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組軒
2017年06月02日13:5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聯系群眾,根本在服務群眾。為破解部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浮在面上”“蜻蜓點水”等問題,推動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2013年以來,內蒙古土右旗實施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456”工作法,找准了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切入點,形成了“用制度追著干部跑、讓干部圍著群眾轉”的長效化機制。
“‘456’好啊,旗裡的、鎮裡的包村干部隔三岔五就來看我們,誰家有人病了,誰家有困難了,村裡的情況他們都了如指掌,一些孤寡、殘疾人家裡,他們更是跑得勤快,這樣的干部和親人沒兩樣!”說起“456”工作法,內蒙古土右旗王光亮村村支書許佔秀頻頻豎起大拇指。
許佔秀口中的“456”工作法,是土右旗2013年開始實施的以“四進家門”“五措梯進”“六個一遍”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法。“四進家門”即政策宣講進家門、解決問題進家門、幫困帶富進家門、群眾評議進家門﹔“五措梯進”即發卡征集問題、日記分析問題、建賬梳理問題、專辦解決問題、入檔考核問題﹔“六個一遍”即每月走訪一遍村(居)“兩委”班子、每季度走訪一遍幫困對象、每季度走訪一遍特殊群體、每半年走訪一遍模范人物、每半年走訪一遍工商個體戶、每季度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實情況。
4年來,土右旗76個部門、單位包聯201個行政村,3800余名黨員干部與4100戶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累計發放“黨群連心卡”“征求意見卡”70多萬張,建賬梳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綜治維穩在內的6大類6250項民情事項全部辦結。干部走下去了,困擾群眾的問題解決了,干群關系更貼近了,黨群關系更密切了。
“有了‘456’,吃穿不用愁”
“有了‘456’,吃穿不用愁”。如今,這句朴實無華的順口溜,已經成為土右旗群眾共同的心聲。
今年60歲的土右旗溝門鎮威俊村村民王保元是一名智力障礙病人,沒有生活來源,靠80多歲父母親的老齡補貼生活,是村裡的特困戶。4年前,“456”工作法開始實施以后,溝門鎮黨委書記韓海東了解到王保元的情況后,與之結成了幫扶對子,在以鎮政府名義幫扶外,自己又拿出資金給予幫助。駐村干部張志強幫其協調相關部門,經過王保元本人同意后申請成為“五保戶”,讓其住進了敬老院,緩減了其父母的生活壓力,切實解決了王保元的后顧之憂。
“干部們幫王保元免費住進養老院了”,這個小小的事跡曾在土右旗傳為美談,也讓廣大干部深切地感受到,隻要俯下身子干,就能贏得群眾的信任肯定。
明沙淖鄉賀成泉村位於黃河北岸。俗話說“靠水吃水”,但村民不但沒有吃到“好水”,反而深受水患之苦,道路翻漿、土地鹽鹼,戶均居住面積不足30平米,全村80%以上是危舊土房,“太窮了,別村的閨女都不願嫁到我們村裡來。”
2016年5月15日,對於賀成泉村村民來說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全村第一批50戶人家告別百年破舊老屋,搬進了紅頂白牆、寬敞明亮的新磚瓦房。“456”工作法實施以來,明沙淖鄉鄉政府整合各級各類幫扶資金2000多萬元,政府拿大頭、群眾籌資籌勞,對賀成泉村進行了整村新建,每戶分到總面積150多平米的新居,並配套了路、網、電、水等設施,一舉改變了賀成泉村的面貌。
如今,在土右旗,像賀成泉村這樣的新農村,比比皆是。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啟動以農村牧區危房改造等十項惠民工程為內容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土右旗把“十個全覆蓋”工程與“456”工作法深度融合,確定產業帶動型、新村建設型、特色集鎮型、整村改造型四種美麗鄉村建設思路,使土右旗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提升。
“前些年干部送米送面送油,過年家裡有了熱乎氣兒﹔這兩年鋪路蓋房修廣場,村裡有了城市味兒。有了‘456’這個法寶,咱農村人天天過年吃餃子。”跳著廣場舞的賀成泉村村民王慧開心地說。
“有了‘456’,致富不用愁”
吃穿不愁了,致富就有了盼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后,土右旗及時調整思路,瞄准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幫扶方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確保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幫扶干部幫著我們村發展旅游業,來玩的游客多了,杏兒、蘋果也不用自己出去賣了,又省事又賺錢。”金秋九月,土默川平原瓜果飄香,沙圖溝村農民賈有聲的果園裡前來採摘的游客絡繹不絕,賈有聲的腰包也一天比一天鼓。
“聯系服務群眾也要講方法,要讓幫扶工作‘適銷對路’,幫到點上、扶到根上。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給水解渴’,要多做些‘挖井引源’的事!”推行“456”工作法近四年,土右旗委組織部部長趙錚深有感觸地說。
“開個農家樂,在家裡就把錢掙了,比在城裡強多了。”2015年,常年在包頭市區打工的賀成泉村農民丁海元看到村裡的農家樂、漁家樂發展得如火如荼,辭掉工作回到村裡,也做起了農家樂。
“沒有產業支撐新農村就沒有靈魂。我們要把賀成泉村打造成黃河沿岸的一顆明珠,讓昔日的魚米之鄉重現輝煌,讓賀成泉村群眾早日奔小康。”明沙淖鄉黨委書記孫建磊描繪的賀成泉村發展精彩畫卷如今已成為現實。2015年,包聯單位土右旗水務局幫助賀成泉村引進總投資500萬元的黃河漁家接待中心項目,佔地4.3畝,可一次性接待游客500人﹔輻射帶動村民成立了10余家農家樂、漁家樂,建成存欄1萬頭的肉羊養殖小區。同時,建成“賀成泉黃河野生魚垂釣中心”,組織舉辦“第一屆全國黃河旅游文化節”,一時間,賀成泉村人頭攢動、風生水起……
“456”工作法推進以來,土右旗包聯縣級領導、部門、單位圍繞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建立黨員干部包聯項目責任制,形成黨員干部引領培育一批農牧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一批產業基地、帶動促進一批村民增收致富、做大做強一批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四個一”工作機制,進而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格局,切實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和村民自我發展能力,為精准脫貧夯實產業支撐。目前,該旗已建成萬隻肉羊養殖小區82個,蔬菜保護地面積5萬畝,建成大雁灘採摘園、沙圖溝、美岱橋等高標准農家樂項目16個,累計辦理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事項1239項,佔所有民情事項的30%。
“有了‘456’,干部村裡走”
“海剛、慶華”,薩拉齊鎮王光亮村70多歲的張培紅老人喊著鎮黨委書記雷海剛和鎮干部張慶華的名字,那叫一個親切。“他們老來家裡看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跟他們不見外!”
“不見外”,是土右旗推行“456”工作法以后,干群關系魚水情深最朴實的表達。干部挨家挨戶發放征求意見卡、黨群連心卡,走家進戶幫著村民解決問題、扶貧濟困,逐村逐戶規劃產業、謀劃致富,“有了‘456’,干部村裡走”,成了近四年來廣大駐村干部的常態。
“形成如今這種局面,關鍵在於我們建立了一整套‘用制度追著干部跑,讓干部圍著群眾轉’的機制。”土右旗委書記武二斌認為,權責相稱包聯、考評杠杆發力,是確保干部聯系服務常態化、長效化的“法寶”。“456”工作法實行公開承諾、群眾簽字,定期通報、入檔考核等10項制度,把工作成效的評判權交到群眾手上,建立起以群眾滿意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滿意度測評佔考評賦分權重的65%﹔剛性應用考評結果,對連續兩年排名后10%的7名包聯干部予以免職,對排名靠前的13名干部提拔使用。
干部上門辦事,辦好了群眾簽字。近三年時間,95000多名群眾在干部的民情日記上一次又一次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過去,干部包村、包片工作雖然也搞,但沒有‘456’工作法推行得這麼細致深入。現在進村入戶的時間多了,感覺和群眾的距離拉近了很多,感情也貼近了很多。”這是土右旗薩拉齊鎮黨委書記雷海剛的心聲。不僅如此,土右旗還不斷加大基層黨組織的硬件建設力度,2016年,土右旗新建、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96個,全旗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達到200平方米以上,達標率100%,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提升。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由土右旗委組織部提供)
包聯部門幫助村民種植改良品種后,小麥長勢喜人。
靠貼息貸款發展養魚業的賀成泉村貧困戶在網魚准備銷售。
土右旗委組織部考核辦干部與村“兩委”成員探討發展黨員程序。
土右旗人民政府辦公室綜合科副科長入戶征求意見。
土右旗薩拉齊鎮花苑園社區工作人員為群眾解答養老政策。
相關專題 |
· 《中國組織人事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