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8日08: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建設中的京張高鐵工程官廳水庫特大橋(9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地更綠,水更清,出行更便捷,產業更有活力……九月的京津冀,秋高氣爽,氣候宜人,一片生機勃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部署,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謀劃區域發展的新路子。
瀕臨渤海,攜攬“三北”,而今邁步從頭越。二十余萬平方公裡的燕趙大地上,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革。
從“各自為戰”到“互補融合”
京津冀協同發展漸入佳境
“從滿懷希望到北京打拼,到充滿擔憂怕無法生存,再到滿心歡喜在河北安居樂業。”用河北高碑店新發地農副產品市場香蕉批發商戶張俊的話說,從北京到河北,這些年的心路歷程可謂是一波三折。
“7年前,我們開始闖蕩京城,希望干成點兒事﹔3年前,搬遷到河北高碑店,內心還充滿擔憂。”張俊說,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不但經營規模擴大3倍,生意還擴展到河北周邊地區。
張俊遷徙的經歷和感悟並非個案,“張俊們”人生軌跡的變化,源於3年前的一項偉大戰略決策:2014年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曾經的京津冀三地雖然地緣相近,但京津兩地“過胖”,“大城市病”突出,周邊地區卻“偏瘦”,甚至仍存在“貧困帶”。
3年來,改變在悄然發生。
距離北京200多公裡的滄州,一座現代汽車制造工廠已經竣工量產,可實現年產值360億元。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河北省引進落地的最大體量項目。通過政策創新,落戶滄州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部分入駐企業已於去年投產。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至今3年6個月,渤海新區共承接京津項目699個,總投資3770億元。”河北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說,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平台的建設正在加速。
滄州的日新月異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3年多來,河北省先后承接京津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項目超過1.2萬個。在河北的經濟版圖中,工業不再“一鋼獨大”,結構更趨於健康。
同樣獲益的還有天津。“濱海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漸入佳境。”天津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唐中賦說,新區深化與唐山、滄州、保定等城市合作,推動主導產業在河北布局配套產業。
3年多來,伴隨“一畝三分地”的意識進一步打破,京津冀攜手相融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企業在津冀投資額已經超過2000億元﹔天津企業到河北省投資項目超過2600個,累計到位資金1300多億元。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其周邊部分區域的雄安新區,迅速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地區。
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說,京津冀三地進一步明確了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方向,細化了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功能區、濱海新區等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產業承接和發展方向,並確定了一批協同創新平台和專業化承接平台。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說,不辱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使命,京津冀三地正聯手用產業的互補、融合,打造協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
北京描繪未來新藍圖
北京前門附近,默默佇立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是許多國內外游客初來北京的必游之地。2017年3月,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草案與公眾見面。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人們試圖在新版總規中尋找答案。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北京考察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首都北京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大力實施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緊緊圍繞非首都功能疏解,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規劃首都未來,成為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一劑“良方”。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石曉東說,北京要統籌考慮疏解與整治、疏解與提升、疏解與發展以及疏解與協同的關系,力求在疏解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更高質量的發展和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7年初,曾被譽為亞洲最大的批發市場——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進入疏解退市的速度明顯加快。2017年底,“動批”將徹底成為歷史。
大紅門地區北方世貿輕紡城7月11日摘牌﹔正天興皮草市場7月19日摘牌﹔天和白馬、世紀天樂和東鼎市場疏解工作正加緊推進……如今,類似“動批”式的告別正在北京次第上演。
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在“有舍有得”中“瘦身健體”。今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截至7月,整體進度已達70%,疏解非首都功能正穩步推進。
諸多領域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北京累計調整疏解“動批”、大紅門、天意等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300多家,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企業1300多家﹔北京城市學院、建筑大學等累計向五環外新校區疏解學生1.6萬人……
人隨產業走,人隨功能走。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升轉降,比2015年下降3%。
從嚴調控的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新設市場主體數顯著下降,未列入禁限的金融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服務業同比明顯增長﹔中關村高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6萬億元,較5年前翻番﹔“三城一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將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繼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要以首都為核心,河北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兩翼”。
在河北雄安新區,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按照中央要求和新區規劃建設需要編制的四大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取得明顯進展。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行政辦公區10棟辦公樓已經整體建設完成。今年底,北京市四大市級機關和相關市屬行政部門有望率先啟動搬遷。
協同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獲得感”
“盼了多年,終於喝上甘甜的深井水了。原來坑窪不平的道路修建得越來越通暢,京津冀三地手機漫游費和長途費也取消了。”近年來,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陡子峪鄉瀝水溝村蔡金蓮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
陡子峪鄉位於京津冀三地交界山區,山頂一處烽火台舊址上矗立著一座頗有歷史滄桑感的“三界碑”——這裡是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和河北省興隆縣陡子峪鄉的交界處。
“三界碑”下的變化,折射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3年多來,京津冀區域藩籬不斷打破,行政區劃阻隔日趨消融,一些民生政策跨過省界,惠及三地百姓。
除了產業對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領域中,生態環保和交通一體化都直接關系百姓訴求。
大氣污染一直是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的“頑症”。3年多來,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等工作加緊推進。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實現散煤“清零”,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約33%。
3年多來,三地先后聯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12條高速公路“斷頭路”和干線公路“瓶頸路”,累計超過1400公裡,通車裡程達到6500公裡。今年底前,京津冀高速公路“斷頭路”也將告別歷史。
“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京津城際列車1小時直達濱海新區,津保城際、張唐鐵路等建成通車,“一卡通”刷遍京津冀從夢想變為現實……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通勤圈輪廓日益清晰。
近年來,京津冀數百家醫療機構簽約合作,通過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合作共建等模式,河北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京津醫療資源和服務。
受惠於京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居住在燕郊的數十萬北京醫保參保人員,最近在河北燕郊燕達醫院看病實現了持卡就醫直接結算。“一度‘門可羅雀’的燕達醫院,如今紅紅火火。”廊坊市衛計委副調研員朱文廣感嘆。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教育協作方興未艾,北京市、區兩級與津冀簽署教育合作協議21個,實施合作項目30多個。教育窪地河北在京津帶動下正逐漸崛起。
不僅醫療和教育,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在民政、人社、政法等其他領域都簽訂了一系列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區域難點、民生痛點等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京津冀三地群眾不斷收獲協同發展的“紅利”。
京張高鐵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設計時速350公裡的京張高鐵,預計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車。屆時,北京至張家口最快車次所需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縮短為不到1小時。
就像這疾行的動車,展望未來,京津冀三地將在“協同發展”中組成一列高速列車,在廣袤大地御風而行…… (記者孔祥鑫、齊雷杰、毛振華、白林)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