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雪域邊關有個幸福的“家”——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紅其拉甫邊防連衛國戍邊紀實(三)

2017年06月07日14:02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雪域邊關有個幸福的“家”

“戰友是夢,睡也思念﹔戰友是魂,嵌入心田﹔戰友是緣,一世相牽﹔戰友是路,越走越寬……”戰爭年代的戰友,是出生入死的伙伴﹔和平年代的戰友,更珍惜彼此之間那份真摯、融洽、親密無間的友誼。4月下旬,記者在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紅其拉甫邊防連採訪,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戰士們交流時,聽到了一段段他們在雪域高原用刻骨銘心的軍旅情演繹出的動人故事。

“死亡之谷”戰友肝膽相照

紅其拉甫邊防連是一支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模范連”的榮譽連隊。由於常年駐守雪域邊關,連隊官兵時刻要面臨各種復雜的斗爭和艱苦環境的嚴峻考驗。尤其新兵上任,第一次出任務難免會驚心動魄,有些任務難度更高,還會危及生命。因此,老兵帶新兵、前輩幫后輩,是建連以來的一個傳統。

戰士們對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巡邏任務印象最深刻。張浩岩在一次巡邏中一不留神踩到一塊鬆動的石塊,他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右手掌被劃開一道長長的口子,鮮血直流。幫他包扎過后,指導員、副班長帶領他走過崎嶇山路,一路上不停囑咐他如何調整呼吸,如何穩步前進。最終,張浩岩手腳並用爬到點位。凝望著石塊標記的點位,想起一路上的艱辛和戰友們的陪伴,張浩岩向點位敬了一個庄重的軍禮。

周航琦也忘不了巡邏中經歷的“峽谷驚魂”。一天,巡邏隊伍來到一處冰雪覆蓋的狹窄彎道,左側是深達20多米的亂石溝,右側是陡峭的山坡,馬蹄踩在冰雪上發出向下打滑的聲音。就在這時,周航琦的馬前蹄滑了一下,他從馬背上滑了下來,一隻腳被套在馬鐙裡,人和馬往懸崖邊滑去。指導員王烈飛見狀后飛身下馬,扑到軍馬前,拼命拽住周航琦的手,幸虧這匹馬自救能力強,掙扎幾下終於站了起來,周航琦挂在馬背上深吸了一口氣……

無論你是新兵還是老兵,無論你的能力強弱,在紅其拉甫這個“死亡之谷”淬煉成鋼,完成戍守邊關的重任,都離不開戰友們的互相扶持,離不開前輩們的悉心教導和挺身而出。正是這樣的生死相依、肝膽相照,雪域高原上的戰友情才顯得更為深厚和珍貴。

營造溫馨連隊“大家庭”

近年來,連隊營地吃、住、行各方面條件越來越好了。這有賴於國家對邊關戰士們的關懷照顧,還因為戰士們將連隊當作自己的家,一心一意愛這個家。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刻苦鑽研、發光發熱,把連隊建設成了一個充滿溫暖、充滿活力的“大家庭”。

楊建剛是連隊裡的多面手。從上等兵開始他就一直負責連隊溫棚的種植。他笑稱“鋤頭就是我的槍”。高原的特殊環境讓種菜成了一門深奧的學問,溫度、濕度、日照時間都要拿捏得剛剛好。訓練之余,楊建剛找來書籍仔細研究,親自去溫棚收集數據。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摸索出管理溫棚的秘訣,戰士們吃到自己種的蔬菜別提多高興了。今年,楊建剛和戰士們又在溫棚裡種了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和花卉。小小溫棚為戰士們的家帶來綠色,帶來生機和活力。

王統忠是司爐工。來到連隊第一天,看到前任司爐工正一個人艱難地向營區外拉煤灰,他連忙上前幫忙。他立志要成為“一個帶給戰友們溫暖的人”。第一次值班,為了保証戰士們在溫暖的營房入睡,王統忠一晚沒合眼,生怕火滅了。摸清規律后,王統忠每天8時便起床洗漱,5分鐘解決個人問題后便開始清理煤渣、填煤,顧不上鍋爐房機器轟鳴、灰塵噪音、憋悶的潮氣和指甲縫裡永遠清理不干淨的黑煤渣,把爐火燒得旺旺的,是除了訓練以外,王統忠最在意的事。他說:“戰友們帶給我溫暖,我要加倍還給他們!”

現在,連隊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電、暖等各崗位都有專人值守,很多戰士已經成為各個崗位的“專家”。為給戰士們在工作、生活上創造更好的條件,連隊還組織開展了“練好基本功、當好帶兵人”活動,加強創新理論、現代科技、科學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宣傳教育,更好地服務部隊建設。同時,通過舉辦聯誼活動,設身處地為戰士們解決找對象難、親屬探親難等問題。此外,連隊還為戰士們開辦了計算機操作、英語學習、電器維修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幫助戰士們成長成才。

雪域高原見証溫暖與眷戀

有人說,“如果你恨一個人,請送他來紅其拉甫﹔如果你愛一個人,也送他來紅其拉甫。”時任連隊司務長的劉彥昆聽說自己被派往紅其拉甫邊防連時,內心有點抗拒。本著試試看的態度他來到了連隊,沒想到,比高原反應更刻骨銘心的,是戰士們敲鑼打鼓熱烈歡迎他的“意外”陣勢。劉彥昆既感動又尷尬,自己的不情願與戰士們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從那以后,劉彥昆在全連戰士的支持和幫助下,成了連隊勸不走的“大管家”。如今再回連隊,劉彥昆還是習慣性地走進炊事班關心戰士們的伙食,走進連隊大院,看看他曾熟悉的那些家當。

在連隊裡,窮人家的孩子早適應,富二代、獨生子則常要經歷“陣痛”。今年23歲的李文沛家境優越,從小被家裡嬌生慣養。剛入伍時他體重達190多斤,進了連隊便得了“小胖”這個外號。剛入新兵連,李文沛體能成績就拖了全班后腿,加上他在家養成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很快就引起班長的“特別關注”。班長、連長、指導員輪番陪伴“小胖”“加餐”訓練、幫他控制飲食、為他做心理引導……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小胖”有了全新變化:體重降到160斤,各項體能達標,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小胖”還自學了繪畫、二胡,未來他還立志要學習寫作、書法,生活學習態度有了大轉變。家裡心疼他,勸他換去別的連隊,“小胖”卻表示堅決不離開。

謝銘軍剛來連隊時極不適應環境,性格孤僻不與人交流,經過軍醫楊善文的心理引導后,漸漸打開心門,變得開朗起來﹔蔣利葵被戰友們為他准備的18歲生日慶典感動得熱淚盈眶,軍營成人禮成為他心中難忘的記憶﹔田壯性格急躁,剛入伍時動不動就撂挑子不想干,在指導員和連長的耐心幫助下,田壯成為連隊裡一專多能的多面手……

之所以連隊能留住人,還因為這裡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工作再忙,每月也要為戰士過一次集體生日﹔新兵下連前半月,執勤全由老兵承擔﹔有人生病,大家都爭著陪護、喂藥、送飯﹔巡邏歸來,總有戰友幫忙卸裝具、遞熱水……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給戰士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讓連隊成為溫暖戰士們的家。

帕米爾高原的雪山、白雲、草地、牛羊,見証著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友們之間的純粹感情。雖然這裡全年8個月都處在寒季,但戰友之間的深情,溫暖著彼此的心。這樣溫暖又溫馨的家,誰又忍心離去呢?(記者/劉婷)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