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的“武侯模式”

記者 裴佩

2017年07月10日09: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現在領個証效率太高了!”6月23日早晨,記者來到武侯區新政務中心,在總面積達10000余平方米的大廳內,前來辦理各種審批事項的市民來來往往。

在26號窗口,剛領到工商營業執照証件的王麗滿臉喜悅。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從開始申請到領証,隻用了短短五天時間。如此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讓她頻頻給武侯區行政審批局點贊。

其實,這種轉變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12月,作為全國第一個專門實施行政審批職能的政府工作部門——武侯區行政審批局,它的成立被專家譽為“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破局之‘局’”。

2015年,武侯區被確定為“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區”。近年來,武侯區推動政務服務從制度管理型向標准導向型轉變,資源配置集約化、服務指標精細化、審批手續便利化、監管制約立體化的“武侯模式”引發社會關注。

集約化聚合審批資源

賽標(成都)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潘女士至今還清晰地記得,三年前她到武侯區政務服務中心區行政審批局34號窗口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的場景。

“我申請辦理的事項是經營批發零售體育用品和貨物進出口。當時,按照這個業務經營范圍的要求,我們需要辦齊的手續隻有三項。一是出具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店鋪說明文件批復﹔二是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証書核發﹔三是外商投資企業財政登記証核發。”

當時,負責辦理34號窗口業務的小劉認真接待了潘女士,並耐心地解釋了武侯區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后新的機制和辦事流程。在經濟類事項審批科長的總體協調下,小劉根據企業提供的一套申請材料立即啟動了聯審聯辦審批的流程,將三項審批事項同時辦理。

“原來需要提供三套材料,跑三個部門,需要13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審批事項,在3個工作日內為這家外商獨資企業辦理完了。這使我區外商投資企業辦証時限壓縮94.6%,為企業最大化節約了成本,提供了方便。”武侯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說。賽標(成都)公司也對武侯區“無前置”“多線程”聯審聯辦審批模式非常滿意和認可。

相關負責人介紹,武侯區有78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往辦理像潘女士這樣的外商投資經營審批事項,需分別向區商務局、投促局、財政局3個部門提供申請材料,法定時限約130個工作日,實際辦理時間最少得20個工作日才能辦完。

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后,外商則隻需到區行政審批局的1個窗口,提供1套材料。新注冊企業,隻要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3個工作日就可辦結。

“新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審批權力、審批資源、審批辦理的集約化。”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雖然審批事項在不斷“集中”,但由於場地限制,職能部門無法集中在一起,政務中心和職能部門前后台間的溝通協調存在物理空間上的距離,也影響了辦事效率。改革后,窗口的日均辦件量是過去的3倍以上,且85%以上的事項實現了窗口當場辦結。

按照“大部制”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分離的改革思路,武侯區以“職能劃轉”的方式,依法將全區22個職能部門的128項許可事項和45項其他行政權力集中到審批局辦理,集中度達87%以上。原分散於全區的13個政務分中心如今全部入駐新政務中心,全區審批事項物理集中度達98%以上。

標准化規范審批行為

“今天一天就把年檢給辦完了,真是痛快。要是以前,還不知道要跑多少部門,跑多少冤枉路。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隻需一個窗口就辦完事了。”經常過來辦理年檢審核事項的成都新港城置業有限公司的行政人員小肖告訴記者。

過去,“公章四面圍城,審批長途旅行”的窘境在一段時間內困擾著像小肖這樣的武侯區市民。重審批輕監管、以審代管、忙閑不均、暗箱操作等體制性弊端也顯而易見。

“多頭審批、多頭辦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武侯區通過簡政放權、審管分離,政府一枚印章管審批,群眾隻需在一個政務大廳,就能辦完所有服務事項。”相關負責人介紹,審管分離是為了避免職能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審批局按經濟類、建設類、社會事業類設置三個行政審批科,對負責審批的所有審批事項,隻需加蓋“行政審批專用章”即為法定有效,不用再加蓋原職能部門印章。

“這種‘集中審批、審管分離’的改革設計,明確了審批部門和職能部門的職責。各職能部門主要是承擔監督、管理和服務職能,審批行為的后果由區行政審批局承擔法律責任。”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以部門獨立審批為主、審管一體的體制障礙和制度壁壘,探索形成了行政審批與行政監管既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又相互銜接的新模式,也是我國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新嘗試。

為此,武侯區還專門出台了《行政審批新機制運行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區發改局、區物價局等職能部門承擔的行政審批職能劃轉到區行政審批局,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工作人員由各行政職能部門原來派駐政務中心窗口的員工擔任。

為改變窗口人員服務理念缺乏、服務手段單一等問題,武侯區政務中心還主動與錦江賓館合作,學習企業質量管理的辦法,對中心政務服務質量進行管理。

“我們率先引入五星級酒店管理理念,制定政務服務員工手冊,開展行政服務和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化建設,申報國家服務業標准化試點,2014年成為全國行政服務標准化示范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當前,為構建標准化行政服務,武侯區政務服務中心目前已制定出415項行政審批服務標准,“從服務用語開始,辦理人員接待群眾如何用語,工作人員的著裝是否規范,到辦理每個流程該如何操作都寫進了標准”。

此外,按照標准化運行機制,武侯區搭建了“四中心一平台”,即統一受理中心、要件審查中心、“三並聯”中心、現場踏勘中心和網上中介平台,推行“一窗受理、分類辦理、受辦分離、聯合踏勘、一窗出証”,建立了齒輪傳動高度嚙合的審批模式。

智能化全域服務便民利民

“這裡是武侯政務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可幫您?”在政務呼叫中心室,小陳穿著制服,戴著耳機,對著電腦,禮貌地回答咨詢建設類審批事項的市民提出的問題。

政務呼叫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武侯區新政務中心投入使用后,“OTO”線上線下服務開始投入運行,建立了統一對外呼叫平台(熱線96166),7×24小時接受辦理需求,以實現辦事群眾隻用撥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設想。

“行政審批服務需要智能化,要讓信息和數據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審管分離后不致於相互脫節,武侯區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開發了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市民融合服務平台,全面推行審批電子化,實現網頁、移動APP、微信、微博、3D實景政務大廳和呼叫中心的全媒體全方位覆蓋,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電子政務鏈”。

以“武侯服務”APP為例。全新的APP和網站平台上線,市民隨時在手機或電腦上就可以實現查看辦事指南、窗口布局、電子樣單、辦件狀態以及預約排號的功能。

在3D實景辦証大廳外,市民也可以通過登錄24小時直觀地找到辦証的地點和辦事窗口,獲得電子辦事指南、在線咨詢、取件通知等方面服務。

除了服務平台的創新,武侯區在服務方式和體系上也大膽創新。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通過推行“OTO”線上線下全程免費幫辦、“進樓宇進企業”聯合年檢、審批缺件“容缺辦理”、重大項目預報、跟蹤、全程代辦等,實現了服務流程優化再造,拓展了標准化服務的外延內涵。

此外,武侯區還建立了“區—街道—社區”服務體系“三級聯動平台”,形成政務服務“一張網”,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探索推進全區聯網審批,方便企業和市民在武侯全域辦理事項。

武侯區將權力“瘦身”,為自己“減負”,不僅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群眾的滿意度也大大提升。經第三方機構測評和稽核評查,武侯區政務服務窗口建設和公眾滿意度測評指數達到93.59,連續七年獲“很滿意”水平。

武侯區給社會“鬆綁”也激發了本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活力。2016年,全區新注冊企業24458戶,同比增長58.68%﹔新增注冊資本1207.8元,同比增長80.16%﹔新注冊個體工商戶14973戶,全區市場主體總數達21.2671萬戶,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民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十一年獲全省第一。

【延伸閱讀】

四川“放、管、服”改革成績單

●全省取消調整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430項,省級僅保留審批事項281項,為全國最少的省份之一

●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制度基本建立

●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范圍,取消下放核准事項57項,需省級以上核准的事項減少60%,屬全國核准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

●推行“三証合一”至今,全省共節省企業辦証費用4056.8萬元

●四川開創的“5+1”模式,將企業辦理“五証”和刻制公章時間從45天縮短為兩個工作日,提速率95%

●我省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150項減少到51項,消減率為64%

●工商登記前置許可由130項精簡至13項

●在全國率先實施工商登記“五証合一、一照一碼”,全年新增市場主體70.04萬戶、增長14.98%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