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四項改革成果上升為中央政策

胡春華主持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7次會議

廣東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探索創造30項試點改革經驗復制推廣

2017年08月02日15:4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四項改革成果 上升為中央政策

7月31日,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主持召開領導小組第27次會議,圍繞我省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主題,聽取省有關部門、地方黨委情況匯報,梳理目前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鋪開農村綜合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工作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把推進農村改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認真貫徹黨中央改革部署和要求,根據自身實際,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體系、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一體化發展和農村社會治理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2011年至2016年,我省11個市、縣(區)主動承擔了中央4個部委辦6類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試點任務,探索創造了30項改革創新經驗。其中,佛山南海區集體資產股份確權到戶、“政經分開”改革,清遠市承包地先自願互換並地再確權登記頒証,清遠市黨建和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等4項改革成果被總結上升為中央政策文件內容。

縣鎮兩級農村產權平台全覆蓋

“廣東農村綜合改革的特色之一就是尤其注重基礎性制度建設,其中產權制度建設是重要的一條”,省委農辦主任陳祖煌告訴記者,產權制度建設是農村綜合改革的基礎,而正在全省鋪開的土地確權則是基礎的基礎。

按照國家部署,2014年我省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在全省18個縣和6個鎮開展試點。2015年在試點基礎上全面鋪開。去年,廣東全省被納入土地確權“整省推進”試點。

梅州市蕉嶺縣用不到1年時間全面完成全縣97個村、10.78萬畝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工作,實現低成本、高精度確權。

肇慶市德慶縣於2015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實測。目前頒証率達到91.6%。

截至去年6月底,全省241415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完成清理核實,縣鎮兩級農村產權平台實現全覆蓋,一些地市將小型工程招投標、集體資產收益分配納入平台統一監管,涉“三資”矛盾糾紛大幅下降。如2015年廣州市涉農到市上訪261批1164人次,同比分別下降58.9%和39.9%﹔佛山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台運行以來,因農村“三資”管理問題引發的信訪案件下降逾90%。

構建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我省積極開展農村基層治理探索,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機制。

清遠、雲浮等地積極探索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創新農村基層治理機制,以培育和發展自然村村民理事會(雲浮市稱為“自然村鄉賢理事會”)為抓手,提高農村社會組織化水平,增強農村“自組織”能力,建立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農村社會組織為補充,村民廣泛參與、協同共治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

清遠通過推動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農村公共服務的“三個重心下移”,完善村級基層治理體系。截至目前,清遠在行政村一級成立1013個黨總支,在村小組一級成立9707個黨支部,建成1100個村級社會綜合服務站,為農民提供8大類108項農村基本公共服務。

同時,清遠還在自然村(村民小組)全面建立了16412個村民理事會。截至去年年底,村民理事會共協調組織開展公益事業建設22887宗,調解農村社會矛盾糾紛25192宗。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去年中央出台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在健全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上,在某種程度上就借鑒了清遠的“三個重心下移”經驗。

調結構抓特色補齊農業短板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三農”工作的主線,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突出嶺南特色調結構,積極調整種養結構,推進糧經飼協調發展,深化經濟作物結構調整,糧經比例進一步調整為39.6︰60.4,大力發展嶺南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遠洋漁業、深水網箱養殖等特色漁業,特色效益種植業產值佔種植業總產值的70%。同時積極推進標准化生產,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了一批名牌農產品、“三品一標”產品。

我省針對人多地少、耕地分散的問題,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堅持多元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全省農業龍頭企業有3501家(其中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710家,35家企業上市融資)、農民合作社有4.15萬家,去年以來培育家庭農場1.33萬家、新型職業農民1.7萬人。

梅州去年全面完成16.77萬畝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任務,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8%,農業增加值達215.42億元,增速全省第一。

陳祖煌表示,農村綜合改革環環相扣,通過引導培育村民理事會,激發村庄內生動力,讓村民參與到村庄公共事業中來﹔推動土地確權,進而通過產權平台流轉土地,實現農戶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持續性增加農民收入。這對促進農民進城務工,精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都會產生巨大作用。

(記者 胡新科 盧軼 實習生 胡慧穎)

(責編:夏迪、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國內活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