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奮斗》雜志

著眼結構更優聚焦中心發力奮力走出工業振興發展新路子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7年07月10日09: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結構更優”作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並強調“推動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區域結構不斷優化”,這為我們推動工業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貫徹落實好黨代會精神,必須按照省委部署,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任務,立足職能,務實擔當,聚焦“結構更優”這一目標,著力做好“三篇大文章”,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做強縣域經濟,為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做出積極貢獻。

一、聚焦“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這一目標,在做好“三篇大文章”上發力

一是加快改造升級“老字號”。盯住傳統優勢產業不放鬆,堅持技改、合作、創新並舉,讓老樹發出新枝,著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中國制造 2025”先行區。推動“老字號”技術改造升級。繼續實施全省技術改造升級專項行動,用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提升石化、裝備、食品等傳統產業,推行“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推動“老字號”加強合作。落實好與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簽署的戰略框架協議和合作大綱,對重點項目做好跟蹤服務,推動盡快投產達效。積極推動地方國有企業、駐省央企二級及以下機構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老字號”經營管理模式創新。

二是加快深度開發“原字號”。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五頭五尾”推動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促進傳統優勢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著力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現代煤電煤化工基地和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發揮“油頭”優勢,做長做精“化尾”。繼續深化與中石油合作,重點推進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改擴建以及乙烯、丙烯、芳烴下游加工、橡塑加工等石油精深加工項目,發展下游精深加工。發揮“煤頭”優勢,做強做大“電尾”“化尾”。抓好傳統煤化工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重點推進煤制輕烴、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化尾”項目,跟蹤服務低熱值煤發電等大型電站“電尾”項目。發揮“糧頭”“農頭”優勢,拉長做粗“食尾”“工尾”。引導企業主動延伸“食尾”和“工尾”產業鏈,推動產品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實現“農頭”“糧頭”的多次加工、梯次增值、吃干榨淨。

三是加快培育壯大“新字號”。以創新引領轉方式調結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發新產品、打造新產業、推廣新模式,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在開發新產品上培育發展新動能。挖掘增長潛力,圍繞康復輔助器具、清潔供(取)暖、漢麻和人工智能等可形成有效供給且總需求增長的行業(產品),加強技術、人才、設備、成果等資源整合,迅速推出一批優勢新產品。推動現有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跟蹤服務。組織實施“三品”提升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培育新動能。在打造新產業上培育發展新動能。落實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大智移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雲計算、機器人、重型數控機床、高端石墨、高端石化、清潔能源裝備、生物醫藥 7大產業集群,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在推廣新模式上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全省“互聯網+工業”行動計劃,加快利用以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雲大數據中心和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為支撐的“互聯網 +工業”發展模式,促進信息技術應用向生產性服務業拓展,實現從制造向“制造 +服務”的轉型升級。

二、聚焦“所有制結構不斷優化”這一目標,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上發力

一是培育壯大民營經濟主體。將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著眼改變我省民營經濟偏弱問題,在培育主體、落實政策、培訓升級上下 功夫,加快壯大民營企業群體。實施企業培育(成長)專項行動。利用全省推進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大力培育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總量有提升,為三年內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 5000戶以上提供支撐。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專項行動,分類施策,精准服務,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扶持壯大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建立配套協作機制。深入落實支持政策措施。積極落實國家系列政策和我省 50條政策。發揮好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協調推動作用,統籌社會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商會等各方面力量,鼓勵支持“龍商”為家鄉做貢獻。加強企業家培訓。扎實推進“龍江千名企業家培育計劃”“龍江企業家發展計劃”和“制造業企業競爭力提升系列培訓計劃”,幫助企業家增強法治、規則、誠信等市場經濟意識,提高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與資本市場合作等能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素質。

二是強化企業服務。強化金融服務。組織開展“金融服務年”活動,推動“銀政企保”合作,推進工業貸款周轉金和助保金深入開展,對接國家基金、引導省工業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利用好企業融資平台,為企業提供銀企對接和信息線上線下交流服務。強化降低成本服務。落實企業用電大戶直供電政策,繼續擴大電力直接交易的范圍和規模。利用好鐵路部門與企業對接合作服務平台,通過物流企業倉儲保稅、多式聯運等方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強化公共平台服務。進一步完善全省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提高服務中小企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全省國家級、省級平台進行梳理規范,提升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搭建項目建設資源共享共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島,提高存量資源利用效率。三是建立新型政商關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親”“清”的科學定位,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一方面,當好企業的“娘家”。愛護企業、支持企業,坦蕩真誠地同企業接觸交往,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在政策上精准“發力”,在落地上持續“給力”,做到在企業正常經營時不干擾,在企業困難時及時拉一把、扶一程,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發展環境。另一方面,保持與企業清白純潔的關系。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動態調整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中介服務清單,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全覆蓋,進一步劃定權責范圍,激發市場活力。保持嚴格自律好作風,明確紅線和底線,引導黨員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服務企業發展上。

三、聚焦“城鄉區域結構不斷優化”這一目標,在做強縣域經濟上發力

一是引導培育特色產業。引導各縣(市)確定特色優勢產業,盡快做大規模。堅持產業強縣。找准定位,發揮優勢,對確立的縣域特色產業,圍繞延伸鏈條、補齊鏈條、壯大鏈條,持之以恆推進,推動特色產業加快成為立縣支柱產業。推進特色興縣。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貿則貿、宜游則游”,引導縣域結合本地優勢發展食品、山特產品、畜產品、乳制品加工及礦產開發、健康養老、旅游商貿等特色經濟,推動產業形成規模。引導創新活縣。抓住電商進軍縣域的機遇,推動互聯網經濟與特色產業發展融合,探索發展“互聯網 +農產品”“互聯網 +旅游”等新經濟,為縣域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二是支持壯大縣域園區。加強產業園區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載體。實施園區提升計劃。建立健全項目退出機制,提高產出效益﹔加強市場化運作,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服務功能,推動現有園區提檔升級。加大園區招商力度。依托園區筑巢引鳳,圍繞綠色食品、農畜產品、山林產品、特色礦產加工和對俄進出口加工等領域,做大做強已有龍頭企業,積極引進新的戰略投資,推動產業協作配套,壯大園區經濟,打造縣域產業集群。探索推進產城融合。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加快探索工業化與城鎮化雙向融合、良性互動的縣域發展新路徑。三是推進縣域開放發展。推動縣(市)與墾區、林區、礦區融合發展,促進縣域開放升級發展。促進縣域同墾區、林區融合發展。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強產業協作與配套,同步推進生態旅游、北藥、礦產開發等特色產業。促進縣域同油區、礦區融合發展。強化產業對接,攜手推進“油頭化尾”“煤頭化尾”,協作發展多元非油、非煤替代產業。促進縣域同邊區融合發展。借助毗鄰口岸優勢,積極發展對俄貿易,提高地產品出口比重。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打造跨境電商物流基地。加強跨境加工及林業、農業、物流等領域對俄投資合作,延伸做大跨境產業鏈。

(黑龍江《奮斗》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