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我沒見過廖書記,但我一定要送他一程”

2017年06月15日14: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我沒見過廖書記,但我一定要送他一程”

  老何沒想到,第一次見到群眾交口稱贊的“廖書記”,竟是在殯儀館的遺體告別現場。

  老何全名叫何榮梁,是福建省政和縣鐵山鎮大紅村村民。3月24日,老何起了個大早,為的是到殯儀館送別廖俊波。然而,老何在此之前從未見過廖俊波。

  “雖然我與廖書記沒有直接來往,但他在政和的這幾年,干了很多實事。”何榮梁說,當地老百姓都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好官。因此沒見過面,也一定要來送他一程。

  為了表達對廖俊波的感激,老何特意寫了一副挽聯:主政政和四年間,施展才華天地新,光榮夢想不空談,俊波書記美名揚。

  老何告訴記者,在當天的悼念現場,1000多副挽聯挂滿了殯儀館主禮廳。由於前來悼念的人很多,單是遺體告別儀式就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一些和老何一樣從政和縣趕來的群眾,在主禮廳外拉起橫幅默默落淚。橫幅上寫著:“廖書記一路走好,政和人民感謝您!”在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在廖俊波發生事故的第二天就奔來為他守靈。

  老何說,廖俊波任縣委書記后,政和縣的縣城面貌、醫療教育、交通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6年前,在這座深居閩北山區的偏遠小城,交通閉塞,工業薄弱,發展長期滯后,當地連有紅綠燈的路口都沒有。由於長期在全省縣域經濟中排在末位,政和被戲稱為“省尾”。時任正和縣住建局局長的卓陳慶依然記得在陪同廖俊波調研期間,當了解到受當地城市功能落后、產業基礎薄弱的限制,本地人寧願選擇到隔壁縣區發展也不願留在政和時,廖俊波一改往日的和顏悅色,眉頭緊皺,一言不發。

  “建一個有歸屬感的城市。”廖俊波對百姓許下了庄嚴的承諾。

  到任第一年,政和就啟動了31個城市建設項目,總投資26.3億元。隨后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個城建項目在建,年度完成項目投資在15億元以上。主街改造、市民廣場、文化中心等項目相繼竣工,珠山灣、解放、同心等10座大橋相繼建成。

  剛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聽說,當地人對本地教育質量不滿意,有條件的都把孩子送到建甌或南平就學。

  很快,廖俊波就帶上教育局同志夜訪政和一中。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回憶說,“書記一間間教室走過去,看得很仔細,一直待到9點半。”

  2012年,政和遇上了極寒天氣,當時一中有1200名住宿生,但學生宿舍僅能容納100人,剩下的學生都零散租住在學校附近的民房裡。

  廖俊波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下決心籌措資金新建學生宿舍。如今,政和一中的1200名住宿生都搬進了嶄新的學生宿舍。

  此外,每年在福建省高考生的摸底考試過后,廖俊波都會來到學校,跟畢業班老師一起開會分析,提高教學質量。讓魏明彥感動又欽佩的是,“廖書記當過老師,深諳教育之道,又對學生們充滿感情,不僅提出的意見切實可行,對於我們反映的師資等問題也是想盡辦法協調解決”。

  在廖俊波的努力下,政和一中的教學環境和師資水平有了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也大幅提高。2014年,政和一中通過了福建省一級達標校驗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孩子就近送來就讀。在3月24日的追悼會,一些政和一中畢業的學生或者家長自發前來送別廖俊波。

  不僅如此,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醫院政和分院簽約揭牌。政和縣醫院成為閩北首個實現托管的縣級醫院,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老何和很多政和人還有個共同的心願,希望能通過大家自發捐款的方式,在政和為廖俊波建一座塑像:“既能表達政和人民對廖書記的感激,也能讓那些官員明白,為官者就應該學廖俊波。”(林智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