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砥礪奮進的五年·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江西:紅土地上的綠色交響

2017年06月19日10:3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江西:紅土地上的綠色交響

6月的江西,處處山清水秀。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無論是漫步大街小巷,還是車行高速公路,目之所及,總跳動著鮮活的綠色,所能感受到的,是一派盎然生機。

“江西生態秀美、名勝甚多,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考察,寄語贛鄱人民一定要保護好這份家底,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6年8月,江西成為3個首批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

一年來,江西廣大干部群眾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著力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保護和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我們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正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產業,深化生態改革,弘揚生態文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鞏固,綠色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生態文明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取得了顯著成效。”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說。

好山好水與社會經濟發展同頻共振,16萬平方公裡的贛鄱紅土地上,激蕩著壯闊瑰麗的綠色交響。

創新體制機制

奏響綠色改革變奏曲

6月14日,江西省正式公布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將在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年度評價結果、公眾滿意度、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創新情況等方面,對全省11個設區市和100個縣(市、區)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進行評價考核。這一評價考核實行“黨政同責”,市、縣(市、區)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這套不唯GDP、不以數字論英雄的綠色考核體系,將成為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起點上引領全省上下開展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指揮棒”。江西省社科院院長梁勇說,“這是對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偏向的進一步糾正,體現的不只是觀念的轉變,更是執政理念的轉變。”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積極探路,先試先行,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模式”。

從實際出發,江西大力展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了六大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即:構建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與綜合治理制度體系、構建最嚴格的環境保護與監管體系、構建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的制度體系、構建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構建綠色共享共治制度體系、構建全過程的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體系。

在全國率先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首期20.91億元補償資金全部下達﹔推動贛粵兩省正式簽署協議,共同推進東江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建立五級河長制,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正副總河長,7位副省級領導分別擔任“五河一湖一江”河長,在全國覆蓋面最廣、規格最高、體系最完備﹔啟動實施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完成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啟動水流、森林、山嶺、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試點……一份份歷經認真調研的文件陸續出台﹔一項項富有成效的改革政策陸續施行。

江西生態建設的整套制度體系在綠色改革中已初步形成。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保護與治理模式,已成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實現共贏的保障。

加快轉型升級

鳴響綠色發展進行曲

在江西省會南昌的灣裡區招賢路旁,有一座屬於現代化中醫藥企業江中集團的生產基地——江中藥谷。步入其間,仿佛置身於巨大的園林。視線之內,綠草如茵,四周森林湖泊環繞,鳥鳴之聲不絕於耳﹔就連依地勢而建的廠房主體建筑,其屋頂也被草坪全面覆蓋,遠觀似山坡。“我們整個廠區佔地面積約3000畝,廠房佔地隻有300畝,其余全部保留山林原生態。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把不利於藥品生產的因素隔絕在外。”江中集團總經理易敏之說,“江中是國內迄今為止廠區自然空氣潔淨度最高的企業之一。”

通過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路徑,堅持把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產業綠色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基本途徑,江西的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水平不斷提高。

秘訣是做好產業發展加減法——在新動能培育上做加法,在傳統動能改造上做減法。

江西制定了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意見,推動形成創新發展“1+3”政策體系,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和載體19個﹔出台中醫藥、大健康、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發展意見或規劃,航空、新型電子主營收入分別增長20%、25%以上。同時,積極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粗鋼產能433萬噸、生鐵產能50萬噸,五年任務一年完成﹔關閉退出煤礦229處、退出煤炭產能1400萬噸,並將全省符合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全部納入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計劃,推進有色、建材等9個行業50個重點節能技改示范項目建設,完成309家企業清潔生產改造。

此外,圍繞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江西著力促進生態資源資產化、生態資產資本化、生態資本價值化:盤活生態資產,推動第二批林權改革試點,全省累計流轉山林2572萬畝﹔加快生態資源與產業對接,實施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創建11個國家級、66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品一標”產品達3321個﹔推進“生態+旅游”,創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4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8家,全年旅游總人次和總收入分別增長23.5%和37.1%。

2016年,江西實現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0%,增速排名全國第四﹔高新技術產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0%左右,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突破40%,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開始壯大,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推進共建共享

拉響綠色惠民協奏曲

在江西省靖安縣高湖鎮,有一個深山小村古楠村,這裡,一棵棵成蔭的參天古楠,掩映著一幢幢規劃有序的房屋、一條條干淨平整的路面,民居房前屋后繁茂的花木,讓人感覺行走在一幅優美的田園畫中。村民們成立了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和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將原本散亂小的山水田進行園田化改造,種上了綠色水稻﹔還在山上發展了名貴樹種、雞、鴨、魚等特色種養,拓展出垂釣、苗木觀賞、鄉土特色餐飲等綠色生態健康連鎖經營項目,集約經營,同享共富,全村52家農戶,個個都是持股人。

圍繞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江西十分注重完善多元化生態價值轉化和共享機制,切實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真正讓群眾成為生態文明的主導者、建設者,共享生態文明成果。

從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入手,江西瞄准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堅持分類整治、集中攻堅,深入推進“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在城市,污水、噪音和大氣環境治理和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持續進行,建成了一大批森林單位、森林街道、森林小區,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在鄉村,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已初見效果,隨著村容村貌的變化,一個個村落日益成為美麗宜居的幸福家園。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群眾參與機制、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完善,使群眾能隨時反映訴求。

“生態+產業”更已成為江西農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徑。贛州市推動臍橙、蔬菜、油茶等生態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有臍橙面積157萬畝,臍橙果業合作社982家,帶動7萬多戶貧困家庭增收脫貧﹔大力發展規模蔬菜基地和高標准鋼架大棚,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80萬畝,帶動貧困戶4.2萬戶﹔近3萬戶貧困戶、13.5萬貧困人口參與油茶產業發展,年人均增收800多元。

生態美、百姓富。綠色惠民,江西上下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共謀發展,黨群干群心連心。

倡導生態理念

傳響綠色文化奏鳴曲

年初,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式投入運營,當地的大型商場、機關單位、居民小區等人流集中地段,設置了服務網點200個,配置公共自行車4000輛,市民們可以按照程序辦理租賃卡,在任意一個服務網點借還車和家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綠色騎行。在這個井岡山下的江西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裡,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家庭垃圾分類處理、無紙化和低碳節能辦公、綠色出行“135”計劃(1公裡步行、3公裡騎自行車、5公裡乘公交車)等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人人崇尚生態文明、人人尊重自然環境的社會風尚已基本形成。

健全教育宣傳機制,培育生態環保意識,江西以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創建活動及綠色新生活運動等為抓手,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價值觀,構建生態文明推廣體系,用綠色文化引領人民群眾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使生態文明成為主流價值,使“大生態”理念融入社會各領域而形成人人盡責、共建共享的綠色自覺,使綠色、低碳、節約成為全民行動。

江西省環保廳與江西省教育廳聯手,在全省中小學校啟動了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致力於在中小學校開展綠色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促進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和淨化,全面提高師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並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在生活中做到綠色消費、節約消費、適度消費,促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世界綠色發展投資貿易博覽會、世界低碳大會、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好家規好家風好村風好鄉風”評選表彰等一系列生態文明普及活動的開展,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在贛鄱大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對綠色文化的培植和建設,使江西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進程中,培養和造就著一代又一代的具有生態觀念、生態意識、生態情感、生態美感和生態道德美麗心靈的“生態人”。

目前,通過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江西的生態優勢進一步鞏固: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居全國前列﹔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設區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86.2%,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8.6%,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9%左右。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我們將持之以恆地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快生態經濟發展的速度,提升改善城鄉環境的熱度,拓展綠色生活的廣度,進一步探索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江西省省長劉奇說。(記者 胡曉軍)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