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 慧
2017年06月05日15: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的浙江,一次次開啟從無到有的大膽探索,一次次扛起領風氣之先的先鋒擔當,始終保持全國經濟增速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賦予浙江“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要求。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浙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為引擎,努力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制高點,贏得新優勢。
2016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車俊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倡導提出,要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他在今年1月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進一步提出:到2017年年底確保實現“最多跑一次”覆蓋80%左右的行政事項,基本實現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
4月27日,省委書記車俊在安吉調研時強調:“當前特別要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群眾最渴望解決、最難辦的事情上再加勁、再提速,努力把這項改革打造成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塊金字招牌。”
“最多跑一次”的承諾,體現了浙江黨委政府的責任擔當,展示了浙江的自信與開放,表達了浙江“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獲得感最強省份”的決心。省委書記車俊強調,這項改革是浙江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的再深化再推進,是新階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優化發展環境、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繼續創造和保持市場經濟活力的重要舉措。
積極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各地發揚鐵軍精神,立即動起來、改起來,以政府的簡政放權實現高效率、高品質、高標准的政府服務,換來群眾的好口碑、企業的好體驗、發展的好環境。
浙江有條件有能力
實現“最多跑一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加快推進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浙江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動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改革。
近幾年來,浙江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累計取消和下放了13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厘清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邊界,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各級政府辦事效率明顯提升,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
在總結“四張清單一張網”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提出,要緊緊圍繞讓老百姓和企業有更多獲得感,用老百姓“去政府辦事方便不方便”的語言,表達政府自身改革的深化。
2月10日,時任省長車俊主持召開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題會議,並親自擔任推進“最多跑一次”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協調小組組長。
2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啟動“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工作。全省分兩批完成“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公布工作,59個省級單位梳理958項,設區市本級平均梳理1002項,縣(市、區)平均梳理862項。
2月20日省政府出台《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改革思路,確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四天后,省政府召開第九次全會,部署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浙江代表團開放日上,針對媒體記者 “‘最多跑一次’真的能做到嗎?”的提問,車俊有力回應:浙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前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下的基礎,有政務網和大數據的技術支撐,有嚴格的制度保障。通過流程再造,“浙江有條件實現、有能力實現,而且一定要實現!”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國范圍引起了高度關注。
從群眾最渴望解決、最難辦的事情上改起,浙江全面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次”旨在實現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要求時,能夠少跑、跑一次甚至不跑,實現一次性辦成事。“最多跑一次”表面上看只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的次數,實質上是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升級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給。
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縱深推進,勢如破竹。
打造政府
服務群眾的友好界面
“最多跑一次”首先圍繞行政服務中心這個群眾和企業找政府辦事的主要場所來展開。讓群眾到政府辦事,隻要入行政服務中心“一個門”、到綜合窗口“一個窗”就能辦成。
“一窗受理”,是行政服務中心分領域設置若干綜合窗口。群眾來辦事,無需到多部門或多窗口分頭跑,隻需將材料提交給綜合窗口,由行政服務中心進行全流程協調,按責轉辦。“集成服務”是各部門協同作戰,開展並聯審批、模擬審批、容缺預審、全程代辦等,為群眾和企業提供高效集成的政務服務。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實現受理與審批分離、審批與監督評價分離,改變當前部門自我受理、自我審批、自我評價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作為試點單位,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從去年9月20日開始實施此項改革。他們歸並整合了30個部門窗口,設置“投資項目審批、企業注冊登記、不動產交易登記、公安服務、公積金業務和其他綜合事務”共6個綜合受理窗口。
辦事群眾將材料遞進綜合窗口后,行政服務中心全流程協調,分類、轉交、辦理由信息跑路,通過部門協辦聯合辦,並借助快遞等服務,讓群眾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據統計,在“一個窗口受理”的事項,審批時限平均縮短2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
4月12日,省政府在衢州召開“最多跑一次”改革座談會,全面推廣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
為讓基層群眾少跑路,浙江還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向鄉鎮、村延伸。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代辦點,群眾不出鄉鎮(街道)甚至村(社區),就近可辦理“生育登記”、“食品經營許可”以及醫保社保資金發放等熱門事項。
目前,全省1300余個鄉鎮街道、140余個功能區都建成了政務服務網鄉鎮(街道)站,並有22.08%的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
以往,各部門都有自己的投訴舉報電話,號碼很多老百姓記不住,部門間還會相互踢皮球。
浙江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台,將各類非緊急的投訴舉報熱線統一整合到“12345”熱線電話。去年年底,全省11個設區市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台建設完成,群眾投訴舉報更加暢通,對辦理的滿意率也大大提高。與整合之前相比,全省11個設區市“12345”電話人工接聽量從月均29.7萬個增加到64.9萬個,增長了1倍多。
再造優化
政府內部管理流程
“最多跑一次”改革,既包括政府服務群眾前台界面改造,也包括后台政府內部流程優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等改革內容。
“一窗”的背后是“一網”。浙江基於政務服務網推進流程再造,積極擴大電子化應用,加快實現業務部門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的整合互通。
今年2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對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與應用、安全與保障等作出規范,用規章形式破解公共數據共享難的問題。
為推動數據共享應用,省政府辦公廳在3月下發第一批《省級公共數據共享清單》,向各級政府機關、行政服務中心先行開放29個省級部門、2600個公共數據項的共享權限。其中涵蓋全省人口、法人基礎信息和社保、民政等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專業資格証書、資質証照、信用信息等“干貨”。
規范電子文件的管理工作,推廣電子簽章,是打通“最多跑一次”后台的重要一環。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政務服務網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浙江政務服務網的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同時明確行政機關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辦結歸檔的加蓋可靠電子印章的電子文件與紙質文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與此同時,浙江依托政務服務網開發“綜合受理”專用平台、電子証照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電子監察平台等,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
一系列打破部門數據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的舉措,換來了群眾和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新昌縣應女士申請會計資格証,通過浙江政務網上傳了相關資料后,兩三分鐘后就收到申請提交成功的短信,通知她去縣行政服務中心領証,或者選擇用快遞簽收。這樣的辦事效率,讓應女士真切感受到政府辦事效能的提升。
今年3月,浙江地稅部門讓“支付寶”與“金稅三期”系統互聯互通,借助支付寶的刷臉認証技術,實現納稅人報稅“足不出戶、隨手即得”。納稅人登錄“支付寶”APP,隻需對手機眨眨眼,5秒鐘內通過實名認証。隨后填報相關數據,僅花三四分鐘就能完成12萬元個人所得稅的申報。
浙江省地稅局征管處工作人員說,3月1日到現在,全省通過支付寶完成或者查詢12萬申報的訪問總量達到266萬次。
以需求為導向,浙江從群眾和企業角度界定“一件事”,突出重點系統、重點事項優化辦事流程,制定辦事指南,提高辦事效率。
投資項目審批是企業關注的改革熱點。浙江優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推廣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建立“一家牽頭、統一受理、同步辦結、集中實施、限時辦結”工作機制,實現“多圖聯審、多評合一、聯合驗收”。並推行全程代辦制,作為實現“最多跑一次”的兜底保障機制。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浙江分領域分行業推進“多証合一”“証照聯辦”,解決“辦照容易辦証難”等問題。
比如對外貿企業,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受理,全程代辦”,在原“五証合一”基礎上,再將海關、商務、公安、出入境、人民銀行、貿促會六個單位的証(表)合到一本營業執照上,實現“十一証合一”。辦理這項事務,審批材料從56份減少到23份,全流程審批時間從30多個工作日縮短到6個工作日,跑腿次數從14次減少到隻需跑1次。
以群眾獲得感
倒逼各項改革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事項是否貼近群眾,還有哪些環節可以改進提升?3月8日,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陳鐵雄以普通群眾的身份到杭州市民中心,體驗不動產登記辦理究竟“順不順”。
“辦一本不動產証,有15個環節,群眾還要多次取號排隊。”換位體驗后,陳鐵雄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要求國土資源部門主動加強與住建、地稅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整改。
如今,15個辦事環節被整合為3個環節,房屋交易、稅收、不動產登記實行聯合窗口並聯辦理,實現“一次取號、一窗受理”。辦事群眾提交資料后,3個部門同時對資料進行把關,符合受理條件的統一出具受理單,實現房屋交易、稅收和不動產登記全流程“60分鐘領証”。
換位,是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浙江各地紛紛通過“換位體驗”和明察暗訪,查漏補缺,讓改革落到實處。
4月25日上午,杭州市長徐立毅以暗訪的身份,主動陪同在杭務工者高先生到市民之家公積金窗口,辦理公積金提取業務。這項看似簡單的業務,卻被告知需要開具無房証明,而開証明的房產檔案館卻位於開元路。群眾辦事要“多跑兩次”。
在現場,徐立毅責令相關部門立即改起來,深化流程再造,實現數據共享,爭取數據多跑路,切實提升政府辦事效率。
“最多跑一次”,是集結號,是沖鋒令。全省各地定目標,快行動。
2月10日,台州在全省各設區市中率先公布第一批2491項“最多跑一次”清單,涵蓋發改、經信、民政、公安等30余個部門。隨后,紹興、湖州、麗水、嘉興、衢州、舟山、金華、寧波、杭州、溫州等市都先后公布了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這些清單分別在當地媒體和浙江政務服務網上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最多跑一次”,“跑”出政府辦事效率的加速度,收獲了群眾滿滿獲得感。
紹興市柯橋區提出全程代辦制,企業不跑,讓代辦員跑。審批代辦員小宋僅用20多天就幫當地一家新投資的電梯企業拿到施工許可証。他說,隨著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區裡的審批代辦流程還在不斷壓縮。
台州市優化審批流程,群眾不跑,讓流程跑。新建商品房的買入、抵押登記全流程原本要13天,群眾跑四五次是常態。如今,變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批,辦理時間壓縮至5天,群眾隻需跑一次。
杭州市富陽區行政服務中心承擔起第三方全程監管職能:辦得慢,催著辦﹔辦不好,責任部門考評扣分。群眾對行政服務中心滿意度達99.98%。
擼起袖子加油干!“最多跑一次”再加勁、再提速。
今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將牽頭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專項督查,查找短板,督查清單落實情況,進一步倒逼政府自身改革。同時,還將對全省政務發展環境進行第三方評估,發布各地政務發展環境指數來評價、倒逼各項改革。
有理由相信,今年年底前,“最多跑一次”覆蓋80%左右的行政事項的改革目標一定能實現。“最多跑一次”必將用扎扎實實的改革成效帶來百姓、企業、政府的共贏局面,成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金字招牌,再創浙江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