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理念在晉城實踐之生態篇

晉城市社科聯課題組

2017年06月19日13: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晉城市委、市政府堅定地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認真學習和努力實踐習近平同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立和完善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理生態環境,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真正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建設美麗晉城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動員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環境治理取得了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贏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國低碳示范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等光榮稱號。

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市委中心學習組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作為每年開篇第一課,專家輔導,實地調研,案例分析,集中討論,不斷深化生態文明發展新理念。大家聯系晉城發展實際回顧了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關系的認識走過的三個階段:過去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用挖煤來換取經濟發展,帶來的是短期的經濟增長與長期的生態破壞難以修復。在殘酷的教訓面前,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保住綠水青山,但往往顧此失彼。在聯系實際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后才真正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命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隻有綠水青山才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從生產和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豐富了發展理念、拓寬了發展內涵,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尤其是為晉城這樣的資源型城市指出了發展的新路徑。

二、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在學習深化中,晉城市委市政府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相繼出台相關改革方案,建立和完善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一是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環境保護責任制。堅持環保優先,注重源頭控污,狠抓規劃環評,嚴把准入“關口”。二是完善市縣四大班子定期研究定期督查制度。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環保工作,專題作出安排部署。市政府成立了環保工作委員會,由市長擔任主任統一領導,強化責任追究。市人大開展“兩法一條例”執法檢查,每年聽取和審議大氣、水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情況,每年開展晉城環保行活動。市政協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重要提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三是建立領導干部督察考核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實行河長制度,依法依規明確各級領導干部責任追究情形﹔完善領導干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將環保指標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近年來,晉城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18次,下發各類調度、督辦、督查文件105個。四是建立健全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機制。制定下發了《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辦法》《關於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文件,全面啟動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排污權有償使用、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等工作機制。五是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六是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十二五”時期,全市財政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達17.36億元,較“十一五”增加了8.7億元,同比增長100.5%。

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理生態環境

1、多管齊下,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深入開展了改善環境質量“十組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一是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對鋼鐵、電力、水泥等9個行業25家企業的落后生產設施進行了淘汰,對蘭花科創化肥分公司等污染企業實施了關停,對130家企業開展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對電力、鋼鐵、水泥企業實施了脫硫、脫硝、除塵改造。二是加快建設氣化晉城。30.18萬戶城鄉居民、2995家工商業用戶、22061輛汽車用上了煤層氣。三是加快集中供熱步伐。取締了419台燃煤鍋爐,完成了1224蒸噸燃煤鍋爐的清潔能源替代,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287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6.7%。四是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車輛設備。淘汰了16204輛黃標車及老舊車輛,對232座加油站、1座儲油庫、87輛油罐車實施了油氣回收治理,對92家餐飲企業實施了油煙高效淨化治理。五是督促環保基礎設施建設。131家堆場落實了揚塵污染防治措施,高平、陽城、陵川、沁水建成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實現了“縣縣有”的目標。

2、標本兼治,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一是全市178家涉水企業建成330台(套)污染防治設施並正常運行,國家重點流域規劃涉及該市的14個治理項目全部完成,開工率、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丹河龍門濕地公園、巴公河人工濕地建成運行,丹河高平河西人工濕地工程開工建設。二是投資3.3億元,建成了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晉煤集團北石店片區污水處理廠,對高平、陽城、沁水污水處理廠實施了提標升級改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5%。陽城北留建成全省首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同時潤城、嘉峰等一批鄉鎮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投資4490萬元,建成了12個村生活污水管網,開工建設了26個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三是全面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3、依法治污,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全面推行網格化環境監管,在全省首家出台了《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市縣鄉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先后開展了“鐵腕斬污”等一系列環保專項整治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6574人次,對全市所有排污企業進行了全覆蓋的排查,對756家環境違法企業實施了行政處罰,處罰2825萬元,對250個未批先建、久試不驗的環境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整頓。

4、創新手段,提升科學治污水平。全面開展環境空氣顆粒物源解析,在全省首批建立了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累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9次,其中黃色預警4次、藍色預警15次,全部進行了積極有效處置。啟動了排污權交易工作,交易總量、交易金額排名全省前列。在全省首家建成機動車尾氣監控平台,實施了尾氣遙感路檢。83家重點企業完成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設施380台(套),數據傳輸有效率排全省第一。

四、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一是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了覆蓋4個縣(市)(澤州、高平、陽城、沁水)、5個鄉鎮、65個行政村的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完成了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1個省級生態鄉鎮和104個省級生態村的生態示范創建任務﹔村庄綠化按照生態綠化型、生態園林型、園林游憩型三種模式推進,全市已有987個村達到了生態園林化建設標准,呈現出山頂鬆柏帶帽、山坡果樹纏腰、山下楊柳護田、村庄園林環繞的田園景色。二是發展煤層氣產業,實現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在煤層氣開發上搶佔先機,率先掌握了煤層氣國家標准的話語權,引領國內煤層氣產業發展,同時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初步形成了煤層氣勘探開發、液化、集輸、民用燃氣、工業燃氣、瓦斯發電、汽車加裝煤層氣等產業化商品化體系,煤層氣開發利用規模和水平全國領先,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開發利用基地。“十二五”末,市區和高平、陽城、沁水三個縣(市)中心城區居民氣化率達到90%,陵川縣城氣化率達到80%,全市主城區和各縣(市、區)縣城基本實現煤層氣管網全覆蓋,主要工業園區氣化率達到30%﹔建成瓦斯發電廠33座,總裝機容量35萬千瓦,成為世界上利用井下瓦斯發電量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區域。煤層氣大規模綜合利用,換來的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三是啟動實施環城森林生態圈建設。全市規劃建設8大片42個森林公園,270公裡綠道,覆蓋范圍達到396平方公裡,建成了白馬寺山植物園、城東水系公園、玉屏山休閑運動公園等3個新的城市公園,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丹河垂直流人工濕地,完成了吳王山森林公園建設,把昔日的“垃圾山”變成了“生態綠心”,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城市公園和貼身小游園,棋子山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四是開展植樹造林。“十二五”全市完成營造林51.34萬畝,新增綠地275.69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2%、城市綠化覆蓋率45.8%、城市綠地率43.2%、人均公共綠地15.5平方米,均排全省第一。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白馬寺山植物園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在晉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晉城市“十二五”期間,生態環境有了根本轉變。2015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63天,較2013年增加121天,綜合指數為6.48,較2013年下降28.6%,排名全省第三﹔PM2.5、PM10濃度分別較2013年下降了36%和27%,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2017年PM2.5濃度下降20%的目標,是全省PM2.5和PM10下降幅度“雙達標”城市之一。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作考核中,獲得優秀等級,位列全省第二。沁河繼續保持全省最好的水質,丹、沁“兩河”10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70%,跨省界沁河拴驢泉斷面達到Ⅱ類(二類)水質標准。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全市6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二五”污染減排指標。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晉城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生活在晉城幸福指數更高了。

近年來,面對嚴峻復雜的環境形勢和繁重艱巨的治理任務,晉城市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持續深入地開展改善環境質量攻堅行動為抓手,全面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有力地促進了一批環境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但是,全市環保工作還存在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壓力巨大、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容樂觀、基層環境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的“三塊短板”,制約著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新的突破﹔加之周邊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環境治理不斷面臨新的挑戰。2016年9月晉城市第七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共同建設美麗晉城。晉城市“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美麗晉城加快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能源和生態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環境保護與治理更加有力,城市生態安全屏障穩步構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森林覆蓋率躋身全國先進行列,讓群眾看得見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呼吸得到新鮮空氣,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之城。2017年3月,在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晉城市又一次吹響了“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堅守從嚴執法、應急防控、生態保護三條紅線”的進軍號。2017年4月,正值晉城全境“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之時,晉城市全域旅游全面啟動,提出全市高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旗幟,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增長點發力點。以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資源優勢為依托,以“全域旅游、產業發展、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為統攬,加快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建設步伐,真正把全域旅游大通道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發展的大通道、商貿物流經濟繁榮的大通道、脫貧攻堅農民增收的大通道。

(課題組成員:裴余慶、張玉鳳、閆晨俊、裴星星、王海峰﹔執筆人:裴余慶)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