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助力綠色發展 打造文化新動能

——河北省扎實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紀實

2017年08月08日09:2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助力綠色發展 打造文化新動能

2017年5月11日,河北文化精彩亮相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這是參觀者在河北展區前自拍留念。(資料片) 記者 趙威攝

《藍精靈》《魔獸世界》《超級瑪麗》……8月4日,七大世界級主題IP聯展首次登陸石家庄第十二屆國際動漫博覽交易會,實景特效驚艷參觀者。跨界、創意、衍生……石家庄這個動漫產業品牌,已成為業界合作交流、公眾互動參與的新平台。

新業態借助會展呈現蓬勃生機,傳統文化則立足本土資源創意創新,風生水起。久負盛名的曲陽石雕已成為曲陽縣支柱產業,在其帶動下,該縣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5.9億元,佔全縣GDP的36.8%,文化產業領域從業人員已達11萬人。

走出去,引進來,以開放的眼光打造對外交流平台。今年5月深圳文博會,我省發布推介了172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總招商金額超2000億元,新成果、新創意、新技術、新業態吸引了一大批戰略投資者來冀洽談投資。

……

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河北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是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是實現文化民生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發展目標,深挖文化資源,擴大文化市場,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著力培育我省文化發展新亮點。

“十二五”期間,我省文化產業獲得飛速發展。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960.36億元,比2011年底的473億元翻了一番多。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837家增長到2016年的1506家﹔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由2012年的919.2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452.3億元。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目前,全省文化產業呈現出生機勃勃、向上向好、美麗綻放的發展態勢,河北文化發展的嶄新畫卷正在徐徐打開。

精准施策,持續發力,為河北轉型升級打造文化新動能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利用,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和園區建設,促進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對我省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作出全面闡述。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強調,要用更大精力發展文化產業,為文藝傳播打造新的載體,為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文化產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精准施策,持續發力,相繼出台了《關於推動全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動力。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我省專門設立了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2017年引導資金規模達到3.5億元。同時,組建了總規模達15億元的省級文化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有效支持了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

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有效的交流和督導。每年一次的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現場交流會,通過項目觀摩、簽訂責任書、評比通報等方式,交流經驗,傳導壓力,增強動力,使各地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形成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競爭態勢。為進一步明確職責任務,各市還向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遞交了《“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工作責任書》,並確定每年就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推動工作扎實落地。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我省主動作為、精准對接,與京津展開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簽署《京津冀文創園區協同發展備忘錄》,建立定期工作聯系機制,連續舉辦了四屆京津冀文化產業項目合作推介活動,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園區(企業)聯盟,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廣闊平台,為重點項目落地和實現產業轉移奠定良好基礎。僅2016年,我省就與北京、天津合作建設文化產業項目63個,投資超過300億元,成功吸引近60家北京文化企業到河北開設分公司或入駐文化產業園區。同時,爭取駐京投資機構和金融單位為河北文化產業投資、授信約400億元。

精准完善的頂層設計,使得我省文化產業實力明顯增強。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2%,不僅比同期GDP6.8%增速高出近一倍,也高於全省第三產業11.2%的增長速度。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培育了新動能,在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融合發展,創新驅動,“文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薄如蟬翼,滑如肌膚,這一趟我收獲不小。”日前,來自浙江的客商徐振宇專程趕到位於邯鄲的河北雅圖數字印刷有限公司,親自觀看並購買採用現代數字技術制作的《蘭亭序》。這本《蘭亭序》最神奇之處在於平攤之后,竟能呈現出龍鱗般的效果。“這種鱗片效果源自唐代制作工藝。”河北雅圖數字印刷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秀麗說,這一技藝曾一度失傳,為此該公司苦心鑽研,最終採用國際領先設備和數字微噴印刷系統將其復原。

“文化+科技”不僅讓傳統工藝重獲生機,也讓現代產品更加人性化。自今年5月在深圳文博會亮相以來,河北出版傳媒集團的“哇阿兒童智慧課堂”便以其先進的AR技術、實時互動的3D效果、虛擬和現實無縫對接等精彩表現俘獲了無數參觀者的心。河北出版傳媒集團產業發展部主任李國利說,得益於“文化+科技”的融合發展,該集團目前已擁有6家新興業態企業,實施40多個數字業務項目,在線用戶超過1000萬人,有效推進了傳統出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作為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以“文化+科技”等為代表的“文化+”融合模式正在迸發出強大活力。近年來,我省著眼於提升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滲透力和貢獻率,重點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設立雄安新區、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唐山舉辦世園會、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等契機,積極推進文化產業與科技、旅游、體育、互聯網、工業、農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文化業態。

——文化與科技融合,催生出百年巧匠、深度動畫、鑄夢動漫等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業,承德市成為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石家庄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級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全市經文化部認定的動漫企業11家﹔

——文化與體育融合,雜技、武術、足球等我省特色文體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張家口市崇禮區及其周邊地區借助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契機,深入挖掘打造冰雪文化,謀劃實施了陽光冰雪季、奧林匹克冰雪文化谷等一批重點文化體育項目﹔

——文化與旅游融合,打造了承德“鼎盛王朝”、武強“音樂小鎮”、保定“京西百渡”等一批文旅融合的新品牌﹔

……

“文化產業做大做強,離不開融合發展和創新驅動。提升文化創新創意能力,才能帶來‘1+1>2’的倍增效應。”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硯平表示,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省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新動力。

壯大主體,打造品牌,以有效供給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文化發展和繁榮,改革創新是第一原動力。

2017年5月,河北出版傳媒集團連續第四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來之不易,歸根結底得益於深化改革、創新發展。

——股改上市,北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上市申請已獲証監會正式受理﹔

——資本運營,河北匯洋文化產業基金已累計完成投資3.4億元﹔

——賣場改造,目前所有市級新華書店賣場已實現查詢定位、線上下單、圖書推薦等智能化服務……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我省著力破解改革難題,補齊發展短板,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點突破,實現改革與發展良性互動。隨之而來的,是文化產業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

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廣電網絡集團、河北廣電傳媒集團、長城新媒體集團……一批大型國有文化企業不斷深化改革,成為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生力軍。河北影視集團、河北演藝集團完成整合,進入實質運營,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視劇《海棠依舊》、河北梆子《李保國》等文藝精品生產成果喜人。2016年11月,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現代文化企業——河北華糖雲商營銷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在新三板挂牌,實現了我省國有控股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挂牌零的突破。

與此同時,我省還通過政策激勵、資金引導、重點幫扶等方式,助推民營文化企業脫穎而出,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河北金音集團、承德鼎盛文化投資公司、河北青竹顏料公司等成為全國行業領軍企業,不少民營文化企業已成為全國行業標准制定單位。

統計顯示,2016年底,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1506家,營業收入145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5%和17.1%。今年1至6月,全省新增文化市場主體已達26118家,同比增長4000余家。目前,我省在“新三板”等資本平台挂牌上市的文化企業已達17家,其中包括精英動漫、古城香業、兆國動漫等多家民營文化企業。

文化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激活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全局,各地涌現出一批獨具特色、享有盛譽的文化產業品牌。曲陽、蔚縣、武強、吳橋等地注重打“優勢牌”、譜“特色曲”,石雕、剪紙、樂器、雜技等發展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富民產業,“一縣一品”或“一縣多品”格局初顯。曲陽、平鄉、山海關、新樂等25個縣(市、區)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文化惠民。”省委宣傳部文化事業產業發展處處長袁寶東說,我省堅持文化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扎實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以有效供給引導文化消費,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提升服務供給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武強年畫博物館、邯鄲磁州窯博物館、秦皇島玻璃博物館等一大批基層文化場館,不僅開展年畫印刷、陶藝演示、銅鏡拓片等互動體驗,還依托文化資源設計文創產品,既擴大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個性化文化需求。

依托項目,搭建平台,持續優化文化產業結構

2014年17個、2015年39個、2016年49個——最近3年,納入省發改委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我省文化類項目數量逐年遞增。

不斷攀升的數字,意味著推進項目建設力度的增大。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全省每年新增投資超億元的文化產業項目均超過100個,重點項目不斷涌現。

“未來,這裡將建起一個佔地面積500多畝,以邯鄲歷史文化為核心,綜合運用激光多媒體、立體特效、微縮實景、真人秀等表現手法推廣漢語成語的文化主題樂園。”近日,邯鄲導游馬紅霓無限憧憬和自豪地向游客進行解說。

她所說的文化主題樂園,是由省發改委確定的2016年省重點建設項目——邯鄲中華成語文化博覽園項目。該項目與深圳華強集團合作,總投資約30億元。“我們將綜合運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讓游客在亦真亦幻、動感交互的體驗項目中,感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項目21個單體建筑已完成16個,其他5個也已動工建設。“建成后,這個文化園不僅可以解決1500人就業,還可以和周邊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形成疊加效應,成為邯鄲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項目是文化產業的“筋”和“骨”,是文化產業優化結構、提檔升級的重要支撐。

秦皇島億維動漫產業基地、燕郊影視文化旅游示范區、香河國華影視基地、中關村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承德園)……近年來,我省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著力抓拳頭、育龍頭,使得一批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不斷涌現,有的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與此同時,我省以開放的眼光,利用深圳文博會、河北(香港)投資貿易洽談會、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文化交流平台,不斷加強重點文化項目宣傳推介,吸引戰略投資者來冀投資。今年5月,我省在深圳文博會集中簽約34個項目,總簽約額406.6億元。目前已落地項目23個,佔簽約項目總數的67.6%。

走出去,引進來,我省積極搭建自有平台,文化產業招商合作日益深入。目前,我省已連續舉辦5屆河北省特色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5屆中國國際(河北)茶文化博覽交易會和12屆石家庄國際動漫博覽交易會,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會展品牌。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設立雄安新區、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以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著眼於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打造文化新動能,攻堅克難,砥礪創新,河北文化產業一定會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記者 龔正龍 肖煜)

(責編:宋鶴立、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