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3日09:04 來源:遼寧日報
一根小小的光纖,正在提升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並推動著遼寧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沈陽市鐵西區淺草綠閣小區,園區裡豎立著一個長方形鐵皮箱,聯通沈陽分公司建設部副總經理宛達介紹,通過這個光纜交接箱,光纖從地下管道進入園區,然后入戶。
目前,淺草綠閣小區有3000多戶實現了光纖上網。在沈陽,像這樣的光纜交接箱有1萬多個,光纖入戶覆蓋率達95%以上。
“以前我們是土路,牛車﹔現在我們駛上了高速路,開的是汽車。”對於光纖入戶前后的變化,宛達這樣比喻。
按照“寬帶中國”國家戰略,我省從2014年開始實施光纖改造工程,省內基礎電信企業投入近百億元資金,光纜線路總長度達103.5萬公裡,光纖接入端口總數突破2300萬個。
去年1月,隨著最后一批傳統程控交換機退役,我省建成“全光網絡省”,電信基礎設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光纖網絡覆蓋。超過500萬戶家庭跨入“戶戶通光纜、家家享百兆”的互聯網發展新時代。
2012年底,全省寬帶用戶隻有708萬戶,4兆及以上寬帶用戶僅有258萬戶。5年間,我省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已近千萬戶,20兆及以上高帶寬用戶達到70%以上,光纖到戶覆蓋家庭800多萬戶。全省移動基站達到17.6萬個,其中4G基站從無到有,達到8.2萬個。
光纖代替過去的銅線纜,網速提高了近百倍。這一點,沈陽市民陳凡東感觸頗深:“我愛人2013年去國外讀書,聯絡方式主要是視頻,剛開始隻能通過QQ,又慢又不清晰,現在,我們隨時隨地都能通過手機視頻,速度快、費用低。”
遼寧聯通建設部副總經理呂生亮說,全光網絡建成后,我省固定寬帶平均資費水平持續下降,2016年中國聯通固定寬帶資費較2015年底降幅超過50%,使得50兆帶寬進入普通家庭。在家中可通暢觀看高清數字電視、高速下載網絡資源,享受同步影像與數據實時傳遞等集娛樂、學習、生活及商務於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
光纖改造,不僅讓百姓得實惠,也在政務管理、經濟社會、民生保障和“三農”發展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政務管理領域,依托全光網絡,提高了政府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目前已推出政務外網、平安城市、智慧城管、平安校園、應急指揮、食品溯源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務應用。同時,通過建設政府數據中心平台,為省政府直屬50多個部門提供雲計算服務。
經濟發展方面,依托全光網絡,推動了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實現了產業模式和綜合競爭力提升。為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沈陽、大連率先實施“萬兆入樓、千兆入企”試點,打造千兆到桌面的信息高速公路,全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結合“推進數字遼寧、建設網絡強省”戰略,今年我省將加快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設備改造和網絡優化,提升寬帶網絡接入能力,開發適合市場的寬帶應用產品,豐富百姓寬帶生活,推動遼寧走向“網絡強省”。(孔愛群)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