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3日11:21 來源:河北日報
正定縣塔元庄村,與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長達30多年的深厚情緣。1982年至1985年,習近平同志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和書記期間,經常騎著自行車來這裡調研。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他兩次來這裡考察。塔元庄干部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老書記”。
30年彈指一揮間,塔元庄干部群眾牢記老書記的殷切囑托,發展農業、旅游業,走上了富裕之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發展農業產業化、養老市場化、旅游規范化,村子越來越美,日子越來越富。日前,記者走基層再次來到塔元庄,進大棚,訪農家,深切地感受到塔元庄干部群眾對總書記的深厚感情和由衷感激。他們都盼望著:老書記能再來今天更富更美的塔元庄看一看!
正定塔元庄,這個坐落在滹沱河北岸、有著500多戶人家的普通村庄,與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長達30多年的深厚情緣。
1982年至1985年,在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和書記期間,習近平同志經常騎著自行車來這裡調研,和村民拉家常、談發展﹔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他兩次到這裡考察,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老書記”。特別是2013年的那次考察,總書記為塔元庄指明了小康村建設的方向:把農業做成產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游做成規范化。
“塔元庄每向前走一步都是聽黨的話、聽老書記的話,這路子才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敞亮!”當了18年塔元庄村黨支部書記的尹計平,講起塔元庄30多年的發展,深有感觸。
“2012年以前,我們走的是老書記在正定工作時給我們謀劃的‘半城郊型’發展路子,日子漸漸殷實起來﹔到了這五年,我們瞅准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這是塔元庄大發展、快發展的五年。”
把農業做成產業化
“路上好走不?”一見面,塔元庄村村委會主任趙桂林就問記者。
“好走啊,路又平又寬。”記者駕車進村走的是一條叫堤頂路的鄉間公路,據說是今年5月1日剛剛建成通車的。
“這條路就是當年老書記騎車來我們村走的路,那時他可要走一個多小時呢。現在從縣城到俺們村開車隻要十分鐘,這下塔元庄離縣城、離市區更近了。”趙桂林笑著說,“全村人可都盼著老書記再來時,能順著這條路去滹沱河看風景哩。”
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時確立了“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思路。從那時起正定縣許多村子改變了糧食生產單打一的模式,有的搞蔬菜種植,有的搞畜禽養殖,有的走上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路子。趙桂林說,按照老書記的要求,就是要學會用自己的土地、勞力、資源,去叩開城市的大門。“為城裡人服務,掏城裡人腰包。”
塔元庄的農田比較分散,不能規模化生產,村裡也沒實力發展產業,集體經濟一直不溫不火。按照老書記給指的路子,村裡建起了養雞場、養豬場,往市裡送雞蛋、豬肉,日子逐漸紅火起來,在全鄉第一個通了自來水、搞了村庄規劃。
這五年,塔元庄深挖農業潛力,走上了發展現代農業之路。
2013年9月,河北省首家電子商務產業園——慧聰電子商務產業園在塔元庄村開通運營。慧聰塔元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隨之成立,建成了服務、展示、交易、孵化、創業、培訓六大中心。塔元庄還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村民自願入股,“農民”變成了“股民”。再以合作社為龍頭,將周邊幾個村子的流轉土地集中起來,利用當地水質好、土質好的優勢,種植綠色農產品,合作社統一收購,由慧聰公司統一進行產品設計、包裝和銷售。
“我是塔元庄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我為塔元庄大米、面粉、牛蒡酒代言!我們保証質量、安全可靠!”在慧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大廳,尹計平為塔元庄牌產品代言的展板十分顯眼。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生產商、銷售商、產品特點、品質一目了然。
塔元庄的農業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農產品效益成倍增長。如今,“塔元庄”的農產品,暢銷京、津、冀、魯、晉、豫等多個省市。到2016年底,塔元庄村集體收入超過1000萬元,固定資產過3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9萬元。
把養老做成市場化,把旅游做成規范化
塔元庄有四個超市,最火的一家是向陽路上的塔元庄超市。2013年總書記來塔元庄視察時,曾在這個超市了解農村流通市場供應和產品質量情況。超市老板李計栓說:“總書記的叮囑咱可一直沒忘,這兒所有貨品統一由河北瑞天公司配貨,保証讓老百姓放心。”
正聊著,有兩個村民來辦業務,一個交電費,一個交車險。“我這裡現在是實體店和網上一起互動,有了電子商務和村郵樂購,村裡人購物、交費都十分方便。”李計栓說。
大街上,幾位老人正在歇著嘮嗑。章同兵今年71歲,身體很硬朗。當年總書記來村便民服務中心時,就是他率先喊了一聲“老書記好”!
記者了解到,現在村裡80歲以上的老人有50多位。按著老書記當年的設想,塔元庄真的把養老做成了市場化,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機構為依靠,為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村裡已籌建了健康體檢室、衛生服務站、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書法室、老年大學、橋牌室等老年服務設施。
2014年,塔元庄又引進了光彩金居養老服務工程,提供異地休閑養生養老。近兩年的春節,唐秀英老人都是在三亞過的。“人家啥都給安排好了,住得舒坦,錢花得還不多,以后隻要我還能動,每年都去!”
塔元庄還探索利用本村村民多余的房子作為養老用房,為社會老年人提供租住服務。這樣既有效解決了資源閑置問題,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該村村民轉租房子已達300多套。
正定是旅游大縣,有四塔八大寺。塔元庄沒有塔,沒有寺,但毗鄰石家庄市滹沱河一號水面。經過石家庄市的多年建設,目前滹沱河一號水面已形成水域面積300萬平方米,河北岸景觀大道兩側栽植著法桐、玉蘭、白蠟等,草坪面積達12萬平方米。
今年下半年石家庄市將召開首屆旅發大會,塔元庄是重要的分會場之一。目前,滹沱河北岸的河灘地上,栽植了2000多畝的林帶,打造森林公園,還在建設全國最大的室內水上運動項目……塔元庄博物館、購物中心、演藝大舞台和星級酒店也正在謀建之中。
7月,集農業生產、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在塔元庄就要開門迎客了。1萬平方米的聯動智能溫室,100畝的農事體驗園,十幾座日光溫室大棚,讓省會市民開車用不了1小時就能在這裡體驗稼穡之樂。
讓我們的黨有力量
日前,河北省黨代會選舉產生了出席黨的十九大的代表,尹計平光榮當選。從省城開會回來,村民唐秀英拉著他的手說:“尹書記,你去北京開會時,要是見著了老書記,可記得給咱們捎句話,就說大家伙兒惦記他,他要是有空了,再回來看看,我給他做燒餅、熬大鍋菜!”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河北省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來到塔元庄。唐秀英作為村民代表在座談會上發了言。“當時我說教育實踐活動非常符合老百姓的心願,但要真正取得實效,也得發揮老百姓的監督作用。總書記夸我說得好呢。”
今年已滿60歲的唐秀英,從2月起開始每月領200元養老金。去年,她的兄弟媳婦得了健脾瘤,省裡的大醫院都說治不好了。尹計平聽說了,到處求醫問藥,后來聯系到一名老中醫,讓她免費喝了半年多的中藥,現在竟然好起來了。說起這事,唐秀英感動得直抹淚兒。
唐秀英說,如今,物業費、暖氣費、水費、電梯費全由村集體承擔,天然氣每年每戶補貼700元,有線電視、醫療費用、農合農保集體承擔一半。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村裡全給上著。99%的村民都住進了樓房。村裡還建了醫療室、村民活動中心,日子越過越舒心。
“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十分重要,隻要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都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都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很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很有力量,黨的執政基礎就能堅如磐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塔元庄干部群眾座談時說的一席話。
塔元庄兩委一班人把總書記的話牢牢記在心上,通過共產黨員示范戶帶路、開展“我家有黨員、鄉親向我看”活動、發放便民服務連心卡等,把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落實到生產和生活中。
尹計平說,當干部就要像老書記當年騎車來村裡一樣,和老百姓不隔心。村裡修路、改水、改廁,兩委干部齊刷刷變成了義務泥瓦匠,下雪刮風,又成了義務清潔工,有時還要“客串”司機、搬運工、保安員、管道修理工等角色。
新農村建設中,舊房怎麼拆、新房怎麼分,是個難題,村兩委一班人拆房先從自家拆起,分房時打破“抓鬮”慣例,按照先村民、后黨員、最后是兩委干部的順序挑,400多戶分完,沒有引起任何紛爭。
省級新民居工程示范村、省文明先進示范村、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塔元庄村集諸多榮譽於一身。2016年“七一”,尹計平從北京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獎牌。
“我要把塔元庄現在的樣子都拍下來,去北京出席黨的十九大時,找機會給老書記看看咱塔元庄的這五年!”尹計平說。(記者 張文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