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誓將天塹變通途——中國橋梁發展綜述

2017年06月12日17:01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誓將天塹變通途——中國橋梁發展綜述

日前,隨著亞洲最大的海上吊裝作業船“振華30”號穩穩地將重達6000噸的沉管精准“楔入”海底,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

港珠澳大橋被人稱為“世紀工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如一條海上巨龍連接珠海、香港與澳門。用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珠港澳大橋島隧工程師林鳴的話說,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中國人不能造的橋。

“21世紀的橋梁看中國”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當地工商業的榮枯和工藝水平。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一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

近幾年中國橋梁的成長,是與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同行的。“縱觀世界橋梁建設史,上世紀70年代以前要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紀,則要看中國。”這已是世界橋梁建筑領域公認的觀點。

點開一個專門收集世界最高橋梁的網站(http:��www.highestbridges.com),你會驚奇地發現:在世界前10名最高橋梁中,有8座在中國﹔而在2020年前將完工的世界鐵路10座最高大橋中,有9座是中國建造的。以至於在網站介紹中有句感慨,“由於中國正處在有史以來最快的高速建設擴張中,未來很長時間我們都要盯著中國了”。

“過去5年,我們在萬裡長江上同時建設著11座大橋,其中4座刷新不同橋型橋梁的世界跨度紀錄。”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徐恭義告訴記者:

——武漢,主跨1700米的楊泗港長江大橋一跨過江,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

——重慶,新白沙沱長江大橋,為世界上首座雙層6線鋼桁梁鐵路斜拉橋﹔

——南通,主跨1092米的滬通長江大橋,將再度刷新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跨度紀錄﹔

——鎮江,主跨1092米的五峰山長江大橋,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懸索橋。

“這只是我們保持的眾多橋梁之最中的幾個。中國橋梁建設的速度太快了,一不留神,說不定哪天就被我們自己或國內同行超越。”徐恭義說。

飛架南北變通途

隨著橋梁技術的發展,中國不僅在江河湖海上建起了一座座宏偉的大橋,跨越天塹,聯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千山萬壑,重巒疊嶂的山區,中國橋梁建設者一樣飛架南北,為山區人民搭建幸福生活。

正在修建的成貴高鐵將跨越大渡河、岷江、金沙江三大河流,被稱為“世界最難山區高速鐵路”。中鐵大橋局承建了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宜賓金沙江公鐵兩用特大橋。

徐恭義介紹,大橋位於金沙江下游,主跨達336米,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箱拱橋。大橋上層為4線高速鐵路,下層為6車道城市快速主干道,屬於重載橋梁。鐵路橋面在上,公路橋面在下,這是國際首例。

成貴高鐵通車后,成都到貴陽隻要3小時,沿線3600多萬人口將獲益。而在青藏高原,一座大橋的修建甚至關系到沿途百姓的生命安全。

2015年底,經過近4年的努力,迫龍溝特大橋順利合龍,標志著國道318線通麥至105道班整治改建項目全線貫通。

該橋全長743米,主跨430米,是西藏最大跨度斜拉橋。該橋成都側接“通麥天險”,拉薩側連“排龍天險”。建設者們不懼艱險,發揚“兩路精神”,戰勝了雨季飛石、泥石流、滑坡和塌方等自然災害,讓通麥天險14公裡“死亡路段”成為歷史。

“中國造”橋梁連通世界

2015年12月12日,孟加拉國帕德瑪河畔的MAWA鎮,萬余民眾和中外建設者共同參加了帕德瑪大橋奠基儀式。海外媒體以“中國為孟加拉人民搭建‘夢想之橋’”之類的贊語,予以特別關注和報道。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中國參與相關國家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智造”的中國橋也大踏步邁向世界。它們之中,有些已經成為當地地標性建筑。

僅最近幾年,就有很多中國建造的橋投入使用,世界橋梁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身影”。

2013年9月,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正式通車,這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梁中技術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

2014年3月,馬來西亞檳城第二大橋舉行通車典禮,標志著東南亞地區最長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2014年12月,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已成為一道橫跨多瑙河的風景﹔

2016年4月,東非最大斜拉式跨海大橋——基甘博尼大橋開通運營,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橋……

如今,“中國造”橋梁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中國建橋人奮戰在世界各地。“中國造”橋梁跨越天塹,連通世界,正在成為一張響亮的“中國名片”。(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齊中熙)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