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13:47 來源:經濟日報
稻田公園俯拍圖,兩條由村道改建而成的瀝青干道成“十”字形交叉貫穿於稻田之中。
湖南省郴州市最北端的安仁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是湖南省主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安仁縣以綠色農業著稱,卻因工業基礎薄弱,總是擺脫不了貧窮與落后的標簽。
傳統農業大縣該如何利用農業、又跳出農業來做好綠色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通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綠色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安仁樣本”已做出示范。
改變就發生在2013年——全國首創、世界唯一的集農田保護、農業示范、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稻田公園落戶安仁,過去土裡土氣的田園散發出“土色土香”的魅力。
生態建設促稻園景致升級
稻田公園被巧妙地建成一個巨型“田”字,成片規模化種植的農田錯落有致,截至目前,稻田公園已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
提起自家的農家樂生意,安仁縣新豐村排山公社山庄老板樊遵華笑得合不攏嘴,“我這裡一到節假日,從上午10點開始到晚上9點忙得根本沒時間休息,高峰時連院子裡加開的60桌席位都坐滿了人”。
2008年,從農村信用社下崗后的樊遵華,籌措了20萬元開起了農家樂,“當時,這條路上隻有我的一間餐館,平均一天下來盈利200多元,雖然掙得不多,但我挺滿足的”。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5年多,直到新豐村稻田公園項目動工后,周邊的農家樂生意開始風生水起。“現在,稻田公園已遠近聞名,這條路上的農家樂也開始多了起來。”樊遵華算了算,去年一年,他家的餐飲收入已達30余萬元。
稻田是怎麼被打造成公園的?盛夏時節,記者走進稻田公園一探究竟:
遠遠望去,不久前剛完成播種的水稻田已長出嫩綠的秧苗,兩條由村道改建而成的瀝青干道成“十”字形交叉貫穿於稻田之中,川流不息的永樂江、排山河與美麗的熊峰山等山水環繞四周,稻田公園被巧妙地建成一個巨型“田”字,成片規模化種植的農田錯落有致,不收費,也沒有圍欄,與青磚灰瓦的湘南民居相映成趣……
2014年3月份,借著安仁縣第六屆“中國·安仁趕分社(神農春分藥王節)暨油菜花節”的“春風”,稻田公園正式開園,萬畝油菜花成為稻田公園的“招牌菜”,村民們自制的燙皮、豆腐腦、土雞湯等特色小吃也深受游客喜愛。
截至目前,稻田公園已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全縣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為當地帶來間接旅游收入超過5億元。
整合開發促農田價值升級
在保持原有農村格局和農耕生產習慣的同時,賦予這片土地生態觀光功能,使得在稻田公園中既可以開展農業生產,又能對接旅游休閑
從2013年初開工建設到2014年正式開園,並榮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稻田公園在一年時間裡,走出了綠色發展的“安仁速度”。
在這裡,渠道變風光帶,村道變綠化帶,田埂變景觀帶。稻田公園設計充分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和現有地形,突出特殊基地環境下的巧妙設計,將園中的每一條溝、路、渠都打造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在不破壞基本農田的基礎上,改善了農田的基礎設施和當地農民的生活環境﹔在不影響工程本身功能的前提下,兼具美觀性與觀賞性,譬如使用生態草皮護坡、使用不同材質作為道路基質、使用廢棄石料作為路面鋪裝等工藝都極為講究,讓人耳目一新。
“在保持原有農村格局和農耕生產習慣的同時,賦予這片土地生態觀光功能,使得在稻田公園中既可以開展農業生產,又能對接旅游休閑。”安仁縣委辦主任雷題銘告訴記者,安仁縣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基礎,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並整合農業、開發、水利等相關涉農資金3000多萬元,推進項目工程順利實施。
誰曾想到,昔日裡稻田公園所在的田地曾因排水不暢,根本種不活油菜。“過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部門各自為政,水利資金始終沒有發揮出集聚效應和整體效益。”在雷題銘看來,安仁是個糧食生產大縣,解決水情、水患是此次稻田公園項目建設的重頭戲。為此,稻田公園的水利工程建設不走尋常路。2012年10月份,安仁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委員會,把稻田公園作為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進行扶持,以項目整合水利資金,新修水渠20余條,總長逾1.6萬米,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不僅農田旱澇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也明顯增強。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改善帶動了當地油菜花種植從無到有的突破。如今,稻田公園已建成園內5萬畝、核心區1.6萬余畝的連片農田,讓當地老百姓樂享豐年。
綠色產業促農民收益升級
稻田公園建設圍繞著水稻田做文章。修好路,解決排水灌溉,搞好衛生,建設好人文景觀,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開放式田園
水稻田也是生態濕地和美景。稻田公園建設圍繞著水稻田做文章,修好路,解決排水灌溉,搞好衛生,建設好人文景觀。“不必大拆大建,不用推山填河,稻田公園依山水而生,恰恰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產物。”安仁縣委書記李小軍說。
世代耕種的稻田變成家門口的公園,作為革命老區的安仁縣,如何讓農民脫貧致富、讓農耕文明煥發出嶄新活力,成為最現實的問題。
為打開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安仁縣以建立“院士工作站”為契機,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的示范作用。2015年6月份,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團隊與安仁縣農技推廣中心簽訂了《設立院士工作站合作協議》。
借力院士工作站平台,安仁縣通過與袁隆平院士及團隊聯合開展超級稻畝產超千公斤的技術攻關合作,實現了水稻一季生產產量達到兩季水稻產量的目標,並大幅節約農民的種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同時改稻田公園內“稻—稻—油”三熟制為“稻—油”兩熟制的農田耕作模式,保障了油菜的正常生長時間,助推安仁縣春季旅游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據統計,雙方於2015年開展的107畝技術攻關,平均畝產達到721.6公斤﹔2016年開展的101.6畝技術攻關,平均畝產達到801.25公斤。“稻田公園”牌大米還將於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場。
不僅如此,依托現代庄園建設,安仁縣立足旅游扶貧產業,為貧困戶謀就業、謀福利。目前,全縣共發展現代庄園23處,經營規模2.1萬余畝,投資總額超過20億元。其中以稻田公園為核心,集中連片建設了包含農事體驗、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為主的12個現代農庄,打造出郴州最大的現代農庄集群。如今,已有1300多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年人均收入增長超過30%。
“稻田公園是一種模式,我們同樣可以參照這種模式,圍繞綠色發展和生態立縣要求,集中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觀,實現文農、文旅和農旅的有機結合。”李小軍說。
傳統農業文明伴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神農故郡、南國藥都”,近年來,安仁在著力建設山水田園生態縣城的同時,打造以中藥材產業為代表的9大農業支柱產業,並加快補足工業短板、因地制宜進行招商引資和產業園區建設,多管齊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致富。(記者 郭靜原)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