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6日14:36 來源:西藏日報
圖為列達村黨支部書記洛鬆旺堆(左一)在陳列館內為黨員上黨課,講述列達村的歷史。通訊員 陳林杰 記者 常川 攝
列達村距離左貢縣城不到20公裡,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玉曲河穿村而過,隔岸望去,頗有些靈氣聚集、藏龍臥虎的氣勢。
這話倒不是空口無憑的恭維,從解放之初,列達村便處處創先爭優,一直以先進典型出現在眾人面前,行至今天,不改本色。
為此,採訪組專程來到這裡,探尋列達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的秘密。
當年手繡五星紅旗,如今自建村民陳列館
在列達村的陳列室裡,一面手工繡制的國旗裝裱在房間最顯眼的位置,已被全村人珍藏半個多世紀,被譽為“鎮館之寶”。
故事還得從許多年前說起。
1959年民主改革如春風浩蕩,喚醒了禁錮數百年的藏東大地,列達人拾起了做人的尊嚴,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一年,因為列達生產抓得好、各方面表現突出,被當時的列達鄉人民公社授予“五星紅旗生產隊”。
為了紀念這一稱號,更為了感恩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帶來的變化,該村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耗費兩個月時間,繡成一面五星紅旗,把對祖國和對黨的熱愛融匯在一針一線中。
陳列室中還有兩件文物也格外珍貴,一方保存完好的毛巾和一個搪瓷杯上面的印字剛勁有力:“贈給英勇保衛邊疆的邊防部隊,不愧為偉大的人民,不愧為偉大的軍隊,中央慰問團贈。”
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打響,列達村20多名年輕人主動報名奔赴察隅,在炮火中以肩挑背扛的方式,為前線部隊運送補給物資,由於成績卓著,受到各方嘉獎。
如今,除了這些彌足珍貴的文物供后人瞻仰,陳列室裡還有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頒發給村民的土地所有証,大量群眾珍藏的毛主席畫像和像章以及列達村各個時期的榮譽獎狀,更有大量舊西藏時期的勞動和生活用具。
“我們從2012年開始從村民手中收集老物件,為此村集體經濟前前后后投入了40余萬元。”列達村陳列室的發起人、黨支部書記洛鬆旺堆說,列達村歷史深厚,開辦陳列室一方面可以傳承好本村的光榮傳統,讓年輕一代不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還能豐富列達村的旅游內涵,讓更多游客了解列達的歷史,了解西藏人民擁護黨、堅定跟黨走的決心。
洛鬆旺堆告訴記者,陳列館現在已經成為旺達鎮的“紅色教育基地”,鎮裡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預備黨員轉正等活動,都在這裡進行。
發展產業巧做文章,群眾致富大有門道
連續多日大雨,讓原本蜿蜒靜淌的玉曲河顯得肆意起來,沿岸不少村鎮的干部群眾都為汛情捏了把汗,但在列達村,全村人致富的步伐卻絲毫未受干擾,河畔的建筑工地依舊在細雨中隆隆作響。
“我們村的河堤結實著呢。”住在村口橋頭的村民加勇仁青告訴記者,河堤是兩年前村黨支部帶著群眾自己動手修建的,河堤上聲勢浩大的建筑工地是村裡今年開建的“大項目”——列達賓館。
農牧民家庭旅館見得多,但村裡蓋賓館還是頭一次聽說。
面對記者的疑問,旺達鎮黨委書記剛祖解釋說,賓館是今年縣裡投資的項目,之所以要把300萬元的賓館建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裡,除了列達村緊挨318國道,還因為列達村早在多年前就張羅起“藏家樂”,眼下村裡家家都辦起了家庭旅館,戶戶都有供游客住宿的床位和房間,服務到管理都積累了不少經驗。
“最主要還是村‘兩委’班子的能力強,很多工作走在了其他村的前面,群眾增收致富的項目好開展,水到渠成。”剛祖說。
“村裡的第一家旅館是我開的。”村書記洛鬆旺堆告訴記者,當年為了帶動群眾吃上“旅游飯”,2008年他率先騰出自家的一間房子開起了家庭旅管。
洛鬆旺堆說,自己早在2005年就萌發了發展旅游業的想法,並為此特意跑到拉薩、林芝和昌都等地“取經”。
“第一批開辦家庭旅管的都是村裡的干部,一年下來平均掙了8000元,這讓群眾看到了甜頭,也對發展旅游有了信心。”在洛鬆旺堆看來,村口的318國道是群眾腳下的生財之“道”,開辦家庭旅管實在是一門“不累,而且收入高”的好生意。
除了全村117戶一個不落辦起家庭旅館,列達村還組建了全民參與的施工隊,練起了致富“外家拳”。
2012年,列達村黨支部打算組建施工隊,原本在外地務工的村民聽到這一消息都喜出望外,盤算著返鄉計劃。
“在外面務工挺不容易的,參加村裡的施工隊,既可以掙錢,還能和家人待在一起,大家都樂意。”洛鬆旺堆說,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全村57名外出務工村民陸續回到列達,2014年列達村建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村117戶也全部入股,過上了“股東”生活,每戶一年的分紅就有1萬多元。
從嚴治黨硬起來,基層組織強起來
2016年列達村隻有一名預備黨員轉正,但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有42人﹔列達村雖然隻有20名黨員,卻是全村700多人的主心骨和領路人。
“這兩年,我們嚴把入黨質量關,對黨員不許信教、不許參與宗教活動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同時規范黨員學習制度,每月雷打不動召開4次黨員學習會。”從洛鬆旺堆的介紹可以看出,全面從嚴治黨顯然已經在這個小村庄落地生根。
黨員管理越來越嚴,黨員先進本色也越擦越亮,向黨組織靠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也不斷提高。
“列達村各項管理工作非常透明,大大小小的事都讓群眾參與,深得群眾信任。”談及列達村基層組織管理的特點,旺達鎮黨委書記剛祖向記者舉例說,基層護林員每月有600元的收入,這在一些村難免成為明爭暗斗的“肥差”,但在列達村,護林員由誰擔任全部由村民大會投票決定,推選公開透明,村裡的幾家貧困戶通常都會得到大家的照顧。
與此同時,村裡的每一項財務收支都由支部開會研究決定,並有專人擔任財務管理員,每月對村裡的財務收支、惠民政策落實和“一事一議”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利益問題,村干部不偏袒自己的親戚,村裡的財務每月公開,群眾可以了解和參與村內事務,這樣的村‘兩委’班子靠得住。”村民頓多平措說。
而每到敏感節點,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團員、“雙聯戶”、民兵和護林隊員一同上陣,對全村進行巡邏也成了列達村沿襲多年的習慣,村民的安全感也有了保障。
站在通往列達村的橋上,隻見玉曲河水浩浩蕩蕩,洛鬆旺堆指著河堤后面的一片施工現場告訴記者,那是列達賓館和新建的愛國主義民俗文物陳列室陳列館。
“賓館由我們自己管理和經營,選了18位村民在賓館擔任服務員,已經去昌都培訓一個多月了。”洛鬆旺堆表示,原有的列達村陳列室會搬遷到這裡,“不僅有文物、和民俗工藝品展出,還有群眾進行文藝演出。”
“明年3月份就能開門迎客,如果你再來左貢,一定記得過來看看。”洛鬆旺堆對記者說。(記者 王能生 常川 張曉明 陳志強 劉倩茹 周婷婷)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