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亮
2017年08月22日17:00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立秋時節,眉山市岷江現代農業園區彭山區境內,已是滿眼收獲的景象。
如今,彭山區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22萬畝,覆蓋率達100%,實現集中流轉土地面積15萬畝、流轉率高達62%,形成了以500余個家庭農場、22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700多個種養殖專業大戶為單元組成的葡萄、柑橘、蜜柚等12萬畝優質產業園區。由此帶來的效益顯著:去年,彭山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405元,較上年增長9.6%。
彭山區委書記梁磊說:“這源於彭山區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用‘四步機制’有效破解土地流轉現實難題帶來的效應。”
“四步機制”:讓“三難”不再難
農民怕業主“跑路”、業主怕農民“難纏”、政府怕無限“兜底”——這是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面臨的三個難題。
然而在彭山區,由於在深化農村改革中創新探索出“四步機制”,使得“三難”迎刃而解。
所謂“四步機制”,即在全區農村土地流轉中實施 “三級土地預推—資質審查前置—平台公開交易—出險應急處置”機制。
今年47歲的楊志明,是彭山區觀音鎮文昌村農民。2007年,他在當地政府鼓勵規模種植葡萄政策的引導下,到觀音鎮果園村流轉土地28畝,採用國內最先進的避雨棚、反光膜、滴灌和病虫害綠色防控四大技術種植葡萄,因產量高、品質好,葡萄產值一年比一年高。如今,畝產值已達兩萬元以上。
后來,楊志明要擴大規模時就郁悶了,一塊上百畝的土地涉及多個村組,有些農戶不同意,所以要想整塊流轉土地很困難。“自從區上實施三級土地預推以來,我到公義鎮馬林村流轉260畝土地,僅兩天時間就搞定了,既省時又不費力。”楊志明說。
2014年下半年,彭山區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后,為解決流轉土地碎片化和業主投資規模化的矛盾,減少業主與農民“戶戶見面”的煩瑣,從2015年起,由區財政投資5000萬元專門成立國有平台公司——正興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由其承擔起全區土地流轉中介服務職能,建立“區—鄉鎮—村”三級土地預推機制,探索運用市場化辦法開展全區農村土地流轉的信息收集、地塊整合、包裝推介等業務。
目前,該公司已建立起覆蓋全區的12個鄉鎮子公司、80個村組服務站。而村組服務站則聘請專門的信息員,一方面負責收集本村村民的土地流轉意願,另一方面則對區域內不願流轉的“插花地”進行調換,使流轉土地能成片。
彭山區委副書記郭紅告訴記者:“以前是農民坐等業主上門,現在是主動出擊招商引資。”三級土地預推機制將以前由業主主導的流轉模式調了個兒,在確保最低收益(田地800斤黃谷/畝,山地400斤黃谷/畝)的基礎上,有流轉意願的農民隻需通過村組服務站與鄉鎮子公司簽訂《土地流轉自願委托書》,公司再將農民委托流轉的土地進行整合、包裝,尋找業主,從而確保了“信息多跑路,業主少跑腿”,讓投資人便捷地取得土地經營權。
土地整合起來了,上哪兒找業主?如何防范流轉風險?彭山區還相應建立了“資質審查前置—平台公開交易—出險應急處置”機制。
2015年9月16日,彭山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中心正式挂牌並營業。該區規定,對10畝以上土地流轉項目必須統一交與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挂牌流轉,有效防止了農村土地流轉暗箱操作,流轉不透明,農民利益受損情況的發生。
“同時,我們還由政府部門對前來流轉土地的業主進行資質審查,即針對工商資本下鄉存在經營風險,按流轉規模由農業部門和土地流轉服務公司對業主進行風險提示和分級資質審查,出現風險由公司進行應急處理。”正興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斌說。
據悉,在流轉的土地簽約時,正興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會分類向業主收取每畝土地200元至300元的風險保障金,用於建立區土地流轉風險處置專項基金。對業主退租的大宗土地,採取墊付租金、自主經營、再次招商的模式,確保第四步出險應急處置見成效。
彭山區的土地流轉“四步機制”,得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肯定,入編全國首批農村改革案例,全國人大專題調研並將其寫入《土地承包法》修訂意見。
“兩權”抵押:讓投融資更輕鬆
“沒想到,我憑農村土地經營權証也能貸款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彭山區謝家鎮農民駱洪其感嘆道。
駱洪其於2015年到公義鎮馬林村流轉了180多畝土地開辦士坤家庭農場種植水果。然而,因后續發展面臨資金需求壓力,2015年9月30日,他到剛成立不久的彭山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用區農業局頒發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証,通過農業部門窗口登記、專家窗口評審、銀行窗口辦理等程序后,很快就拿到了急需的60萬元貸款。
彭山區區長羅萬東說,深化農村改革,支持“三農”發展,必須靠“真金白銀”。彭山區在用“四步機制”有效破解土地流轉現實難題的基礎上,還通過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有效激活土地,破解“抵押貸款難”,解決好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從2015年開始,彭山區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房屋所有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登記頒証。在區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申請、登記、頒証窗口,現已頒發了土地經營權証687本,涉及土地8.5萬畝,佔全區流轉土地的60%以上。
彭山區在為農村產權確權頒証的基礎上,又專門建立農村產權評審評估平台、抵押融資平台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等,從而形成了健全、閉合的農村產權無障礙流通體系。其中,專門成立了農村產權價值評審委員會,建立由金融、財政、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等140人組成的評審專家庫,對農村產權價值進行評估,為其交易、融資提供依據。
同時,彭山區還由政府注入2250萬元建立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基金﹔出資3億元組建專門用於農村產權融資“兜底”的“政府性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和增信服務﹔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創新特色農業保險產品,增強農業生產環節抵抗自然、市場風險的能力。三個層次的風險防控,構建起保障安全的“壓艙石”和“防波堤”,極大地激發了金融機構參與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的積極性。
目前,全區推出農村“兩權”抵押16個,發放農村“兩權”抵押貸款535筆、2.47億元,年利率最高不超過5.75‰。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的“彭山模式”,被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列為全省“樣板”,並在彭山召開全省現場會進行推廣。(作者單位:眉山日報社)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