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大棚裡的“致富經”

2017年05月31日08:46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大棚裡的“致富經”

  滿洲裡的5月,乍暖還寒,孫春龍的蔬菜大棚裡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很多老客戶早早就打電話跟我預訂香瓜和西瓜了,綠色食品不愁銷路。”早上4點鐘,孫春龍就起床了,他從一個大棚走進另一個大棚,看著細長翠綠的藤蔓笑容可掬地說。

  作為滿洲裡市東湖區曾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原本僅靠種地務農維持生活的孫春龍,借著“旅游+扶貧”新模式的東風,加上自己的踏實肯干,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當地的現代農民企業家,不僅是東湖區二卡大棚種植的帶頭人,更成了脫貧致富的典范。

  孫春龍的老家是黑龍江省肇東市人,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爺爺到滿洲裡支援農業,全家便一同移居,從小他就跟著爺爺學種菜。“2008年剛剛開始搞大棚建設的時候,我就想到這個應該有很好的發展,還用自家的土地換了別人家不種的大棚,專搞特色瓜果種植,供人們採摘。我種的是各種瓜果,有黃瓤的、紅瓤的,黃皮的、黑皮的、紅皮的,還有香瓜、哈密瓜、伊麗莎白等品種,草莓和葡萄是剛起步。”說到自家的大棚,孫春龍滿臉的喜悅,“目前,我有冷棚27個,暖棚7個,一年收益二三十萬。”

  “一座冬儲窖、二層度假村、三片種植區。”對於孫春龍來說,既有冬儲窖又有種植區是他最滿意的發展規劃。孫春龍就像夸自家的孩子一樣說道:“今年魚塘也馬上竣工了,這樣我的產業就更大了。來我們採摘園裡吃的蔬菜都是無公害的,吃的雞鴨鵝都是自家養的,吃的魚也是我們池塘裡養的,孩子可以採摘,老人可以垂釣,年輕人可以燒烤聚會。”

  孫春龍勤勞致富后,沒有忘記自己的鄰裡鄉親,他看見鄉親們還很貧窮,便產生了讓大家都富起來、改變鄉村貧窮面貌的想法。滿洲裡市扶貧辦與東湖區管委會、新開河鎮政府共同探索、研究發展“旅游扶貧”和“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結合東湖區地緣優勢及實際情況,決定將孫春龍的禧龍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試點企業,將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到企業,讓返貧、新增及暫沒有實現穩定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當股東,每年根據注入資金情況為所吸納貧困戶股民進行股息分紅。從此以后,孫春龍的公司開始吸納貧困人口入股,主動為貧困戶進行現代農業技術指導,並提供了部分就業崗位,長此以往,不但帶動了周圍村庄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提供工作的機會和發展的平台,也積極推進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5月18日,剛給20名貧困戶發放了‘資產收益扶貧分紅’4.4萬元,人均2200元。”孫春龍說,“這些都得益於‘旅游扶貧’和‘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

  惠民生、促和諧。僅2016年一年,滿洲裡市就制定精准幫扶措施118項,26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記者手記

  “幫扶,就從鄰裡鄉親開始。”採訪中,這是孫春龍說的最多的話。作為一名80后,作為一位農民的孩子,孫春龍成為滿洲裡市東湖區二卡村的新農民,他不但靠新思想新技術富了自己,還借著新政策幫左鄰右舍一起脫了貧。而這一切都與滿洲裡市政府積極對接興邊富民工作,創新工作思路,靈活運用自治區全域旅游和邊民互貿政策優勢,打造精准扶貧新平台是分不開的。今天的滿洲裡,全市各部門各單位都創造性地提出了“互貿+精准扶貧”工作思路,立足工作職能,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協助滿洲裡市政府打通扶貧攻堅工作“最后一公裡”。(李玉琢)

(責編:黃瑾、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