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大豆上保險賣出好價錢

2017年07月19日14:06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大豆上保險賣出好價錢

嫩江縣是全國推廣大豆價格保險模式唯一試點縣。嫩江縣政府與浙商期貨、陽光相互農業保險公司合作,嘗試推廣大豆價格保險模式——“保險+期貨/期權”,利用期貨和保險功能共同保障農民利益助農增收。今年,22家大豆種植合作社參保大豆1.45萬噸,保費每噸171元,共繳納保費247.95萬元,切實幫助農民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6月30日,在嫩江縣前進鎮永勝村寶全農業種植合作社,和記者一搭訕,理事長常保全掩飾不住地興奮:“不到十天的時間,我們合作社參保的1000噸大豆就賺了8萬多元。預計到秋天,每噸大豆能賺到150元至200元,這個模式是我們農民的福音啊,不但規避了種地的風險,而且還能幫我們農民增收!”

常保全說的“模式”指的是嫩江縣試點推廣的大豆價格保險模式。

嫩江縣素有“中國大豆之鄉”美譽,大豆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是全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縣。規模化經營后,“低價難賣”現象普遍發生,這成了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從2012年開始,嫩江縣政府與浙商期貨合作,在嫩江縣嘗試推廣大豆價格保險模式——“保險+期貨/期權”,參加保險實現農民損失最小化,並利用期貨功能助農增收。

縣農業局生產股股長於洪濤說:“推廣大豆價格保險模式就是要發揮金融產品創新服務三農的作用,引導農民生產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這也是國家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

2015年,嫩江縣開始了小規模的試點。旭明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桑旭明是當年大豆+期貨的第一批試水者,也是受益者之一。他說,合作社以1000噸大豆進入期貨市場,利用期貨市場的功能獲利10多萬元,這1000噸大豆相當於每斤多賣了兩毛多錢,每噸多賺了100多元。包括寶全合作社、旭明合作社等縣域內最大的幾家合作社在內,共有11家種植大戶及合作社參與其中,試點的3000噸大豆當年全部獲利。小試牛刀,收獲頗豐。為了讓農民利益最大化,2016年,嫩江縣政府把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拉進來,並繼續與浙商期貨深入合作,承擔起全國大豆價格保護項目試點任務,成為全國推廣大豆價格保險模式唯一試點縣。嫩江縣還獲得了農業部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項目500萬元專項財政資金支持,項目實施年限三年(2016~2018年度)。2016年,按保費每噸171元計算,共為參保大豆繳納保費247.95萬元。

中央和縣級財政補貼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參保主體的保費支出,同時,大豆價格保險模式確實發揮了保障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幾年來,參保主體獲得的平均賠付為每噸121元,部分參保主體通過期貨點價,獲得了高達每噸360元的賠付。這大大提高了農民參保積極性,試點覆蓋面激增。據了解,今年嫩江縣的參保主體已擴大到22家種植大戶及合作社,參保數量猛增到1.45萬噸。

常保全說:“隨著試點的覆蓋面繼續擴大,將來我要把參保大豆數量增加到一萬噸。有了這個價格保險模式,面對國際市場復雜因素的干擾,農民種大豆心裡更有底兒。”

真正把價格保險模式變成農民增收的利器,嫩江縣下足了功夫。縣政府投入30萬元用於扶持農民進行大豆價格保險的保費補貼﹔先后舉辦3次講座,對干部、農民進行知識培訓和政策解讀﹔篩選出有示范作用的22家參保主體,覆蓋大豆種植面積11.15萬畝。此外,還積極組織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會商,逐步完善和創新“保險+期貨/期權”的運行機制和農民利益保障機制等。

記者了解到,和去年比,今年運行機制更加靈活了。2017年,每個參保主體都有各自的一張保單,參保主體“進出”時間點自由選擇。如果本年度參保主體沒有獲得賠付,下一年度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將免收參保主體承擔的那部分保費,更好地保障參保主體利益。

桑旭明說:“價格保險模式的點價方式活泛了,農民和合作社有了更多的選擇。我今年准備參保的1000噸大豆還沒出手,相信還會有高點,到時候我會擇機介入。”(記者李民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