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6日15:08 來源:西藏日報
“岩石、雪山、石山的水,雖然源頭不在一方,但是都匯流到大海﹔漢族、蒙古族、藏族兄弟,雖然家鄉不在一方,但都是同一爹娘撫養……”這首傳唱了千百年的藏族民歌,是西藏各民族兄弟姐妹親如一家、團結奮進的生動寫照。
在遼闊美麗的雪域高原,民族團結之花猶如盛開在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遍布高原大地。
“民族團結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來”“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民族團結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西藏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以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抓手,以宣傳教育和激勵表彰為載體,不斷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區上下呈現出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
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拉薩市城關區扎細社區,居住著藏、漢、回等多個民族,屬於典型的多民族共居區。這個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基地”的社區,居住著近4000名各民族群眾,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多元。
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索朗巴珠告訴記者,多年來,居委會和群眾緊緊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體經濟越做越大,商店、餐飲、加工等服務行業越辦越紅火。社區發展最給力的條件,就是藏、漢、回各民族相互團結、互相幫助。索朗巴珠斬釘截鐵地說:“誰要想破壞團結,我們堅決不答應!”
扎細社區,不過是西藏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小小縮影。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各族群眾向著美好的生活闊步前進。
民族工作關乎大局。西藏317萬人,有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等40多個民族以及夏爾巴人、僜人等,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95.74%。做好西藏民族團結工作,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事關西藏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西藏的任何事情都關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做好西藏工作,首先要做好西藏民族工作。自治區黨委、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團結納入改革發展穩定全局。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不斷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對鞏固發展我區民族團結作出戰略部署。
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的重大舉措——
出台《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構建民族工作機制﹔
每年召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深入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寺廟。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示范點、示范校園創建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形成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人人為民族團結作貢獻的良好風尚﹔
扎實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以強邊固邊、興邊富民為核心,緊緊抓住繁榮發展、維穩固邊兩個關鍵,重點在扶邊、強邊、興邊、活邊、惠邊、綠邊、穩邊、固邊八個方面下功夫,人口較少民族和邊境地區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筑起了邊關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不斷鞏固雙語教育成果,內地西藏班(校)混合編班取得明顯成效。深化聯系學校、聯系學生、聯系家長,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與學生交朋友的“三聯三進一交友”活動,廣泛開展“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喜迎黨的十九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各民族師生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鼓勵引導區內群眾到內地就業創業,吸引內地人員在藏投資興業,一些內地群眾與當地群眾結對認親、組建家庭,富裕了一方群眾、發展了當地經濟,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為新時期民族團結的典范。
……
放眼今天的西藏,一棟棟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條條寬闊筆直的鄉村公路、電話電視電腦走入千家萬戶……團結帶來的穩定和發展,讓各族百姓欣喜不已。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愛下,在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民族政策的旗幟下凝聚起強大正能量,一幅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壯美畫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開。
“各族人民是一家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離不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
位於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米林縣羌納鄉朗多村,平均海拔2950米,是前往全國旅游勝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必經之地。多年來,當地群眾“守著青山綠水,過著窮日子”。
這是一則藏漢民族團結攜手“吃旅游飯、奔小康路”的真實故事。
2014年秋天,從河南洛陽來西藏旅游的樊敬芳夫妻來到朗多村。他們被迷人的景色和純朴的民風所吸引,在這裡住了下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們與朗多村49戶村民籌集資金50萬元,創辦了“找個地兒待著”精品客棧,開業僅一年就創收14萬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隨著米林縣脫貧攻堅戰的打響,縣委、縣政府把客棧作為旅游扶貧新模式扶持推廣。注入扶持資金170萬元,把“找個地兒待著”精品客棧擴建成集餐飲文化、旅游服務、休閑娛樂和林果產品銷售於一體的旅游企業。2016年底,朗多村建檔立卡戶每戶可增收6000元以上,全村13戶57人通過吃“旅游飯”實現了脫貧願望。
自治區黨委、政府積極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強與內地經濟、文化、人員雙向交流,鼓勵區內群眾到內地就業、內地群眾到我區工作生活,鼓勵各族學生同班共校、各族群眾聯合創業,廣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深入推進藏漢雙語互學活動,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濃厚氛圍。
位於拉薩市老城區大昭寺西南側的魯固社區,居住著藏、漢、回、維吾爾、蒙古和彝族、土族、白族、納西族、朝鮮族以及珞巴、門巴等多個民族。在魯固社區,各民族居民群眾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積極主動幫忙。社區多次被評為拉薩市及城關區先進民族大院,人們稱社區是“民族團結大社區”。
魯固社區的白森是一位孤寡老人,身邊沒有子女。白森老人的鄰居、在社區裡經營窗帘店的回族同胞馬明禮對老人關懷備至,除了平時無微不至地關心老人的身體和生活情況,每逢過年、過節,他都不忘給老人送去禮物。馬明禮告訴記者:“白森老人生活困難,我們作為鄰居應該幫助他。不只是我,社區裡的其他居民也是如此。我們社區不管藏族、漢族、回族和其他民族,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
從江蘇來拉薩打工的許普金老人,不幸被車撞傷,造成大腿骨折,留下殘疾。社區居委會得知情況后,及時給老人送醫送藥,還購買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裡。在近4年的時間裡,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一直關心著老人的生活,特別是每逢節假日,都會為老人送去節前慰問。
社區居委會還為做生意的少數民族開辦了“學民族語言補習班”,購買140本“學說藏語”通用本,免費送給轄區內的居民群眾,並安排兩名社區工作人員,在每周星期四下午,教大家學習藏語。
魯固社區主任強巴扎西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魯固社區居委會把民族團結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因為隻有民族團結,社區才會有發展﹔隻有民族團結,社區居民才能過上幸福生活﹔也隻有民族團結,才能構建和諧社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把西藏建成民族團結典范”的重要指示,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工作方式,豐富創建載體,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園)建設,樹立起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示范社區、示范學校、示范企業、示范寺廟、示范單位,有力推動了我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
“做講團結愛祖國的好公民”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今年三月底,一場面向農牧民群眾、青少年學生、寺廟僧尼和國有企業職工開展的“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萬裡高原拉開帷幕。這一活動旨在凝聚起全區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識,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
在山南市,宗教領域“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團深入隆子縣、錯那縣、桑日縣各寺廟,通過集中宣講、培訓指導等方式,開展“講團結愛祖國”巡回宣講活動。扎囊縣敏珠林寺僧人扎西頓珠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享受國家的各種利寺惠僧政策以及敏珠林寺的歷史,向廣大僧尼講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西藏與祖國大家庭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讓僧尼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教育廣大僧尼弘揚藏傳佛教知恩圖報的優良傳統、學習高僧大德愛國愛教的高尚品德,堅持愛黨、愛國和愛教相統一,牢固樹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意識,多行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善舉,永做“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的好僧人。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和幸福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証。昌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建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加強民族團結,事關國家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事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宣講活動“講團結愛祖國”開展以來,目的就是教育引導各族群眾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自覺將民族團結的生命線融入靈魂、融入血脈。
講團結從娃娃抓起。在山南市曲鬆鎮小學,四年級學生次旦曲珍走上講台,“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動,為什麼呢?因為祖國給了我今天的成長機會,援藏工作為我們創造成長優越條件,所以我們要十分珍惜民族團結,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做一名感黨恩、講團結、愛祖國的好學生。”學生們發揚團隊協作精神,自編自導了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用歌聲、舞蹈贊美祖國,謳歌偉大祖國,贊美美好生活。
付出真心收獲真情、付出辛勞收獲贊譽。廣大駐村干部在農牧區廣袤大地上播撒著民族團結的信念、澆灌著民族團結的“格桑花”。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各駐村工作隊在與群眾朝夕相處中,把民族團結挂在嘴上、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用點點滴滴真情,當好民族團結的“粘合劑”,促進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心連心、手牽手,像石榴籽那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西藏篇章。
“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這句藏族名諺,已成為西藏各族群眾水乳交融的真實寫照。山南浪卡子縣阿扎鄉由藏、漢、苗、納西等民族組成,是一個民族大家庭。阿扎鄉黨委、政府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將民族團結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班子成員之間注重加強交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齊心協力解決好少數民族群眾就業、上學、就醫、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有力促進了全鄉的民族團結、經濟發展。
在林芝,被譽為“西藏江南的光明使者”林芝市人民醫院眼科醫生李文勝,10年來用精湛的復明醫療技術,讓1500多名各族白內障患者重見了光明。他還三進三出墨脫開展復明手術,使墨脫的75名門巴、珞巴族白內障病人看到了美麗的世界。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這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深情歌曲經久不衰,民族團結的花朵同樣在燦爛的陽光下綻放得鮮艷奪目。全區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民族團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成為民族關系的主旋律,譜寫了民族團結的時代新篇章。
(記者 孫文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