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宋濤:與時俱進、主動引領改革創新,政黨責無旁貸

2017年08月31日09: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人民網記者 張啟川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萬鵬)今天上午,“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創新驅動 轉型發展”專題宣介會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舉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講話。會議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主持。

參加本次會議的外方嘉賓有來自美國、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巴基斯坦、西班牙、丹麥、芬蘭、挪威、瓦努阿圖等國以及歐洲議會的政黨領導人和代表,有關國家駐華高級外交官、跨國企業駐華代表。本次活動也是今年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舉辦的第四場“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

宋濤在講話中表示,古往今來,創新一直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當今許多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和主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宋濤提到,截至2016年底,中國境內有效發明專利110萬件,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明專利擁有超過百萬件的國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已居中等收入經濟體第一位。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躍上創新大國之路。

宋濤指出,很多外國政黨朋友與我們在交流中,都高度認同創新發展道路的戰略意義,高度評價中國創新發展的成就,但常常糾結於政黨如何引領這一國家戰略,困惑於政黨可以在其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希望就此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和經驗。我們黨認為,與時俱進、主動引領改革創新,是政黨責無旁貸的責任,但創新沒有統一的路徑可循,各國各類政黨需要根據國情世情,發揮自身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積極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實際創新之路。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正是本著這樣的思路進行了成功實踐。”通過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驗,宋濤從改革創新的角度,與現場來賓分享了以下四點突出體會:

一是樹立並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宋濤談到,隨著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單純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和規模擴張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我們黨審時度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以創新為首要,推動實現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重大轉變。創新發展理念作為黨中央全會決議的重要內容,迅即通過黨的組織系統和干部培訓系統在全黨進行學習貫徹,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行動指南﹔與此同時,我們面向社會大力傳播倡導,讓“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意識深入人心,引領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二是改革並創新相關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從理念轉為務實的舉措,離不開制度保障,體制機制創新是應有之義。宋濤指出,“我們黨注重抓好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支持政府制定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並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抓手,破除各種阻礙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束縛,探索構建促進創新的制度架構,充分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同時,各級黨委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三是支持並培育創新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黨管人才,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宋濤談到,根據創新發展需要,我們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創新型人才發展的政策,優化積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發展環境,提高創新人才的獲得感。與此同時,積極鼓勵國際人才交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創新人才來華創新創業。一支頗具規模、領域廣泛、富有創新精神人才隊伍在不斷壯大,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四是鼓勵並探索試點創新。宋濤說,“摸著石頭過河”是我們黨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首先大膽開展小范圍試點,待取得成功后再總結經驗大范圍復制推廣。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中國大力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一大創舉。為此,我們黨秉持開拓進取和容錯糾錯的理念,選擇了一些有條件的地區系統推進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創新型省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智慧城市,打造創新示范基地,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逐步向其他地區推廣,全面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

最后,宋濤談到,江蘇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板塊,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行者、先試省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江蘇省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要求,聚力創新,全面推進創新發展,推動發展轉型升級,積累了許多有益的做法和經驗。

(責編:萬鵬、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