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激活“神經末梢”

——中共哈爾濱市呼蘭區委以“三網一化”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掠影

 姜皓 尹成純 記者 任紅禧

2017年08月15日11: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入伏的哈爾濱,溽暑蒸人。走在呼蘭區南京路上,若是看到某個臨街商服標有“愛心驛站”字樣,環衛工人、拾荒老人乃至過路行人,皆可進屋歇腳納涼,免費飲水解暑。

在呼蘭,這樣的“愛心驛站”已建起16個,夏天可避暑,冬天能避寒。場地是由社區黨組織協調愛心商戶提供的,免費的礦泉水、牛奶、小食品等則是由轄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捐獻的。此外,街道還設立了“愛心中轉站”,由轄區單位、企業和個人捐衣贈物,再由工作人員按居民實際需求定向發放。

這些舉措正是呼蘭區強調黨建服務實效的具體實踐。

為激活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神經末梢”,自2017年年初起,呼蘭區委以“三網一化”為抓手,強化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三網”,即構建打破單位界限和所有制類型的“組織網絡”、針對不同類型黨員分類管理的“管理網絡”、“黨建+”模式的“服務網絡”,“一化”則強調“三網”運行常態化。

“要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形成黨建一體化格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呼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赫彥明說,重構“組織網絡”和“管理網絡”,就是將黨建工作的范圍和對象進行延伸,把社區黨組織同駐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新興領域黨組織融成整體,最終形成全覆蓋的“服務網絡”,並實現常態化。

針對重構“組織網絡”和“管理網絡”,呼蘭區委提出“融入融合、聯建共建”的總要求,而利民街工委在這方面的探索頗具代表性。

利民街工委下屬45個基層黨組織,其中非公企業黨組織就佔了36個。按以往“抓黨建就是抓社區”的思路,不僅街道層面的黨建工作力量單薄,非公企業黨組織也處於“自說自話”的封閉發展狀態。

如今,街道層面成立了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層面建立了黨建工作聯席會,將城市各類基層黨組織融為一體。對此,利民街工委書記於海泳的體會是:“不僅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也有利於基層黨組織在相互交流中壯大成長。”

在利民街工委下屬的36家非公企業黨組織中,規模有大有小,力量有強有弱。幾年前,僅有5名黨員的萊博通藥業有限公司黨支部便是一個又小又弱的團隊。盡管該黨支部的黨員都是年輕人,但由於黨建活動單一、政治氛圍呆板,導致普通職工對黨支部的認可有限。連續兩年,黨支部書記陳妍連一張入黨申請書都沒收到。

2017年5月,利民街工委組織聯合開展“三個一條龍”(志願服務一條龍、愛心救助一條龍、就業保障一條龍)活動,要求各基層黨組織根據自身情況認領服務項目。陳妍跟黨員們一合計,決定認領愛心救助項目。隨后,該公司黨支部先后兩次向“愛心中轉站”捐贈了價值1萬元的大米。2017年6月底,在社區黨員引領下,萊博通藥業有限公司的黨員們頭一回走向社會,挨家挨戶給困難居民送大米,不僅暖了群眾的心,也讓年輕黨員們深受感染。他們將活動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引來點贊一片。后來,當陳妍再發布類似活動信息時,就連普通職工也主動要求參與。短短一個月,陳妍就收到20多份入黨申請書,更重要的是,這個“年輕”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的新靈感開始不斷閃現。

除了重構“組織網絡”和“管理網絡”,呼蘭區委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更側重織密“服務網絡”的實效,實現由側重抓黨務向全面抓服務延伸,各基層黨組織也由過去的“單打獨斗”變為齊頭並進的“協同作戰”。

建設路街道位於呼蘭老城區,轄區資源“苦樂不均”——街道西部的社區駐區單位多、文娛協會多,但活動場所有限﹔東部的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行政資源少,但活動場地寬敞。

為實現優勢互補,建設路街工委打破地域界限,成立東部、西部兩個聯合黨委,打造了開放式黨建服務中心。

建設社區黨總支地處街道西部,曾因缺少活動陣地、在黨員學習和教育上存在薄弱環節,於2015年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該社區的辦公面積隻有70平方米,何談活動陣地?2017年3月,隨著東部、西部兩個聯合黨委的聯建共建,尷尬局面逐漸被打破。硬件上,東部的社區和一些社會組織為其提供學習和活動場地﹔軟件上,則由建設路街道市民文化中心為其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集群幫扶極大地促進了建設社區黨建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區委組織部考核,該社區黨總支“軟弱渙散”的帽子即將被摘掉。

聯建共建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民生。隨著黨建觸角的不斷延伸,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為群眾生活提供了更多、更健康的選項,擠壓了不文明、不健康活動的空間,社會風氣也隨之改變。

在呼蘭老城區,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質量,來自農村的陪讀家長越來越多,其中不少陪讀家長靠打麻將消磨時間。光明社區有一位叫姚艷芝的陪讀母親,常因打麻將和丈夫吵架。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負責人許振飛得知后勸她:“你腰條不錯,可以去社區舞蹈隊轉轉,干嗎非把時間扔在牌桌上?”姚艷芝去了一看,老師和學員們認真的排練態度立即感染了她。姚艷芝抱著試試的心態進了舞蹈隊,沒多久便成了骨干。后來,她還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沙畫,如今已成為教授居民制作沙畫的老師。在呼蘭,越來越多像姚艷芝一樣的陪讀家長放下麻將牌,走進文化團隊。

在各基層黨組織引領下,呼蘭區志願者隊伍總數發展到54個,新成立文化團體14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余次……一條符合當地特點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日益顯現,為這座老城換新顏增添了動力。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