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7日14:29 來源:重慶日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架起了民生領域改革的“四梁八柱”,逐步支撐起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
昨晚播出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生動講述了這場關乎13億人全面發展、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變革,也激發了全市各界群眾的強烈共鳴。大家表示,“我們都是美好生活的親歷者和見証者!”
關鍵詞:精准扶貧
開辦農家樂,收入翻一番
7月26日晚,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涌洞鄉楠木村村民楊勝友一家收看了《人民的獲得感》。看后楊勝友感慨地說:“我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這都多虧了村裡找准了扶貧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現在開辦農家樂當了老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未來肯定還會更好!”
楊勝友告訴記者,楠木村以前就是一個落后的小村庄,交通十分不便,給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楊勝友和妻子到福建當起了建筑工。
2014年初,楊勝友回家過年,他驚訝地發現,從附近場鎮到他家的泥石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村裡的環境也變好了。“村干部告訴我,村裡要發展鄉村旅游,開辦農家樂的農戶每家還能領到1.2萬元補貼,他們鼓勵我也回村裡發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楊勝友向親戚朋友借了3萬多元,將自家的房子進行了改造。當年8月,他家的農家樂便正式開業了。
“我們山裡涼快,夏季生意很好,平均每天能接待游客60人左右。”楊勝友說,“去年我賺了近10萬元,以前我們夫妻在外面打工一年也賺不到5萬元,收入翻了一番。”
楊勝友告訴記者,隨著村裡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紛紛回村,准備開辦農家樂。“我家的農家樂目前主要做餐飲,還沒有住宿,下一步我准備增加客房,進一步提高接待能力,爭取今年收入再上個台階。”說起對未來的規劃,楊勝友笑得合不攏嘴。
關鍵詞: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改革實現了我多年想回家的心願
“我就是戶籍制度改革的受益人。”今年75歲的市民李婆婆觀看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后說。
李婆婆是九龍坡區人,上世紀60年代因家庭原因離家出走多年,導致戶口被注銷,后輾轉在四川鄰水、遂寧等地生活。“老了回到九龍坡時才發現自己是黑戶。”李婆婆說,沒了戶口,醫保、社保等都無從談起。
社區民警得知李婆婆的情況后,積極聯系李婆婆的親屬及知情者,經多方核實確認,最終解決了老人的落戶問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實現了我多年來想回家的心願。”李婆婆說。
按照國務院部署,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解決無戶口人員的登記戶口問題方面,我市在國務院提出著力解決8類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基礎上,將非婚生子女、重慶公民在國外生育子女、無條件補辦《出生醫學証明》人員、不符合收養條件的事實撿養人員、民政救助安置身份不明的流浪乞討人員、戶口被注銷的刑滿釋放人員等6類無戶口人員一並納入辦理常住戶口登記范圍,並進一步明確了具體政策措施為戶口登記鬆綁,盡可能方便群眾辦事。
關鍵詞:教育綜合改革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
觀看《人民的獲得感》后,人民小學校長楊浪浪備感振奮。她說,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是促進教育公平、協調發展的基礎。”楊浪浪說,作為重慶小學教育的科研基地和窗口學校,人民小學在加快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和全面深化課程改革中,充分發揮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累計幫扶近80所縣級、鄉村學校。例如,把校際聯合教研的現場搬到巫溪朝雲小學﹔讓彭水森林希望小學的每一位干部、教師走進學校跟學跟教﹔蹲點北部新區白馬小學打造校園文化等。
楊浪浪說,接下來,人民小學將充分運用學校課程改革的經驗積澱,扎扎實實地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智力幫扶,努力探索“幫扶一所、帶動一片、造福一方”的聯動發展新模式。為推動重慶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有了助學金,我終於圓了大學夢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裡提到,改革提升了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地區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機會,並且實施了學生資助和中職免學費政策。作為一名受益者我深有感觸。”西南大學大二學生張潔感慨地說。
張潔的家,在酉陽花田鄉茶香村,雖然地名好聽,但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
張潔的父母都是當地農民。張潔說,為了供自己和弟弟讀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干的都是收入不高的力氣活。
2016年的高考,張潔考出了574分的好成績,被西南大學錄取,但是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卻讓一家人陷入了愁苦。“正當我想放棄求學外出打工幫父母減輕負擔時,團組織給我帶來了好消息,我可以申請助學金完成學業!”回憶起往昔,張潔如釋重負。
幫助張潔圓夢的正是重慶市希望工程公益助學活動。據了解,該項目自2006年實施以來得到了眾多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截至目前,該項目共籌集資金8216.9萬元,幫助22624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
“我真心感謝教育改革,讓我們這些出身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將來也為改革發展出一份力。”張潔堅定地說。
關鍵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群眾獲得感
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守富說,看完《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后備感振奮:“推動醫改向縱向發展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醫療是民生領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群眾能不能看好病、看病方不方便,直接影響我們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王守富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我市廣泛開展了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從去年起,市中醫院就與豐都縣中醫院結成醫聯體,派出專家常駐豐都進行幫扶。通過幫扶,豐都縣中醫院不僅建立了功能齊全的卒中病房,還成功開展腦卒中PT、OT作業治療項目5項,門診量翻了一倍,當地的腦卒中患者不用再跑主城,在家門口就可享受三甲醫院專家的服務。
王守富說,近年來,面對人類健康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困境,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比如中醫突出“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都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為此,市中醫院將繼續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拓寬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提升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服務質量,滿足群眾的中醫藥需求。
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衛生事業就是一項民生工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看完專題片后,榮昌區衛生計生培訓學校校長呂自蘋頗有感觸。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榮昌區通過有序推進公立醫院項目建設、積極落實政府購買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區域內醫聯體建設、加大醫療衛生人才的引進力度、充實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取消藥品加成、實施藥品零差率等措施,真正做到強基礎、優服務、惠民生。截至目前,榮昌區人均期望壽命已從 2010年的75歲提高到78.4歲。
“醫院基礎設施改善了,醫生技術水平提高了,服務態度變好了,藥價和住院費用降低了。”呂自蘋說,人民群眾通過身邊的事兒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獲得感不斷增強,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
關鍵詞:安居樂業
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民生工作落實
“中國人講究安居樂業,居不安則心不定。”看完專題片后,市城鄉建委主任喬明佳說,市城鄉建委作為市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每一項工作都與民生息息相關、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辦好每一件民生工作、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們的職責使命所系。市城鄉建委將抓好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各項工作,使群眾更有獲得感。
喬明佳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實。市城鄉建委將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實,講求實效,大力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加快推進城市交通、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建筑業改革發展步伐,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人民獲得感是做好國土房管工作的不竭動力
市國土房管局局長董建國表示,全市國土房管系統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化資源配置,穩定房地產市場,健全安全工作體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讓人民在國土房管工作中有更多獲得感。
董建國說,市國土房管局始終堅持民生第一目標,突出政策的導向性、針對性和差異性,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收益公平分配。一是全力參與脫貧攻堅,對國家級貧困區縣每年專項安排600畝建設用地指標,土地整治項目、地票和耕地指標收購、扶貧搬遷用地、礦產資源開發等優先支持貧困村和建卡貧困戶﹔二是完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積極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全市公租房累計分配入住45.3萬套、惠及120余萬人﹔三是扎實推進地災防治和城鎮房屋安全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密切關注地災形勢,“四重網格員”堅守崗位,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部位,強化隱患的排查排除和預測預警,毫不放鬆地抓好汛期地災防治工作﹔四是著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主動加強信訪群眾關心問題和矛盾排查化解。
下一步,市國土房管局將立足系統職能職責,圍繞保障發展、服務民生開展工作,進一步實現與人民獲得感的精准匹配。
搬進新家,幸福指數節節高
7月26日晚,大渡口區八橋鎮八一村居民蔣明翠與丈夫坐在新家寬敞明亮的客廳裡,看完《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她說,這些年來,黨和國家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她也是受益者。“我們最大的獲得感就是搬進新家,幸福指數是節節高了。”
蔣明翠才搬進的新家位於大渡口區最新批量入住的安置房——西城佳園。此前,48歲的她與父母、丈夫、兒子一家五口擠住在農村磚瓦房裡。“農村老房子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大,牆面斑駁、潮濕陰暗不說,周邊衛生環境還很糟糕。”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申請,蔣明翠一家住進高樓大廈的心願在上個月實現,她與丈夫兒子住進套內80多平方米的小三室,父母則分到一室一廳。
入住新家一個月來,蔣明翠感到非常滿意——小區內部有籃球場、乒乓球場、健身步道、休閑座椅﹔周邊配套設施完善,挨著輕軌站,有4個公交車站,還有超市、幼兒園、小學,“真不比商品房差!”
蔣明翠說,她家從農村到城市,改變的不僅是生活環境,還有生活模式和生活品質的改善。小區有專業物管,即使深夜也有保安巡邏﹔每天晚飯后,她習慣和丈夫一起下樓散散步、做做運動。“我還有一個心願,有了新房子,兒子可以專心掙錢娶媳婦了!”
關鍵詞:平安建設
參與社區事務管理讓居民更有獲得感
“社區你我他,管理靠大家。”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惠豐社區黨支部書記萬琴玲在觀看《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后很有感觸。
她說,社區是居民們的大家庭,管理好社區,也能讓居民們增加獲得感。惠豐社區是一個流動人口比較多的小區,在一段時間內治安形勢比較嚴峻,那段時間居民人人自危,整個社區充滿了不安全感。從2014年開始,社區先后加裝了上百個攝像頭,組建了義務巡邏隊,通過日復一日的巡邏巡查,讓社區的發案率明顯下降,安全指數明顯上升,居民的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不斷提高社區自治的實現程度,讓居民意識到自己就是社區的主人,從而增加獲得感。”萬琴玲表示。
關鍵詞:增進人民福祉
改革為老百姓帶來福祉
“看了《人民的獲得感》后,我感慨萬千。這個假期,我正好帶著大學生走基層,親眼目睹了改革給老百姓帶來的福祉。”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於頻說,人民的獲得感既是改革的動力,也是改革的成果。
於頻說,今年暑期,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組織了社會實踐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夢的深刻內涵等內容帶到了酉陽農村鄉鎮、九龍坡社區、企業工廠。宣講內容豐富,深入淺出,上至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下至五六歲的幼兒園小朋友,都聽得津津有味。
在宣講過程中,大學生志願者們還與不同人群進行交流,有聊國家大政方針的,也有聊惠民、扶貧政策的,還有討論群團改革的,不管是交流哪一塊內容,都能感受到老百姓對於改革的期盼,以及對於改革帶來變化的贊許。大學生志願者們也因為參與宣講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傳遞青春正能量,加深了對改革的認識,促使他們奮發向上。(栗園園 周鬆 李星婷 周尤 李珩 黃喬 張莎 顏安 廖雪梅 楊駿 陳鈞)
相關專題 |
·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