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2017年08月21日10:3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滿載希望的中國巨輪,正駛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政治建設新氣象給人民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進一步提升了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

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的中國夢激發出了無窮的中國力量。

“農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說,赤溪村是一個畬族行政村,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扶貧開發30多年來,村黨總支始終發揚“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持續深入開展“黨建富民強村”工程,村集體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1984年的零收入、166元提高到2015年的32萬元和13649元。

翻天覆地的變化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巨大的獲得感。在這背后,離不開村黨總支的核心引領作用。在杜家住看來,組織優勢就是兩句話:“強化班子帶富、優化組織領富。”記者獲悉,在赤溪村,村黨組織與多家旅游公司、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產業型”黨組織,實行組織目標管理和骨干設崗定責,由24名村企黨員自願認領旅游發展服務、科技服務指導等8個崗位。黨員帶動了村民們的致富熱情,組織優勢化為了巨大的扶貧優勢。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2012年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的第二天,新一屆中央最高領導層首次公開集體亮相。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發表了滿載承諾的宣言:“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內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13億人民走向偉大復興的未來,如何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全黨的要求。

人民當家做主

修小學還是修路?民生項目如何定?群眾對哪項民生工程的期盼更急切?“寧海縣對民生實事項目探索採用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人大評的辦法。”浙江寧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徐真民說,“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的做法推行以來,被人大代表們圈中的項目都有受益人群廣、群眾獲得感高的特質,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之嫌的項目則會被代表們直接否決,項目的征集實現了廣納民意,項目的初定更加科學合理。

如果說,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麼人民當家做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証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出的總目標。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立法工作、監督工作、代表工作,還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自身建設都煥發出了蓬勃生機。

數據顯示,我國各級人大代表總數超過了270萬人,其中,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數量佔到了95%。這部分人大代表恰恰又最貼近群眾、最了解百姓心聲。2015年6月份,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轉發的《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探索建立代表履職激勵機制”等具體措施。

如今,全國的縣鄉人大建設正呈現出嶄新局面,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斷強化。“大家都感到鄉鎮人大工作的春天來了,抓人大建設有了‘底氣’,抓人大工作有了‘豪氣’,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也更足了。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利益矛盾也日益突出,鄉鎮人大工作做好了,就能有效化解矛盾,就能鞏固基層政權。”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青雲鎮人大主席黃有昌說。

“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管理十分重要,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與時俱進,協商民主也成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人民當家做主的內涵正在不斷深化。

法治護航前行

依法治國,四個大字重千鈞。2014年10月份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為法治中國描繪了美好的藍圖。

良法才能善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加快立法步伐,將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時上升為法律﹔對需要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按照法律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及時修改和廢除。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是近年來立法工作的真實寫照。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這部“管法的法”徹底大修一方面劍指各級政府“任性的權力”,一方面明確了“人大主導立法”的規則,為出台更多的良法奠定了基礎。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在現實生活中,司法公正,是人民群眾對法治中國的真切感知。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被稱為“動真碰硬”的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拉開大幕。截至今年7月初,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129項司改任務中,118項已出台改革意見,11項正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全國基層法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辦案力量增加20%以上,人均辦案數量增長20%以上,結案率上升18%以上,一審后服判息訴率提高10%以上,二審后服判息訴率達98%以上。實踐証明,司法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是科學的,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的。政法戰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完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 李哲)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