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北京崛起“三城一區”新高地

——首都推進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紀實

記者 朱競若 賀 勇 王昊男

2017年06月22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從放棄“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到建設“高精尖”的經濟結構,這是北京轉型發展面臨的一場大考。

擺脫過去的路徑依賴,新動能從何而來?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重新布局首都創新資源,經過數年努力,北京已形成“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三城一區”新局面,崛起的創新新高地成為北京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繪藍圖——

“三張圖”勾畫科技創新中心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新時期城市功能定位,“科技創新中心”是其中之一。“向科技創新要增量,向服務提升要潛力,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面對大考,北京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已繪就了“設計圖”、搭建了“架構圖”、編制了“施工圖”。

“設計圖”——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實施《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按照“三步走”方針,不斷加強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使北京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文化創新先行區和生態建設示范城。“三步走”方案鎖定了2017年、2020年、2030年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包括建設三大科學城、加強前沿技術研究、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等。

“架構圖”——國家有關部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了“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形成了“一處七辦(一個秘書處、七個專項工作部門)”的組織架構,目前所有重點任務和項目已全面啟動,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施工圖”——北京市會同國家有關部委研究編制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實施方案(2017—2020年)》,研究提出了科技創新中心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提出2017年啟動的215個工作任務和重點項目,目前已全部啟動、有序推進。

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目標引領下,大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國內首個80納米自旋轉移矩—磁隨機存儲器件、世界首款55納米全系統多核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芯片、首個水稻全基因組芯片……新興產業不斷向高端邁進,世界首個碳納米管集成電路計算器、全球首個5G大規模天線設備在京問世,世界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和國內首款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星光智能一號”研發成功並實現量產。

據統計,在我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219項技術中,北京佔比55.7%。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化學誘導的多潛能干細胞、高溫鐵基超導等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的國際影響力。

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479.8億元,比2011年增長58%,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左右,位居全國最高水平,也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2016年,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6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6589件,是2011年的3.5倍。2016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940.8億元,是2011年的2.08倍,5年來實現翻番。

展新姿——

“三大科學城”強筋壯骨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大科學城”的建設備受矚目。

“聚焦、突破、搞活,三大科學城在規劃之初就各有側重,避免了同質化。”北京市科委負責人介紹說,中關村科學城集中力量主攻前沿性的原始創新,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懷柔科學城重在基礎科學研究,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未來科學城則建設重大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平台,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

中關村科學城是北京創新資源最為密集、創新活動最為活躍的區域,以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例,開街3年來,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總融資額91.04億元,平均融資額1225萬元,有兩家已經成長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在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早已成為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幾乎成了“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明確后,中關村科學城范圍擴大至海澱全域,擴大后的科學城以中關村大街為主脈,形成核心要素集聚、服務鏈條完整、功能協同融合的“一城四區”產業空間格局。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紛紛落戶,中關村科學城區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百度“面部支付”、曠視科技“刷臉支付”技術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地作用進一步深化。

與中關村科學城的久負盛名不同,“三城一區”中的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並不為人們所熟知。它們就像兩匹黑馬,透著沖勁與神秘。

在懷柔雁棲湖畔,41.2平方公裡建設范圍內,中國科學院大學已先行落戶,中科院實力雄厚的空間所、力學所等一批研究所已相繼落地。“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代表國家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剛剛聯合批復的《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一批“大科學裝置”將先后落戶於此。

“大科學裝置”是啥?到底有多重要?與北京市合作建設懷柔科學城的中科院專家給出了答案:大科學裝置是現代科學技術諸多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是“國之重器”。

全球最“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未來,懷柔科學城將布局6到8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到2030年,一座世界知名的綜合性科學中心將在這裡全面建成。

如果說懷柔科學城的建設是高樓平地起,那麼從2009年就開始啟動建設,位於北京昌平的“未來科學城”更像是鳳凰涅槃、厚積薄發。

8年多的建設,這裡累計完成總投資約631億元,15家中央企業研發機構入駐﹔建成國家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40個﹔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2659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0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5項,其中已轉換科技成果75項,40余項已見到顯著經濟效益……據介紹,未來科學城正在加快實現由建設中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到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主平台的重大轉變。

挑重擔——

亦庄調結構調出精彩

如果說,“三大科技城”是科技創新主平台,那麼,位於北京東南部的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戰場。

這裡進行的,是結構調整的攻堅戰!2014年,是格外艱難的一年。一方面,曾經產值高達4000億的諾基亞關閉,三洋能源等產業鏈上的企業接連關張﹔另一方面,是北京產業禁限目錄出台,區內電子產品組裝、印刷機械、冶金機械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津冀轉移。亦庄產業會空心化嗎?

在外界的疑慮中,這裡的領導班子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目標下,統一了思想:亦庄調結構,必須在全球產業調整中找定位,在國家面向未來的產業布局中找位置,在科技競爭的領先一步中找先機,在與三大科技城的互動中找呼應。倒閉與疏解,正是為新產業留出了空間。

“絕不走賣瓦片的老路。”通過相關政策調整,開發區的土地再不是低端企業起死回生的救命良藥。“企業退出后,土地必須按照合同約定,由開發區回購,新進來的企業也必須符合開發區的產業定位。”亦庄的土地活了,空間大了,“高精尖”成了天然屬性。

企業融資難怎麼辦?設立亦庄國投投融資平台,對企業的幫扶由單純的政府財政支持轉為通過基金引導。同時,通過發揮基金放大效應,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構建服務“高精尖”產業資金鏈。目前,亦庄國投參與發起基金共55支,總規模超22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110余個,累計投資金額達243億元。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在吸引“高精尖”人才方面,亦庄從不吝惜。設立億元人才獎勵基金,開展“博大貢獻獎”“亦麒麟”評選表彰。幾年來,亦庄累計吸引高端海外學人3300人,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63人。

盤活土地、盤活資本、盤活人才。3年間,亦庄的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了彩頭:生物制藥產業迅猛增長,形成支柱﹔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形成集群﹔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建成,世界機器人永久會址落戶﹔打造“中國制造2025”國家示范區……

與此同時,前幾年提前布局的企業開始發力:諾基亞、三洋沒了,擁有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奔馳項目起來了,不斷推出全球首發車型﹔住友化工、GE航衛走了,制藥巨頭拜耳不斷將一類新藥投放在亦庄生產,在完成二期擴產后,總部開始研究三期擴產和全球研發第二總部在亦庄建設。昔日鼎力支持、艱難爬坡的幾個創新企業,挑起了大梁:京東方新產品在國際高端市場佔有率接近四成,中芯國際的芯片生產國際矚目,北汽集團建設新能源汽車總部和研發中心……

2016年,亦庄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70億元,增長8%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30%,萬元GDP能耗降至北京市的1/2。

在亦庄管委會調度表上,我們看到,新的產業項目建設,已排到2018年,而另有130家失去市場活力的企業,管委會將幫助他們調整退出。今年以來,亦庄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截至5月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12.4億元,增長30.6%﹔1至4月,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達146.7億元,增長90.3%。

未來,以重大產業項目為牽引,對接三大科學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亦庄將發展成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的前沿陣地。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2日 06 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