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向周總理學贊揚方法

楊詩

2017年08月25日11: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開門見山,當眾大聲贊揚張瑞靄,隨之自然轉入會議主題,查詢各級領導當時的表現,嚴厲批評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作風。一褒一貶,既彰顯了周恩來鮮明的原則立場,也展示了其嫻熟的領導藝術。

周恩來是我們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還是舉世公認的人際關系大師。在領導工作和與人交往中,他始終謙虛誠懇,處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懷他人。不僅如此,他還常常贊揚人。對於敢於負責的同志,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贊揚﹔對於提出好主意的記者,他當面給予熱情贊揚﹔對於心理緊張的外國客人,他送上友好的暖心贊揚……周恩來的贊揚,總是真誠自然,恰到好處。贊揚,是周恩來鮮明的領導風格,也是其人格魅力的光彩部分。領導干部應當認真學習周恩來的贊揚方法。

大聲贊揚:“感謝你呀,張瑞靄同志!”

1973年9月9日夜,巴基斯坦的一架波音720飛機,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卡拉奇,機上載有亞非各國的體育代表團和某國政府代表團。飛機升空不到5分鐘,機場指揮塔就收到該機組報告:“飛機第三發動機起火,請求返航降落!”為了防止飛機降落時接觸地面起火爆炸,該機組同時申請空中放油。塔台指揮員從未遇到過這種緊急情況,連忙向值班首長請示。值班首長不敢做主,便向民航總局調度值班室請示。總局調度值班室又向值班副局長報告,副局長也不敢拍板……33分鐘過去了,沒有一個人作出決斷。

飛機在空中盤旋,焦急地等待地面的指令,機上138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中,塔台指揮員要通了北京民航管理局副局長張瑞靄宿舍的電話。當過飛行員的張瑞靄聽完情況后果斷地說:“立即放油,同時做好緊急搶救准備!”他放下電話,火速趕到機場。

這時,飛機仍在空中盤旋,還沒有放油。張瑞靄沖著塔台指揮員高喊:“為什麼還不放油?要讓飛機掉在跑道上嗎?”塔台指揮員為難地說:“我們不敢放!因為總局值班首長不同意,說上級還沒有指示。”張瑞靄急了:“立即通知飛機放油,有責任我一人承擔!”說著,他搶過話筒,下達了命令,“720,放油降落!”

接到指令,飛機開始空中放油,最后安全降落在機場跑道上,一場可能發生的災禍避免了。

幾個小時后,即10日凌晨1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緊急會議,民航、空軍等負責同志被通知到會。周恩來快步走進會議廳,把到會人員掃視了一遍,目光停留在張瑞靄身上。隨即,他一邊走向張瑞靄,一邊大聲說:“感謝你呀,張瑞靄同志!你辦了一件大好事!你的決定很正確,很果斷,很及時!”到會之前,張瑞靄聽說上邊要追究他“擅自做主”的責任。此時,他聽到總理大聲的贊揚,激動得熱淚盈眶。

隨后,周恩來逐一查詢各級領導當時的想法和表現,並嚴厲地批評了他們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作風,提出要減少管理層次、明確領導職責。會議結束后,民航總局按照總理的要求,很快出台了改進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

溫文爾雅、行事穩重的周恩來,這天為什麼一走進會議廳就尋找張瑞靄,還大聲贊揚他?顯然,周恩來已經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經過,預見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巴基斯坦的這架客機假如在我國出事,不但會危及機上130多人的生命安全,還會造成嚴重的國際影響。他也知道,在層層請示、無人做主的情形下,張瑞靄果斷地發出指令,無疑需要敢於負責的勇氣。所以,周恩來走進會議廳后首先是尋找“辦了一件大好事”的張瑞靄﹔其次是一邊走向他,一邊大聲贊揚,特別肯定“你的決定很正確,很果斷,很及時”。周恩來開門見山,當眾大聲贊揚張瑞靄,隨之自然轉入會議主題,查詢各級領導當時的表現,嚴厲批評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作風。一褒一貶,既彰顯了周恩來鮮明的原則立場,也展示了其嫻熟的領導藝術。

熱情贊揚:“你今天出了個好主意。”

1972年10月7日晚,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大廳會見由美國報紙主編協會主席愛德華·默裡率領的美國報紙主編協會訪華代表團。這是尼克鬆總統首次訪華后前來的美國新聞界大腕級代表團。周恩來談笑風生,與美國客人深入交談,會見一直持續到8日凌晨。

當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是國家主要媒體,記者劉振英負責報道周恩來的外事活動。這天,劉振英在草擬周恩來總理會見美國報紙主編協會訪華代表團的消息稿時,有一點拿不准,就是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次會見。他經過再三考慮,寫上“賓主進行了友好的談話”。

周恩來外事活動的新聞稿,發表前都要送總理本人審閱。每次形容他同外賓談話的氣氛,是“友好”還是“親切友好”,或者是“同志式的”,是“無拘無束的”還是“坦率的”,周恩來審稿時都要仔細斟酌,然后決定。

這次會見結束后,劉振英及時把新聞稿送給周恩來審閱。總理看完導語,就提出意見說:“怎麼寫我一個人見呢?我們是集體會見嘛!我是同朱穆之、魯瑛、章文晉和彭華同志一起會見他們嘛,改一改。”劉振英當即按照周恩來的要求,把新華社社長朱穆之、《人民日報》負責人魯瑛、外交部部長助理章文晉和新聞司司長彭華的名字寫到了周恩來總理之后。接著,周恩來看到形容談話的氣氛用的是“友好”二字,便用鉛筆劃掉,略加思考后,將其改成了“坦率”。經常受到周恩來教誨的劉振英,深知總理喜歡聽取各種意見,於是直言說:“坦率”二字一般用在有分歧的兩國政府的會談或會見中。您剛才會見的這些人都是美國新聞界人士,談得又不錯,用“坦率”恐怕不太好,還可能引起一些誤會。周恩來想了想,便問劉振英:“你說用什麼好呢?”劉振英建議說:“干脆客觀報道,用‘長時間’吧。”周恩來聽了點點頭,贊揚說:“你今天出了個好主意。”他隨即將“坦率”改成了“長時間”三個字。

“你今天出了個好主意”,這是周恩來對記者劉振英的熱情贊揚和充分肯定。身為總理,周恩來從來不居高臨下,自恃高明,而是十分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他經常鼓勵身邊的工作人員:“你們可以大膽提政策性、原則性的意見,幫我把關。”對新聞記者也是如此。不管是誰,隻要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可取之處,周恩來就會認真考慮,積極採納。同時,他還會對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同志給予當面贊揚。周恩來的贊揚,熱情、溫暖,鼓勵著他身邊的同志多思考、出主意、提建議。

暖心贊揚:“小伙子,好年輕。我們該是半個親戚。”

1971年7月9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與中國政府商談尼克鬆總統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問題。隨基辛格前來的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成員霍爾德裡奇、主管印度支那事務官員斯邁澤、基辛格的特別助理洛德以及兩名特工。

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美國政府當時對中國相當陌生,並存在許多誤解。基辛格等人來中國之前,尼克鬆總統曾不止一次地設想這次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時的情形,以為中方會大聲拍桌子,叫喊著打倒美帝,勒令他們退出台灣,滾出東南亞。基辛格等一行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神秘”的中國國土。看到在機場迎接他們的葉劍英等確實是嚴肅的,基辛格等人非常緊張。

可是,當周恩來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他們,與他們交談以后,基辛格等一行人原本緊張的心理頓時消失得一干二淨。周恩來是怎樣神奇地做到這一切的?他微笑著握住基辛格伸過來的手,友好地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基辛格會意地笑了,他把自己的隨員一一介紹給周恩來。令基辛格等人吃驚的是,中國的總理對他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熟悉,隨之說出的每句話都是暖心的贊揚。周恩來握著霍爾德裡奇的手說:“我知道,你會講北京話,還會講廣東話。廣東話我都講不好。你在香港學的吧?”他握著斯邁澤的手說:“我讀過你在《外交季刊》上發表的關於日本的論文,希望你也寫一篇關於中國的。”他握住洛德的手搖晃著,說道:“小伙子,好年輕。我們該是半個親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寫小說,我願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周恩來的話,好像春雨洒落在基辛格等人的心田。此后的會談順利展開,並獲得成功。

周恩來看似簡單平常的歡迎詞,其實句句都是技巧高超的贊揚語。作為人際關系大師、偉大的外交家,周恩來深知,基辛格等一行人此次秘密訪華,肩負著恢復美中兩國外交關系談判的重要政治使命,其心理必然是緊張的。為了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周恩來故意淡化其扮演的政治角色,抓住基辛格的幾位隨員工作、生活中的個性細節,分別進行親切、自然而又大方、得體的贊揚。而且,周恩來事先做足了功課,對基辛格等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們親屬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因此,周恩來對他們每個人的贊揚是既細致准確,又暖人心房。如此贊揚,怎能不令人傾倒?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