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變近海為“沿海”不再望洋興嘆

廣西玉林打造向海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2017年07月17日15:58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變近海為“沿海”不再望洋興嘆 ——玉林打造向海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6月12日,600輛裝備有玉柴動力YC6MK系列發動機的安凱A9高端客車,運往千裡之外的中東國家。地處熱帶沙漠,用車環境惡劣,向來嚴苛的沙特阿拉伯消費者卻對玉柴情有獨鐘,玉柴發動機牢牢佔據當地六成市場。

11天后,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正式投入運營,成為廣西東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從北部灣出發,“玉林制造”可抵達全球大多數海港。

“走出去,天地更廣闊!”打造向海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玉林一方面有需求、有產業基礎、有巨大潛力,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創造條件、改善環境、拓寬通道。

對玉林來說,“海”曾經是一個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的字眼。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陸上重要通道之一,在行政區劃上離海最近處不過幾公裡的玉林,近海卻不沿海,面對新世紀新機遇,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阻礙發展的瓶頸,隻能望洋興嘆。由於貨運時間長、成本高等因素,大量“玉林制造”不走廣西港,而是選擇公路遠赴廣東等地出海。

然而,從家門口出海,一直是玉林人的夢想。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玉林人不輕言放棄,始終探出身子朝著海的方向努力夠取。

2006年北部灣經濟區成立,作為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玉林開始大力實施“東靠南下、通江達海”開放戰略。但受制於跨區域合作體制機制不暢、基礎設施不完善、現代物流發展不充分,鐵港聯運和發展臨海產業先天不足,玉林向海開放發展的格局未能完全成形。

常言道:機遇總是垂青有准備的人。一座志存高遠的城市,總是善於醞釀自身的每一次歷史性嬗變。

2017年4月,自治區政府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北部灣經濟區龍港新區,把玉林市博白縣龍潭鎮和北海市合浦縣白沙鎮及山口鎮的部分區域緊緊綁在一起。新區採取“一區兩園”建設模式,包括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玉林龍潭產業園,旨在打造北部灣新增長極和“雙核驅動”新平台。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中央和自治區的共同努力下,從7月1日起,廣西降低沿海鐵路貨運綜合運價,總運量90%以上的貨物運費將有不同程度下降,對大力發展北部灣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系列重大突破,宣告玉林變近海為“沿海”的歷史真正到來。

“現如今,玉林要在‘一帶一路’版圖上揚帆尋夢。”面向無垠大海,前瞻時代潮流,新市委班子審時度勢提出:打破內陸思維,以向海發展意識謀劃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由內陸開放型向臨海開放型轉變、由腹地經濟向臨海經濟轉變、由內陸城市向臨海城市轉變,形成向海開放發展新格局。

在玉林市市長蘇海棠看來,加快龍潭產業園區建設是玉林市發展向海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好機遇、最好平台。

仲夏時節,記者漫步在龍潭產業園,隻見一片片丘陵變為平地,一條條寬敞筆直的道路四通八達,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目前,龍潭產業園簽約進駐企業已有36家、總投資250億元,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兩大產業齊頭並驅的格局。“龍潭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園區已通過考核驗收,成為國內第一個口岸調往內地轉檢的再生資源園區。”龍潭產業園工委書記黃維告訴記者。

龍港新區的臨海優勢,大大縮短了海運和陸運距離,給企業節約了可觀的物流成本。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中了龍潭產業園優越的區位條件和投資環境,主動將產業轉移至此。玉林也以“產港城”一體化推進龍港新區龍潭產業園建設,著力扶持壯大中金、銀億等重點企業,培育壯大新材料、再生資源、臨港產業三大產業,力爭用3至5年時間形成500億元級新材料產業、200億元級再生資源產業。

向海之路,路通四海。港口是向海經濟的“發動機”,沒有完備的港口功能就難以帶動向海經濟發展。為打造通江達海、陸海聯動的南向大通道,玉林陸、海、空“三管齊下”,繼續推進“修機場、建碼頭、建高鐵”三件大事。依托鐵山東港碼頭,“一港一路一航道”項目正在全面建設,明年年底就可實現通航,以此打通出海口。

通江達海,意味著更大的格局和更高水平的開放。“我們堅持以海帶陸、以陸興海全力發展向海經濟,建設融入‘一帶一路’的深厚產業腹地。”玉林市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黨萬堅表示,當前玉林正加快先進裝備制造城建設,推動玉柴“二次創業”,建設國家“一帶一路”現代化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打造“千億玉柴”。與此同時,大力推動陶瓷、醫藥食品、服裝皮革等優勢產能“走出去”,拓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董文鋒 陳貽澤)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