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中華兒女》

何玉慧:建立一個屬於青少年的網上社區

記者 李娜

2017年08月09日16: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她說,做義工是一種精神價值,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分享一點,那麼凝聚起來,將是無窮的力量

在香港,有這樣一個專為青少年而設立的慈善機構:它由一群來自不同專業的義務工作者組成,通過互聯網服務平台配合活動計劃,推動及發展青少年服務事業。這就是全港最大型的青少年網站之一——YOUTH-ONLINE.COM。

“在這個全球資訊科技化的新世紀,互聯網的應用已成為新時代青少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通過互聯網,我們能夠加速傳遞資訊,人與人的溝通也日漸緊密。我們期望通過互聯網舉辦多項青少年活動,緊密聯系青少年群體並為他們提供服務,幫助他們發揮才華,提升自我形象。” 作為香港網上青年協會主席,何玉慧向記者介紹,從1999年至今,協會已經發展壯大到近5萬的注冊會員。作為網上青年協會創辦人之一的何玉慧一直全情投入青年工作,同時她身兼多職:香港菁英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葵青獅子會長、福建省、湖南省及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常委……近20年一路走來,她不斷體會著香港青年工作的進程和香港青年的變化。

基於最朴實的夢想

如今,網上青年平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早已近乎完善,以更系統、更直觀的方式向廣大青少年展示各項活動,網頁生動活潑、項目各式各樣,吸引著廣大青少年點擊並參與其中。“如今,我們的會員有5萬多,從小學、中學至大學的會員都有,而會員來自香港、內地、台灣、國外等不同地方,而我們主要以香港為主。在香港本地,網站瀏覽量達到30%-40%。”

如此完善、系統的網上平台,是如何創辦起來的?創辦人何玉慧解釋道:“當初並沒有特別的概念。青少年工作在香港一直備受重視,很多大型機構如青年協會都在從事青少年各方面的工作,但我總覺得其中缺少些什麼,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去填補其中的一點空缺。當時正值千禧年,科技信息十分普及,各項資訊在網絡上信手拈來。恰逢我有一個朋友是做IT行業,我就希望能用信息技術開展全新的青少年服務。”何玉慧的專業是社會工作,有著豐富的青少年工作經驗,她渴望將這一經驗與IT更好的結合,於是創辦了網上青年平台。

而談起創辦網上青年平台之前的經歷,仿佛從何玉慧骨子裡,就透著一股關注“人”,關注社會的勁兒,這對她能在之后選擇投入到青年工作中,或許早已埋下了伏筆。“小學的時候,我身高比一般的同學都長得高,水瓶座性格,天生屬於九型人格中的2號,從小到大都喜歡打抱不平,所以養成了對‘人’的一種關注,也期盼能改變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環境。”何玉慧回憶。在中學時期,何玉慧就參與了不少的義工服務活動,升大學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社會工作學士課程,加入成為社工的行列。“讀大學的時候,因為參加了各類的青年義工服務的工作,為了拓寬視野,我選擇了老人及殘疾人的服務作為實習工作。畢業以后,我的第一次社工崗位經歷是在老年中心,從老年中心慢慢轉型為一間綜合服務中心,之后才正式開始了與青年服務相關的事業。”

何玉慧在家裡排行老大,她還有一個妹妹和5個表妹,在角色上很自然地成為一個“保護者”的角色。所以在接觸了青年工作后,她有更多自己的想法:“1999年,當時在社會上很多青年中心都門可羅雀,結果以失敗告終。這也啟發我去思考未來青年服務的方向和方法。那個年代是使用ICQ和MSN的年代,也是科技網絡發展最蓬勃的年代,我萌生了用網絡服務青年的想法,也初步有了建立網上青年平台的夢想。”

基於這個朴實的夢想,何玉慧創辦了網上青年平台,也基於這個朴實的夢想,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士紛紛加入,網上青年協會副主席林榮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林榮峰長期從事青年工作,渴望更好地為青少年服務,讓青少年不斷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增值。正因為有著一群共同的夢想的人士加入,網上青年平台自創建以來,一直吸引著廣大青少年去關注、去加入。

創新發展平台,持之以恆

一個好的網絡平台隻有不斷發展,才能更符合時代和社會的需求。誠然,以創新的需求,打造屬於青少年自己的網絡平台,其中的內容和形式均符合青少年的所思所求,定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主動點擊。“我們不能站在一個特定的年代或某個特定的點上,要與時俱進地與青少年一起發展。”正是在不斷摸索、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何玉慧及其同伴找尋出一條更適合青少年發展的道路。

網上青年平台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它不斷匯聚各小區健康活動與信息,拓展青少年的世界,建立一個屬於青少年的網上小區﹔不斷促進青少年成長發展,鼓勵青少年關心社會,培育社會未來棟梁﹔不斷協助青少年自我增值,凝聚青少年創意,發揮青少年才華和力量﹔不斷提供成長輔導,協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陪伴走過成長路﹔不斷協助小區服務團體提高信息科技的應用,讓團體能夠透過信息網絡媒體服務青少年。

“我們有自己的理念。做網站青年工作,不可以讓青少年變成網民,而應該透過網絡,讓他們更正確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網上青年平台則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個輔助工具,這樣青少年才能不斷成長。”何玉慧補充道。一直以來,何玉慧努力把自己所學的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與網絡平台結合起來,不斷注重角色的轉變。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多的青少年能更好地接觸網絡,並利用網絡不斷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與此同時,何玉慧還在學校教授青少年成長課程,她自感與青少年交流、溝通並不困難。“如今,很多青少年生活安穩,很少遇到挫折,因此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承受不了。”面對此類情況,何玉慧認為青少年工作應做好家庭工作,父母要教育好下一代。這也是何玉慧與其他協會主席共同探討和研究的話題。“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學校只是教授青少年一些成長的課程。”

如今,在網站原有的基礎上,何玉慧亦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網上教育平台,與學校合作開辦校園電視台並舉行校園奧斯卡頒獎禮。“現在很多人將拍攝的視頻放在優酷、土豆網上播放,我們與學校討論做學校的校園電視,而且並非單單放在內網,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現今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何玉慧解釋道,“同時,我們還曾經舉辦過舉辦‘60、80撐起香港’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我們想告訴青少年,可以與‘60后’平等,他們可以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做到,隻有共同努力,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多年從事義工工作的何玉慧感覺做義工非常滿足,她沒有計較金錢得失,而更強調對青少年的影響和功效,她說,這是一種精神價值,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分享一點,那麼凝聚起來,將是無窮的力量。

希望香港青年發掘更強大的自我

從事青年工作近20年,何玉慧說,香港的青年工作一向都是百花齊放,近5年來開始開拓互聯網的服務及利用社交媒體在宣傳上的爆發點,聯系青年人、服務青年人。“我們對青年工作的計劃,是進一步開拓O2O的服務,把原有的線上服務再配以各種的線下服務,讓青少年能開拓更寬、更廣的視野及體驗,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和國際機構接軌,共同去解決兒童及青少年的網上問題。”

香港回歸,與內地各方面的聯系也日漸密切,何玉慧通過網上青年協會的平台,舉辦了很多促進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的活動,例如2013年在雲南大理舉辦的“翻山背水”活動,2014到2016年連續三年在雲南以及青海舉辦的“唐卡工坊”,2015年到2017年連續在上海的“夢想家”活動,以及從2016年到2017年連續兩年在恆大足球學校舉辦省港青少年足球交流賽。這也讓她在過程中,不斷感受著香港青年的變化:“我希望香港年輕人能走出安逸的生活圈,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到更廣闊的空間裡去發掘更強大的自我,去開拓更大的世界。”

回歸20年,香港經歷了不少的風風雨雨。“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大家更需攜手共進,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更容易發揮自身的優點,彌補缺點。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將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更優越的發展條件,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何玉慧說。

《中華兒女》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