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洗去黑顏換綠裝

2017年08月19日10:41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洗去黑顏換綠裝

響堂生態谷風光。 岳宏峰攝

峰峰礦區以“峰”為名,因“滏水之源”“響堂瓷韻”而文脈深遠,更因資源豐富而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煤炭、陶瓷、建材、電力工業基地。

對於資源的過度攫取,曾讓這座“黑金”遍地的“煤城”一度塵灰滿面,群山滿目瘡痍。近幾年來,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峰峰開始修復被破壞的生態,打響了綠色“逆襲”戰:綠化荒山建公園,關掉煤礦搞旅游,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制造和文化旅游“新四強”……這個老工礦區正在抖落一身塵灰,煥發出新的綠色生機。

煤老板的綠色心願

從222省道和成峰線交接處的轉盤向北,駛入峰峰礦區新修的旅游路,綠色便在記者眼前鋪開。行不遠處,轉上一條水泥鋪就的鄉間道路,一座門樓出現在眼前,上書“響堂生態谷”幾個大字。

沿著蜿蜒的鄉間道路上山,兩側是成片的楊樹林,枝頭跳躍的山雀不時鳴叫,更增添了這條村路的幽靜。穿過峰峰著名的美麗鄉村——李庄,便來到了鼓山居,這是一座中式庭院。站在門前環望,四周林木森森。夏日的暑氣被層層林木擋住,隻覺身上一陣清爽。

“要是你五年前來這兒,保管會晒掉一層皮,還得出身大汗。”河北峰峰眾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廣林自豪地說,“這都是我們用汗水澆出來的清涼!”

“這裡是太行山的余脈。五年前,我們剛來這兒搞開發時,這裡還是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在我們的項目區裡,有五六個關停的小煤礦和採石場,採煤沉陷區佔總面積的2�3,最長的一道裂縫差不多有1000米。”溫廣林說,惡劣的環境並沒打消他們走綠色之路的決心。“我們最早是挖煤的,后來又搞了煤焦化。錢賺了不少,但也把這山禍害得不輕。到這兒種樹,搞農業開發,是還債來了。”

原來,眾怡的前身是峰峰當地有名的個體煤礦——團結煤礦,老板是溫廣林的哥哥溫如意。2003年,在峰峰啟動關停個體煤礦時,他們又成立了煤焦化公司,轉型生產煤焦油、粗苯等煤炭深加工產品,短短幾年間公司總資產達到2億元,安排就業300余人。但溫如意並不踏實,他一直覺得靠資源生存並不是長久之道。在當地政府提出綠色發展,並開始大面積修復被損壞的山體,打造森林公園后,溫如意決心再次轉型,提出“增加綠色量、減少污染源,還歷史‘欠賬’、換藍天白雲”的發展思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扶持下,他們投資2億元開始了企業的二次創業。

5年間,通過土地流轉,眾怡公司累計綠化荒山荒坡5萬余畝,整修山區梯田8000余畝,種植各類苗木60余個品種、650多萬棵,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更可貴的是他們投資5000多萬元,修了一座5000立方米的水庫、4個蓄水池、8眼機井和遍布山嶺間的6萬余米節水管道,利用灌溉自動控制系統,一舉成為太行山區節水灌溉樣板推廣工程。“現在這裡是我們峰峰的十大山體公園之一,邯鄲市第二屆旅發大會的重要景點。”同行的峰峰礦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何旭丹說。

站在山頂,看著“高山舞水龍,荒坡披綠衣”,溫廣林說:“搞生態建設投資大,收效慢,但是踏實。這是造福子孫萬代的事。”

礦工村的綠色夢想

從響堂生態谷出來,再次轉上旅游路,繼續向北,繞過4A級風景名勝區——北響堂石窟,就來到了集賢村。村在半山腰,村后山頂是峰峰的最高峰“老石台”,北面則是“鼓山第一峽”小鬼道。

沿著青石路進村,隻見一口口窯洞散落於山坡上的綠蔭中。許多工人正在修整窯洞,粉刷牆壁、修整小院。“這裡是我們的老村,已經沒人住了,隻剩下560口窯洞,借峰峰打造北響堂景區的機會,我們把窯洞改造成與景區配套的民宿,稱之為響堂小鎮。”集賢村黨支部書記王平安告訴記者。

這裡曾是有名的礦工村,村裡有集賢、通達兩個煤礦,不遠處還有國有大型煤礦通二礦。“歲數稍大一點兒的男人,沒有沒下過礦的。這裡缺水,單靠種地養活不了人,人們大多會去煤礦干活兒。”從小在村子裡長大的王平安說,自己小時候對村裡人的印象總是滿面塵灰,19歲,他也下了礦,而且一干就是20年。

2003年,峰峰開始關停個體和村辦小煤礦,集賢村的煤礦關掉了。他們開始重新考慮未來,搞旅游就成了新的選擇。“這裡離北響堂很近,窯洞是獨特的景觀。這些年我們流轉土地種樹、種藥材,修復山體,環境改善了許多,搞旅游有一定的條件。以前我們靠山吃山是破壞,現在我們還是靠山吃山,但是是在養山、護山。”王平安說,“因為這片‘綠’關乎我們的幸福夢!”

老行業的綠色新路

看了這麼多的綠,記者心中有一個疑問:作為一個老工礦區,峰峰大力植樹造林、修復山體,工業怎麼發展呢?峰峰礦區區委書記牛穎建解開了記者心中的謎團。“以中科寶樺新材料、開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能源環衛車等項目為龍頭的新興產業正在崛起,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制造、文化旅游‘新四強’正在取代煤炭、鋼鐵、建材、陶瓷‘老四樣’的地位。我們的新產業都有一個美好的綠色發展前景。”

走進中科寶樺新材料產業園的廠區,看不到煙囪高聳,隻見廠區道路兩旁綠草茵茵。“我每天到這裡的第一件事就是聞味,如果聞到味道,就証明我們的生產出了問題。我們是高科技企業,環保是我們的基本要求。”董事長魏寶生說。

2007年魏寶生曾在峰峰建過最大的提煉煤焦油的煤化廠,但后來因為去產能被關閉。2012年,他帶著從上海獲得的新技術回到峰峰,開始了新材料的開發。“傳統煤化工,提煉產品能耗大、排放高、效益低,不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峰峰有這麼好的工業基礎和配套設施,隻要用高科技來引領,這個行業在峰峰就能有一個新的未來。”

經過5年的努力,今年,中科寶樺開始了新材料聚苯醚的生產。“這種新材料在全國隻有我們能生產,一噸產品的效益能達到2萬元。”魏寶生自豪地說。

今年年初,峰峰礦區提出了“1231”發展戰略,即扭住老工礦區轉型升級這一條主線,驅動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北部新區兩個引擎,做強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群,打造一個以“滏源福地、瓷韻響堂”為名片的全域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我們還承辦了邯鄲市第二屆旅發大會,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來感受‘綠美峰峰’,感受我們的綠色發展成果。”牛穎建說。(記者 梁韶輝)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