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7日14:41 來源:半月談
圖為從維多利亞灣拍攝的港島高樓大廈 李鵬 攝
香港回歸20年來,在“一國兩制”制度安排下,香港與祖國同進步共繁榮。今日之香港,經濟穩步增長、市場繁榮、貿易活躍、就業穩定,往來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各界人士對此都深有感觸。近日,半月談記者走到他們中間,傾聽他們講述香港回歸20年間的發展變化,記錄他們心中的“香港印象”。
“一國兩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
“時間過得真快,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已經成立20年了。”香港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說,全面客觀地評價,這20年基本法的落實是成功的,也相信未來20年、40年香港會發展得更好。
譚耀宗說,回歸20年來,香港特區按照基本法行使行政管理權、立法權,以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區居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保障,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保持,國際都會和金融中心地位十分穩固。
他指出,在“一國兩制”的實踐過程中,香港在困難的時候,例如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期間,得到國家的全力支持;香港在尋求發展機遇的時候,也有緊靠內地的先天優勢,例如在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及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等方面。
可以說,以基本法為基礎的“一國兩制”,是一項偉大的制度創新,它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也充分照顧香港的特殊情況和港人利益,並有力地促進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基本法的實踐証明,“一國兩制”不但現實可行,而且是對香港最好的制度安排。
譚耀宗說,落實“一國兩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回歸以來,內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說,未來“一國兩制”實踐的客觀條件會越來越好。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香港應該堅定信心,堅持包容和協商的精神,全力確保“一國兩制”的長期成功。
“香港發展離不開內地”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是香港回歸后一個月到港定居的“新港人”,在中銀大廈61樓的辦公室裡,他接受了半月談記者的採訪。
方舟至今還記得1998年春節時羅湖過關的經歷。當時隻有羅湖一個通關口岸,“那時候,沒有兩個小時不可能過關”。
回歸20年來,深港兩地的物流、客流持續大幅增長。深港兩地通過跨境工程建設,自東向西構筑了沙頭角、文錦渡、羅湖、皇崗、福田、深圳灣等陸路口岸,目前平均每天通關的客流達50多萬人次,車輛4萬多輛次。方舟表示,與20年前相比,現在真是方便太多。“我現在幾乎每周都要去深圳,幾分鐘就可以出關,非常方便。”
方舟親身參與了深港協調、河套項目規劃、兩地通關安排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他表示,20年來中央致力於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決心始終不變。作為高度開放自由的城市經濟體,香港經歷了諸多考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影響,卻始終保持總體平穩增長,這與中央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2003年,受非典疫情沖擊,香港市面蕭條、門可羅雀。當年5月赴港游客同比下跌68%,僅旅游收入就減少123億港元。這一影響很快就波及零售業和消費業,導致失業率達到香港回歸以來新高,香港經濟、民生籠罩在陰霾中。
就在這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簽署以及廣東、北京和上海開放居民以個人身份赴香港旅游,如同雪中送炭,一舉扭轉了香港的不景氣狀況。內地已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旅客來源地之一。
隨著赴港個人游人數逐年增加,在香港也衍生出一些社會摩擦及討論,包括搶購奶粉、水貨客、推高物價及文化沖突等。對此,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關注關心。2015年,中央政府就根據特區政府的請求,對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
2008年香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中央及時出台14條措施幫香港筑起“防波堤”;2011年中央又出台36條政策支持香港發展……“香港發展離不開內地。在香港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中央都給予香港及時支持,協助香港順利渡過難關,迎來更大發展良機。”方舟如此感慨。
“機遇正變得越來越多”
每周日上午,“鐘表大王”李秀恆總會帶著家人來到銅鑼灣一間茶樓,點上三明治、蝦餃,以及他最愛的北菇雞煲仔飯,配上陳年普洱,享受幾十年如一日的早茶時光。
李秀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父母移民來香港,80年代開始創業,他從打工起家,一路發展成為身家百億的香港“鐘表大王”。
李秀恆說,回歸前,身邊一些朋友移民去了歐洲、加拿大,擔心回歸之后香港繁榮不再,港人生活方式會變。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用腳投票”,選擇“回流”到香港。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不變,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港人公眾假期中依然有復活節、佛誕日和聖誕假期;每周三晚或周日下午,人們依然成群結隊涌入跑馬地或沙田馬場;午夜時分,中環蘭桂坊依然熙熙攘攘,迎接各種膚色的朋友……
上世紀80年代,李秀恆將工廠遷至深圳,今天已發展成為營業額逾10億港元的金寶國際集團。20多年來,李秀恆的公司和深圳特區乃至整個內地經濟一起發展壯大。
作為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的李秀恆,近來最關注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相關新聞。剛去廣州、佛山、中山等地考察回來的他興奮地說,“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帶來了新機遇。
“對香港來說,機遇正變得越來越多,不變的是‘一國’和‘兩制’的優勢。”李秀恆說。(半月談記者 劉歡 張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