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5日14:20 來源:新疆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為全面、深入、細致地解決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治區黨委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不斷創新豐富群眾工作思路和舉措,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用的群眾工作機制,讓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走訪聯系群眾機制
——增進黨群干群的“魚水情”
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穩定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自治區黨委堅持干部下沉基層、轉變作風,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甘當群眾公仆,建立同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
“訪惠聚”駐村工作常態化,干部深入群眾、融入群眾。2017年,自治區黨委決定繼續開展新一輪為期5年的“訪惠聚”駐村工作,使干部駐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自2014年以來,共下派四批次“訪惠聚”駐村工作隊43852個、275828人次。基層干部群眾普遍反映,通過“訪惠聚”駐村工作,各級干部下沉基層,直接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使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有了新局面,村級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有了新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了新提升,鄉村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進一步打牢了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層基礎。群眾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駐村工作隊。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持續深入,各民族干部群眾走動互動、交融交心。自治區黨委始終堅持“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堅持不懈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創建活動,尤其是從2016年10月開始,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目前,全區共有109萬余名干部職工與146萬余戶各族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已累計走訪群眾687萬余戶次。親戚越走越親、情誼越聚越濃,涌現出很多模范人物和動人故事,像千萬條涓涓細流匯聚成民族大團結的大河,有效促進了各族干部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重拳出擊整治作風,群眾多了笑容、有了信心。自治區黨委反復強調:“三股勢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敵人,作風不實是我們更大的敵人。堅持直面矛盾、刀刃向內、重拳出擊,在全區開展“四風”及隱形變異“四風”、黨政機關干部不作為、基層干部損害群眾利益問題“三項治理”﹔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學講話、轉作風、促落實”專項活動,專門整治“四風”“四氣”,切實改進干部作風,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有序推進工作落實,推動黨風政風向上向善。通過整治,各級干部作風明顯改善,群眾對干部的認可度、支持度有了顯著提高,群眾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
宣傳教育群眾機制
——架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自治區黨委高度重視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思想引領、科技引領、文化引領,幫助廣大基層群眾厘清模糊認識,抵制宗教極端,崇尚現代文明,把主要精力用於發展生產奔小康。
大工程、大活動,“大水漫灌”、滌蕩塵埃。按照“到人、管用、有效”的要求,積極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識下鄉村、進社區等文化惠民活動,推動“戶戶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在農村基層落實見效。進一步規范全區村級陣地每周一升國旗宣講、每周至少開辦一次農民夜校工作,將愛國教育、宗教事務、民族團結、國語學習、技能培訓、普法警示等內容納入宣講學習內容。這些“大工程”“大活動”和“規定動作”讓宣傳有聲勢、有力量、有成效。通過大喇叭、宣傳欄、看專題片、座談宣講、現身說法等常態化宣傳方式,把黨的方針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地講黨中央對新疆的特殊關懷、援疆省市的無私支援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在各族群眾心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面對面、心貼心,“細水滴灌”、潤物無聲。發揮“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干部、縣鄉包村包戶干部、雙語支教干部等駐村力量的作用,通過結對子、認親戚、交朋友的方式,利用入戶走訪、節慶集會、文體活動、幫助生產等時機,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地宣傳群眾,潤物無聲地深入到群眾心中,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四老”人員、“草根”宣講員經驗豐富、群眾基礎好、威信高的優勢,以聚集“村頭”、深入“地頭”、坐在“炕頭”的方式,向群眾宣講黨的決策部署、惠民政策以及家鄉的巨大變化和身邊的先進典型,讓群眾聽得懂、記得牢,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講文明、樹新風,寓教於樂、喜聞樂見。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建設,逐步改善農村群眾大舞台、體育健身等設施,扶持鄉村建立各類文體協會,組織成立村文化、體育隊伍,指導定期開展活動。重視和培養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以傳統文化團結凝聚群眾。利用節假日和農閑時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現代文明,堅決抵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掃除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引導各族群眾在精神情趣和生產生活上走向世俗化、現代化。
齊發聲、共亮劍,鏗鏘有力、振聾發聵。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引導黨員干部紛紛以宣誓、宣講、表態、發言等多種形式表明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領導干部帶頭在報刊上發表署名文章、到電台電視台進行宣講、在干部群眾大會上表態發言,一場聲勢浩大的發聲亮劍活動響徹天山南北。此起彼伏的發聲亮劍活動,引發了全疆干部群眾的思想共鳴,凝聚了各族人民反分裂斗爭、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強大正能量。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諾村“四老人員”努拉克·麥麥提說:“今年我家新蓋了安居富民房,全家都參加了免費體檢,孫女在北京內高班上學……這些好政策都是黨給我們的,我們要堅決和‘三股勢力’‘兩面人’作斗爭。”
服務管理群眾機制
——拓寬惠民利民的“小康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治區黨委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持續出台惠民政策,持續推進脫貧攻堅,持續完善服務群眾的機制和手段,在各族群眾中匯聚起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強大力量。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讓群眾得實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黨委以各族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主要用於住房、就業、醫療、教育、扶貧等方面。用於民生建設的財政支出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超過70%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以來,自治區全面實施就業、教育、醫療等九大惠民工程,實施“南疆四地州學前雙語教育干部支教計劃”,全疆范圍內全面取消農村義務工……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讓群眾富起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確保扶貧政策、攻堅舉措精准到村到戶。廣泛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確保全區28個貧困縣、1743個貧困村、122萬貧困人口“一個不掉隊”,如期脫貧。各級領導干部堅持以上率下,帶頭聯系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堅持包村聯戶,因地制宜制定扶貧計劃、統籌協調各類扶貧資源、宣傳教育激發內生動力,打好扶貧攻堅“組合拳”。很多群眾反映:“現在我們的技能提高了,致富有門路了、生活有奔頭了!”
持續拓展服務群眾途徑,讓群眾更便捷。積極推進政務公開、網上辦公,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眾。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標准化和聯合審批運作機制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讓群眾不再感到“辦事累”“辦事煩”。村(社區)黨組織全面落實“四項活動”服務機制,在服務群眾中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在規范管理中推進移風易俗、確保和諧穩定。
組織發動群眾機制
——織密社會穩定的“防護網”
反恐維穩力量在人民。沒有同心同向的各族群眾作后盾,社會穩定就沒有基礎,長治久安就沒有根基。
宣傳發動群眾,讓群防力量強起來。基層組織、“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等各支力量,齊心協力宣傳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打贏反恐維穩人民戰爭。創新社會管理,讓群防體系密起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在城鄉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社會面防控能力顯著提高,老百姓安全感顯著增強。創新基層治理,讓群治機制實起來。堅持依法治疆理念,把法治進鄉村與村民自治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基層組織和群眾開展協商民主,制定內容具體、措施量化、通俗易懂、操作簡便的新型村規民約,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實用性和實效性。重點將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脫貧致富、計劃生育等內容納入其中,以合同約定、相互承諾的形式,明確村務管理各方的義務和責任,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福海縣齊干吉迭鄉加郎阿什村黨支部書記孟祥軍說:“現在,無論是清渠植樹,還是村上有重大事情,我們都按照村規民約來執行,這樣干啥都規范化、制度化了。”
解決群眾訴求機制
——開動化解矛盾的“直通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多樣化,尤其在新疆,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總目標的實現。
拓展訴求表達渠道,讓社情民意暢通起來,及時化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建立領導接待周、信訪接待日、群眾說事點等主動傾聽民意訴求的常態化制度,使之成為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攔洪壩”。建設政務網站、設立領導信箱、開通熱線電話、開展網上群眾滿意度調查,做到民意在哪裡,群眾工作就拓展到哪裡,使之成為社情民意的“信息台”。自2016年起,每年印發《惠民政策明白冊》,累計發放800多萬冊,做到全疆農牧民每戶一冊、駐村工作隊隊員人手一冊。廣泛設立一站式辦公服務大廳,強化公務員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整合辦事指南,發布民意訴求表達路線圖,最大限度暢通廣大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讓民意訴求更加順暢,流向更加明確、有序、到位。
完善糾紛化解調處制度,讓矛盾消彌於萌芽狀態。建立完善黨員干部聯系點制度,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化“被動”為“主動”。干部下沉基層駐村(社區)開展工作,全面推廣“早派工、晚研判”工作方法,及時研判,及早調解,推動群眾工作由應急“救火”向超前“防火”轉變。建立信訪例會、領導包案、入戶釋法等工作制度,推動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常態化。統籌駐村工作隊、縣鄉基層干部等各支力量,開展“民聲大走訪、矛盾大調處、隱患大整治”活動,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區的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機制。突出從土地清理、鄉村財務、城鄉低保、計劃生育等群眾普遍反映的焦點問題入手,一個一個列清單,一個一個推進解決,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贏得群眾。
實踐証明,隻要我們用好用活群眾工作這個“法寶”,建立健全管用的群眾工作機制,做好群眾工作,就能贏得各族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能進一步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凝聚起同心筑夢的強大力量,建設好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通訊員/方惠舉)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