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09:38 來源:湖南日報
初夏的陽光,撞上大地魔法般盛開的巨大花朵。似乎果真有一隻上帝之手,在青山綠水間擺上這一組高低錯落的碗碟瓶罐。大面積的圓潤曲線裡,鑲嵌著繁密的五彩小色塊,紅,黃,淺白,如火,如土,如瓷……
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俘獲人心的第一眼,就是這組中國陶瓷行業規模最大的現代建筑群。因其鮮明的創新風格,人們又為其命名“醴陵瓷谷”,以致敬著名的創新之地硅谷。
“我們從幾十個競標的方案中,選中一家全球知名的意大利建筑事務所的設計。這是陶瓷博物館,這是國際陶瓷展覽中心,也是一站式陶瓷體驗營銷平台……” 6月2日,醴陵瓷谷負責人、醴陵瓷谷美術館館長羅堅從這座魔幻的五彩城堡一路穿過,如數家珍。
與這組現代風格建筑相呼應的,是即將於9月28日亮相的“瓷器口”,一條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明清風情街。5幢明清古建筑都是從江西、福建等地平移而來的“真家伙”。包括江西清代最后一位狀元劉繹的狀元樓,曾國藩率湘軍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時所住的追遠堂。“通過這些有身份証的古建筑精品展示陶瓷文化、建筑文化,更可信、可感。 上海世博會湖南館主體裝置‘魔比斯環展示系統’也會永久落戶這裡。”羅堅說。
8年前,金東資本(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決定建設醴陵瓷谷時,爭議頗大:投資幾十億的大項目,為什麼放在這個小地方?回報周期太長了。
“我生於斯,長於斯,對家鄉的陶瓷,從未忘懷。這個項目首先不是關乎投資回報,而是關乎我作為一個醴陵人的家鄉情懷。醴陵的發展,需要一個以陶瓷為載體,融合資本與實業、傳統與創新、科技與藝術、文化與旅游的綜合性平台。”
2016年11月16日,佔地面積650畝,總投資27億元的醴陵瓷谷正式開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辦的國際陶瓷名家邀請展,也同時開展。面對來自全球18個國家的51位藝術家和眾多嘉賓,吳向東如此夫子自道。
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但目前全球頂尖的陶瓷品牌,沒有一個來自中國。醴陵有千年瓷業歷史,釉下五彩瓷更是歷史輝煌,但現在醴陵瓷器卻常被誤認為產自景德鎮。在羅堅看來,這些都是“很尷尬”的事,中國陶瓷包括醴陵瓷迫切需要人才、技術包括品牌推介等全方位的創新升級:“創新首先是看你能不能想得到。瓷谷是個打破常規,多功能多層次多產業的聚合體,就是想樹立一個創新標本,吹一點新鮮的風。哦,原來陶瓷還可以這樣做。”
在瓷谷的大師展示區, 來自台灣的女畫家關蘭,正邀請觀眾欣賞一組高足瓷杯潤如玉彩如虹的獨特魅力。年過花甲的關蘭幾年前迷上醴陵瓷,干脆在醴陵定居。她覺得醴陵瓷谷最厲害的就是眼光高,觀念新:“中國陶瓷業目前普遍存在同質化競爭等陋習。它能不能真正有國際競爭力,一走出去就讓人眼睛一亮?其實考驗的是中國陶瓷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精神。瓷谷為此鋪了路。”
目前,醴陵瓷谷已承辦了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湖南(醴陵)陶瓷博覽會等10多個展會,累計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獲得國家工業旅游創新獎。同時,累計培訓文化創意和設計人才200余人次,研發設計新產品50余款,申報專利20余件,榮獲“2016年中國湖南旅游商品大賽”金獎。
2017年5月18日,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獲得湖南省首屆文化創新獎。羅堅對此很清醒:“我們還需要時間。創新不僅是標新立異,更需要執著堅持的工匠精神,把事情做到極致。這恰恰是當下最缺乏的。”
在中國陶瓷史上,湖湘的泥土與火焰,骨子裡就流淌著強大的創新基因。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出現在道縣玉蟾岩﹔唐代長沙窯首創釉下彩繪工藝﹔清末民初,鳳凰人熊希齡與醴陵人文俊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醴陵辦公司開學堂。他們劃時代的創新之舉,不僅在技術上首創多色釉下彩繪,更將中國千年傳統瓷業帶進現代化的潮流,實現飛躍式的轉型升級,堪稱開創中國陶瓷新紀元。
千年古窯的創新之火,在湖湘大地從未熄滅,而是更加炫麗多姿。(記者 肖欣)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