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
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李友民

2017年07月25日15:09    來源:先鋒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要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城鄉統籌示范城市、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現代化國際城市、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其中,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

一、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的必然要求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激發和利用好這一動力源,人才是關鍵。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結構中的重要因素。創新隻有得到人才的支持才能迸發出活力,創新隻有與人才相結合才能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怎樣吸引大批創新型人才?除了事業、薪酬、城市文化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公共產品越配套、公共服務越優質,就越容易吸引到“高精尖缺”等優秀人才。在北京、深圳、上海,外來人才要面對巨大的購房經濟壓力,但這些城市因具有全國領先的完善的優質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仍然成為許多優秀人才在高房價壓力下的首選,使得城市創新力名列全國前三。經驗証明,高薪、職業前景加上優質公共服務,是一個城市吸引優秀人才的法寶。要認識到,完善而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是人才選擇城市安居樂業的主要因素。

成都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歷屆黨委和政府都重視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加大投入,打造和供給一批又一批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的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尤其是大批優秀青年人才來蓉城就業創業,推動了城市創新與發展,為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引進人才和培育人才的措施,就是要為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持。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普天下英才選擇成都,必然要求政府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供滿足需求的優質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引進和留住大批優秀創新型人才“筑巢”。

二、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城鄉統籌示范城市的必然要求

公共服務中的教育、醫療、社保等具有公共財政分配功能,應該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均等化地分配。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裡,因財力極為有限和認識上的原因等,公共財政主要投向城市,對農村供給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表現在居民收入比上,也表現在公共服務方面。

成都推進城鄉統籌工作以來,公共財政支出開始向農村傾斜,不斷加大對農村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並構建長效制度與機制,許多做法不僅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在全省、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建立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專項資金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中小學校與鄉鎮公立衛生院標准化建設等。但也要看到,成都區域內的城鄉之間、城與城之間、鄉與鄉之間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還有差距,不均等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區域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人口大量集居,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卻相對滯后和存在不足。從長遠看,可能會影響到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的公共服務能力亟待提高。公共服務是城鄉統籌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城鄉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建設城鄉統籌示范城市不僅要求有產業發展的示范、城鄉綜合治理的示范,也要求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示范。

三、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必然要求

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應是什麼樣?成都《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都提到了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色出行、宜業宜居。其包含著自然美、景觀美、城市美、市民美、產業美等豐富的內涵。事實上,碧水藍天、森林環繞都離不開以公共政策為引領和保障的科學規劃、配套建設、有效治理、精心保護。綠色出行,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對廣大市民進行引導、教育和培養綠色出行習慣,並提供方便、快捷、經濟、安全、完善的多網互通的綠色公共交通網﹔宜業宜居,更需要以產業政策支持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同時,讓綠色低碳循環成為城市的普遍價值取向和風尚的產生、生活方式。也就是說,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每一亮點、每一美景,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公共服務。獲得“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稱號的湖南省瀏陽市的實踐也証明了這一點。在2016年11月舉辦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上,瀏陽市成為唯一榮膺“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稱號的城市。其中,重視公共服務正是其獲得榮譽的原因之一。

成都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高標准打造天府綠道,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新建一批城市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等目標。這些都需要與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政府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四、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必然要求

縱觀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國際大都市,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征,都是國家或區域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也都有相同的內涵——公共服務中心。這些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務水平整體較高,有全球著名的大學、醫院等,對周邊地區(甚至對世界)的服務、引領、帶動能力都比較強。在某種程度上講,是領先的公共服務提升了這些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再從評價指標體系來看,現代化國際城市在全球的競爭力必須很強,沒有強大競爭力的城市很難被稱為國際城市。研究國家和城市競爭力的機構和學者比較多,成果在全球得到較高認同或較大影響的,當數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國際競爭力報告,其評價競爭力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中包含著政府工作效率,教育、衛生、環保等公共服務設施評價標准。也就是說,公共服務是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無論從建設實踐還是從指標體系來看,公共服務都是國際城市應有的內涵。

在這方面,成都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有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學、醫院、科研院所,但其實力和影響力與世界大都市的著名大學、醫院、科研院所還有較大差距。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形成包括公共服務中心在內的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區域性多中心發展格局,就是要盡快縮小與國際城市的差距,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開創良好的發展格局。需要看到的是,不能簡單地將公共服務中心等同於政務服務中心,它應是四川乃至西部的公共產品的供給中心、公共服務的示范中心。建成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都要求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

五、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必然要求

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是對幸福城市更加生動直觀的表述,是認同度更高的幸福城市。成都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從其評介指標體系看,包含交通、醫療、教育、社保、治安、收入、環境、房價等多項指標,這些基本都屬於公共服務范疇。以公共交通為例,成都注重公共交通路網建設和有效的城市治理,至年底,全市地鐵開通運營總裡程將達179公裡,到2020年將達500公裡,遠超國際大都市東京和倫敦,市民出行會更便捷。但也要看到,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需求已由數量向質量轉變,需要的是優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從目前的優質中小學校和公立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分布看,相對集中,並不均衡。有均衡才有和諧,有和諧才有幸福。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也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既注重數量,更要重視質量,優質公共資源投放應向薄弱區域傾斜,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及時回應廣大市民的期盼,也對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的力度加大,市民的幸福感知度和認同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成都將成為最具幸福感的標杆城市。

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首先要全面增強公共財政持續增長能力。每項公共服務都需要資金,沒有公共財政支撐的公共服務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歐債危機的教訓啟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必須以經濟為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其次要全面增強優質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廣大市民對優質幼兒園教育、中小學教育、醫院的需求相當迫切,已經不滿足於一般水平的公共服務。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需要以政府為主導進行有效開發、培育和建設。第三要全面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是共享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公平正義的具體體現。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應該向城鄉結合部、新型城鎮、城市新區、偏遠農村等薄弱地方適當傾斜,讓每一位市民都享受到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作者系成都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李紫薇(實習生)、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