、成果等,可以作為其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2017年3月印發的《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擊碎禁錮已久的人才體制內外壁壘,讓許多事業單位人才走出兩難困境。

人才工作如棋局,機制活則滿盤皆活。過去5年,可以說是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不斷破冰的5年。從中央到地方,改革舉措多線齊發,政策創新亮點迭出。

國務院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讓人才合理合法享有創新收益。上海、河北等地先后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配套文件,積極探索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規律和方法。

中央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加強改革“頂層設計”,高屋建瓴地擘畫出我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宏大藍圖,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大幕在全國迅速拉開。全國各省區市陸續印發實施意見,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出台配套改革文件30多個,不斷向用人主體和人才放權讓利,使人才放開手腳,釋放創新創業激情。

一路快馬加鞭,一路砥礪前行。5年來,以“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為核心內容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廣大人才積極投身黨和人民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在實現中國夢“關鍵一程”上,創新型人才越來越站在經濟社會發展最前端,越來越與國家民族事業同頻共振,人才引擎正釋放出澎湃動力,吹動人才強國一池春水,一個“萬馬奔騰”的人才春天正向我們走來。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