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上海市紅色書屋“一書一會”上的“民生”主旨演講

徐蓓

2017年08月18日08:44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了解民生,把話說到群眾心坎上

日前,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鄧偉志在楊浦區紅色書屋“一書一會”上,圍繞“民生”這一主題作了主旨演講。

他說:“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會和諧之本。發揮黨員在民生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尤為重要。”

■演講 鄧偉志

基層干部要讓群眾當好老師,就要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一定的決定權。這“四權”是群眾當好老師的基本。沒有這“四權”,兩眼漆黑,是當不好老師的。老師不好,學生也難成才。

基層干部比較了解民生的真實情況,但是仍要堅持下訪。隻有下訪才能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才不至於把局部矛盾演化為全局矛盾,才不至於問題成堆,不至於把非對抗性矛盾釀成對抗性矛盾。

——鄧偉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中國關於小康社會的水准近年來不斷提升,這體現在人均收入、人均消費水平以及消費結構上。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水平正在節節攀升。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11元,比2012年增長33.1%。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915元,比2012年增長41.7%,年均增長9.1%,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2%。此外,交通通信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分別比2012年增長5.7%、60.6%。

人均能說明很多問題,但人均未必能說明城市與鄉村、地區與地區、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差距。可喜的是,我國牢牢把握住這樣一條:“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2016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空調擁有量為48台,比2012年增長87.6%﹔計算機擁有量為28台,比2012年增長30.8%,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41部,比2012年增加43部,增長21.7%。2016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汽車擁有量為17輛,比2012年增加11輛,增長164.1%。總之,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為0.465,比2012年的0.474下降0.009,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縮小中。

逆向思考的三個指標

民生,從縱向說,關乎“生長老病死”。我在這裡加了個“長”字。“長”是指青少年時期的全面成長,這是不可忽視的。

民生,從橫向看,關乎衣食住行用,還應當再加上文體、娛樂等精神生活。

民生是動態的,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關注民生是無止境的。關注得恰到好處,民眾安心、放心、舒心、定心,有幸福感。

世界上通用一種幸福指數來衡量民生,居民幸福指數包括五方面:社會活動、社會地位、財富狀況、交際能力和身體狀況。其實,真正能衡量民生的過得硬的精准指標,是逆向思考的三個指標:犯罪率、自殺率、精神病發病率,尤其以后面兩個指標為特別重要。

世人在千方百計追求長壽,為什麼會有人要自殺呢?幸福的人是不會想到自殺的。釀成精神病的因素,也少不了外界刺激這一條。毫無疑問,哪裡的自殺率低、精神病發病率低,哪裡的民生工作就做得好,哪裡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有了幸福感,人與人之間就會貼心、掏心,齊心出協力,同心則同德、同行、同向。上下一心方有力量,上下一心方有自信。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以“貧困社會學家”為榮

中國有一陣子流行“理解萬歲”。我認為,如果“理解”是“萬歲”,那麼“了解”就是“萬萬歲”。沒有了解,何來理解?對民生問題也一樣。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去慰問獨龍族兄弟。看到電視裡播放的鏡頭,我這個八旬老人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為什麼?因為我幾十年前去獨龍族時,是坐吊索過去的。讓我吃驚的是,滑到對面見到獨龍族男人穿的不是短褲,遮羞的不是遮羞布,而是遮羞木板。回上海后,我向朋友講起這件事,朋友無法想象,居然說:“木頭比布貴呀!”今天在電視裡看見獨龍族兄弟穿上漂亮的真絲衣服同總書記在一起,撫今追昔,我怎能不激動?

1982年我隨領導到甘肅調查。有一天,經過紅軍長征三軍會師的會寧縣,大家提出想瞻仰會師樓,但結果隻在那裡停留了兩三分鐘。我在車上悄悄問陪同人員:“為什麼不在會寧吃午飯?”他說:“說出來不好意思,會寧沒條件給你們那麼多人吃飯,連給你們這些人洗手的水也沒有。”我聽了沉默不語。聽說如今會寧百業興旺,這完全應該歸功於改革開放以來對民生的關注。

這些實地走訪的經歷,促使我盯住民生問題不放,為貧困人口吶喊,為均衡發展著文。有人戲稱我為“貧困社會學家”,我不但不生氣,反而以此為榮。

讓群眾當好老師

基層干部既然是干部,就要關注民生,就有個處理好干群關系的問題。

對干部來講,要強調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不僅不是尾巴主義,而且是貨真價實的“拜師主義”:群眾是老師,干部是學生。干部要先當學生,后當先生,做帶頭人,說群眾落后就等於講干部自己沒當好帶頭人,也等於罵自己落后。

基層干部要讓群眾當好老師,就要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一定的決定權。這“四權”是群眾當好老師的基本。沒有這“四權”,兩眼漆黑,是當不好老師的。老師不好,學生也難成才。

而要讓群眾握有“四權”,首先要提高透明度。芬蘭是廉政指數第一的國家,官員的每筆收入都要在網上公開,萬一漏掉一筆收入不公開,對不起,立即走人。

政務公開,民生大開。在我們國家,要切實做到“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公眾參與的深度,也是衡量自信度的尺度。信任是相互的,自信者信人,信人者人信,受人信任的人更加自信。

把話說到群眾心坎上

基層干部身在基層,還要學會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頂層是加工廠,基層是原材料基地﹔頂層是煉鋼廠,基層要源源不斷地提供含鐵量高的富礦﹔頂層是設計師,基層是工程師、建筑師,要努力把頂層有關民生的圖紙變成高樓大廈。

基層干部比較了解民生的真實情況,但是仍要堅持下訪。隻有下訪才能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才不至於把局部矛盾演化為全局矛盾,才不至於問題成堆,不至於把非對抗性矛盾釀成對抗性矛盾。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通過調查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民生建設中有發言權、領導權,才能把話說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聽得進、記得住、做得到。

調查是集作風、方法、科學與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你挺胸凸肚,兩手插在口袋裡,問老人:“你們婆媳關系好嗎?”老人一定會馬上回答:“好!好!好!”如果你彎下腰來,幫老人做做她手裡的活兒,再問她:“你兒媳婦常替你洗衣服嗎?”也許就能聽到真實的回答。

(責編:王瑤、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