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關注十九大代表
分享

海歸學者黃維及其團隊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系

建設世界一流的孵化基地

記者  張丹華

2017年09月17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其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開啟了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新征程。我們對黨的十九大充滿信心和期待。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動下,相信更多高端人才會被吸引回國,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說這番話的是黃維,中科院院士、海外歸國人才的優秀代表。他今年上半年從南京工業大學交流到西北工業大學,擔任常務副校長。

  “你看,全球主流的高端手機屏用的都是第三代顯示技術OLED,這是一種自發光技術,同液晶相比,對眼睛的傷害大大降低。”黃維從口袋裡掏出手機,言語中流露出自豪。

  上世紀90年代,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都試圖發展更先進、更健康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OLED),卻受制於畫面圖像顏色不穩定以及壽命短的瓶頸。針對這一難題,當時還在新加坡的黃維及其團隊提出了基於有機藍光半導體的凝聚態結構調控原理,成為國際通行的解決辦法,迅速推動了該項技術的產業化。

  2001年,就在團隊的科研事業不斷向上攀升的時候,黃維作出了一個讓周圍人頗感意外的決定——帶領團隊回到祖國。“初出國門,第一時間我就向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報到並接轉黨組織關系,始終盼著早日回國。隻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發展、民族富強緊密結合,人生才更有價值。”黃維表示。

  歸國之后,無論是在復旦大學還是在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工作,黃維都帶領著團隊為建設國家實驗室而努力。2011年,黃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新的起點,黃維有了新的願景:“我希望在這裡建立世界一流的柔性電子研發平台與產業孵化基地,開展探索性、前沿性、創新性的柔性電子技術研究。在航空、航天、航海領域開展新一代軍民兩用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為國防建設和西部發展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7日 01 版)

(責編:姚茜、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