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5日17:53 來源:新疆日報
7月31日,游客在賽裡木湖風景區避暑游玩。今年以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進一步加大賽裡木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旅游設施,促進景區旅游收入大幅增長,今年僅7月單月景區門票收入突破1000萬元。李小周 攝
盛夏的新疆大地,到處都是草綠花紅天藍的好風光。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好轉、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再添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城市鄉村,從山川湖泊,來自天山南北的各路訊息,都向人們述說著美麗新疆建設的動人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自治區黨委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明確把“努力實現生態環境良好”作為到2020年的“四個努力實現”之一。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在讓美麗新疆變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同時,讓新疆各族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高位推動
頂層設計指明方向劃定底線
要更加重視保護環境﹔要加大環保投入,加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把新疆生態文明建設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殷殷囑托,體現出對新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關切和重視。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新疆是祖國的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重要、脆弱、敏感,呵護好大美新疆必須有強大的法制保障。
2015年開始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給各地出台環保條例規章提供了有力的遵循和指引。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對《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確定的制度進行了銜接和細化,為我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法制保障。
凡事預則立。2016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加強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先后印發了《自治區實施〈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細則》《關於印發〈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的通知》,進一步樹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生追責的理念,在自治區構建起各級黨委、政府統領全局,各部門、單位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形成工作合力的大環保格局。
今年6月1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自治區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工作方案》,貫徹落實國家每年開展一次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的安排部署,每個五年規劃期結束后開展一次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工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主體責任。6月2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明確了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調整內容、調整原則、調整依據、調整程序以及責任追究,進一步強化了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據介紹,截至目前,我區已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4個﹔已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區)1個、生態鄉鎮35個﹔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11個、生態鄉鎮162個、生態村1201個。
箭無虛發
改善環境質量打好“三大戰役”
“台特瑪湖現在是有水有草,完全是一個綠色濕地。”今年6月6日,第十八次塔河生態輸水到達台特瑪湖湖區,包括塔河下游周邊地區。由於生態輸水,草長起來了,環境變好了,牧民們又陸續來到這裡放牧生活了。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自治區黨委九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生態保護底線,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實行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和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7年,烏魯木齊市積極推進“樹上山、水進城、煤變氣、地變綠、天變藍、城變美”,打造和諧穩定、既優又強、獨具魅力、干淨美麗的首府生態環境﹔昌吉回族自治州深入推進“兩清兩美一綠”行動,切實減少污染存量,嚴格控制污染增量,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美麗宜居家園﹔塔城繼續推行退地減水、禁牧封育、牧民搬遷、生態補水等措施,庫魯斯台草原生態逐步恢復……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為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今年全區針對重點區域冬季大氣污染突出問題,全力開展“冬病夏治”﹔全面落實《自治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積極推動“河長制”﹔啟動實施《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動出台了《自治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暫行辦法》,在重點區域、流域和行業穩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
嚴防死守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新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今年環境日的主題。旨在動員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這一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
《自治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印發、自治區啟動機動車尾氣檢測平台建設項目、政府儲備排污權指標電子競價會第二期舉行、摩拜單車正式進入新疆……今年以來,一項項的環保新舉措相繼推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在日益深入人心。2016年,全區森林面積802.23萬公頃,綠洲森林覆蓋率比2009年的14.95%增長了近一倍﹔全區天然草地面積5725.88萬公頃,天然草原高峰期的綜合植被覆蓋度、高度、鮮草產量均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守住天藍地綠水清,必須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嚴懲不貸。今年以來,自治區各級環保部門持續加大《環境保護法》及其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力度,全面推動環境行政處罰工作。今年6月29日,自治區環保廳向自治區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移送今年首起涉嫌非法排放、傾倒危險廢物案﹔6月28日,一起行政處罰強制執行案件又由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人民法院受理……據介紹,今年1月—4月,全區各級環保部門共辦理此類案件74件,案件數量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4倍多。全區適用《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案件數量較上年同期增幅明顯,全區環境執法力度顯著增強。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自治區人民政府從2016年6月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對各地州市的環保督察,重點督察各地州市黨委政府對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廣大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情況。
生態興則文明興。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為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今年全區免費發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宣傳普及手冊19000冊,積極倡導人人成為環境保護的踐行者、推動者。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讓我們攜手努力,讓天山南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記者 王亞芸)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