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毛主席教我們調查研究

蘇馬

2017年07月24日15: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察言觀色”,是毛澤東對調查研究的一個形象說法。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了解情況、解決問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他不僅親身深入到群眾中“察言觀色”,還要求領導干部都這樣去做。

毛澤東十分重視調查研究。他曾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也作過許多有影響的調查研究,對中國革命和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推進作用。深諳調查研究之道的毛澤東,還積極鼓勵、悉心指導各級領導干部和身邊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毛澤東調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至今仍對領導干部有著極強的指導和教育意義。

每到一個地方,要察言觀色

“察言觀色”,是毛澤東對調查研究的一個形象說法。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了解情況、解決問題、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他不僅親身深入到群眾中“察言觀色”,還要求領導干部都這樣去做。

1927年11月,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打下江西茶陵,成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工人代表譚震林、農民代表李炳榮和士兵代表陳士榘被選為常委,實行集體領導。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1928年6月,毛澤東來到永新縣委所在地西鄉塘邊村,當面向陳士榘等人傳授開展工作的方法。毛澤東指導說:在有敵人進攻的時候,要集中起來進行戰斗,這是戰斗隊﹔在敵人被打垮以后或兩個戰斗的間隙中,要分散做群眾工作,這又是宣傳工作隊。因此,我們部隊除了打仗,還要做群眾工作。這就必須搞好社會調查,建立地方政權,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給窮人分田地。毛澤東把搞好社會調查當成紅軍的一項政治任務,並把它看得與敵人進行戰斗同樣重要。陳士榘等人由此認識到,隻有搞好社會調查,做好群眾工作,紅軍才能在革命根據地站穩腳跟。

1943年冬,魯中區委書記江華回到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毛澤東見到他后,詢問起山東和沿途見到的群眾生活情況。江華匯報說,一路走馬觀花,沒有深入了解,隻看到一些表面現象。魯西北、冀魯豫、太行等地群眾生活都比較苦,最苦的是太行山區,老百姓面黃肌瘦,衣衫破爛。江華的匯報比較概要,毛澤東因此教導說:我們的干部,每到一個地方,要察言觀色。察言觀色,就是看老百姓吃得怎麼樣,穿得怎麼樣,臉色怎麼樣,情緒怎麼樣,通過這些現象的觀察,就了解到了群眾生活的基本情況。當然,這還是不夠的,但了解群眾的第一步,應當是察言觀色。毛澤東對江華的指導明晰具體、語重心長,既強調了干部每到一個地方要察言觀色,又講解了察言觀色的內容,還總結了這樣做的目的。江華晚年由衷地說,毛主席的這番教導使他受益終身。

謙虛就可以調查出東西

“不要擺架子”、“不要各級領導作陪”,毛澤東要身邊工作人員下去調查研究時,總是如此叮嚀。其目的,不僅是防止他們產生優越感,也是讓他們更好地深入實際,了解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

1955年5月1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庭院裡接見了中央警衛局干部大隊一中隊全體指戰員。這些警衛干部和戰士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數都是農民子弟。心系人民的毛澤東親自給他們下達了一項任務:“你們是做警衛工作的,我現在給你們增加一項調查工作。做好這個工作,對我對中央都有幫助。”接著,他又說,“今后你們回家,了解農村情況,回來向我匯報。但不要說是毛主席派來的,不要擺架子。要尊重鄉村干部,要尊重你們的父母,禮節要周到。謙虛就可以調查出東西。擺架子,群眾是不滿意的,你們千萬要記住這一點。”毛澤東既向警衛干部和戰士傳授調查方法,又叮囑他們要端正對鄉村干部和父老鄉親的態度,特別告誡不要擺架子,可謂諄諄教誨。

為了使警衛干部和戰士充分認識回鄉調查的意義,毛澤東進一步闡述說:“我想的這個辦法實在好,通過你們和廣大農民聯系起來了,建立了關系。你們見到農村,我看到你們,就間接接見了農民。我通過你們,你們通過農民,把情況了解上來,這就是搞調查。”

毛澤東還為警衛干部和戰士寫了一個調查的《出差守則》:“(一)保密——不要說這裡的情況。(二)態度——不要擺架子。(三)宣傳——解釋建設工業和實行社會主義的好處。(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當。(五)調查——生產、征購、合作社、生活、對工作人員的意見。”五項要求包括遵守紀律、調查重點、應注意事項等,簡單明了,易懂易記。

根據毛主席指示,警衛局一中隊把農村調查當成一項重要工作,組織干部和戰士分期分批回鄉探親搞調查。回京以后,毛澤東親自聽取他們的匯報,認真批閱他們的調查報告,進行熱情、耐心的指導。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鼓勵警衛干部和戰士多同家裡和親友通信。他說:“你們要勤跟家裡寫信,兩個月寫一封。內容是有沒有吃的,生產情況,合作社情況。”在毛澤東看來,這也是調查的一種方式。他因此說:“要把回信拿給我看,那我就消息靈通了。”

毛澤東通過這種獨創的調查方法,詳細地了解了農村和農民的情況,也提高了警衛干部和戰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幫助他們很好地進步成長。

1958年10月26日,毛澤東找新華社社長吳冷西和秘書田家英談話,要他們各帶幾個助手,分別去河南的修武縣和新鄉縣七裡營,進行調查研究。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覺察到“人們的頭腦發熱,似乎越大越好,越公越好”的問題,他需要如實了解人民公社化后的情況。

毛澤東特地吩咐吳冷西、田家英:“下去調查時不要各級領導作陪,要找生產隊長就隻找生產隊長,不要公社書記、大隊長參加,要找群眾談話就不要找干部參加,要找縣委書記也隻請他本人來談,因為人多了談話就有顧慮。找群眾談話要有各個階層的人物,尤其要注意中農的態度。還可以找下放干部談話,他們可能顧慮較少。總之要了解各種人的真實想法。”當時公社化熱度正高,大勢面前,很多人有顧慮,不願講真話。毛澤東針對這種狀況,向吳冷西、田家英再三強調,下去調查時應當找哪些人談話,不要哪些人參加。他還建議吳冷西帶的調查組以新華社記者的名義,田家英帶的調查組以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的名義。這樣做,就是要談話人暢所欲言,說出真實想法。可見,毛澤東思考周密,用心良苦。

從報紙上的消息,也許能發現大問題

閱讀和研究報紙上的消息,也是調查研究的一種方式。毛澤東在湖南讀書期間就養成了讀報的習慣,率領中央紅軍長征途中還千方百計地尋找報紙,從中了解和研究國內外政治形勢。他從一張舊報紙上發現了劉志丹的紅二十六軍在陝北建立蘇區根據地的消息,因此決定將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陝北。從報紙上能夠發現重要問題,是毛澤東的經驗之談。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從部隊中挑選一批優秀干部出任外交官。1950年3月10日,毛澤東接見了黃鎮、姬鵬飛、韓念龍等14人。他們參加了外交部首批駐外大使學習班的學習,即將出國赴任。毛澤東希望“將軍大使”不辱使命,並叮囑他們:“你們到國外當大使仍要發揚在部隊的長處,也要開展調查研究。”要“學點駐在國的語言文字,隻有懂得外語,才能閱讀當地報紙,才能和別人交談,也才能做好調查研究”。毛澤東還提醒他們:“對於通過調查而了解到的情況,必須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研究很重要,隻有通過研究,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接著,毛澤東舉例說:“比如,在一個地方看到有冷卻塔,再觀察一下周圍,看到配套的建筑設施,經過分析綜合,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發電廠。再如,一個國家要出兵事先總有很多跡象,如動員、軍事運輸增加以及輿論變化等等。通過對這些跡象的研究,就可以得出是否要打仗的結論。”毛澤東還強調說:“從報刊和書本中,也可以獲得很多有用的東西。有時,從報紙上看到一條不起眼的消息,經過研究,也許能從中發現一個大問題。”毛澤東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給“將軍大使”上了一堂生動的調查研究輔導課。接受了領袖的教導,黃鎮等人后來均成為新中國出色的外交官。

1970年12月,毛澤東調任李德生為北京軍區司令員。為此,毛澤東專門同李德生談話,對他說:“你看過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嗎?這是一部軍事地理的參考書,要找來看看,先讀有關華北部分。你知道北京為什麼叫燕京,北京最早的居民點在哪裡?當北京軍區司令員,要了解北京的歷史地理,了解華北的歷史地理。”顧祖禹為清朝初年人,所作《讀史方輿紀要》綜記“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是研究中國軍事史、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與閱讀和研究報紙上的消息一樣,毛澤東要李德生閱讀和研究《讀史方輿紀要》,是讓他通過這種調查研究方式,了解和認識北京和華北平原在中國地緣政治中的極端重要性。毛澤東的指導高屋建瓴,別具匠心。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