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攻堅

比石頭還硬的人 比石頭還硬的志

一條無名隧道和一群太行“新愚公”

孫慶玲

2017年05月31日11: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河北省淶源縣塔崖驛鄉北鋪村通往外界的路有兩條:一條要翻山越嶺,用當地人的說法叫“翻大梁”﹔另一條是穿過一條隧道。

隧道長315米、寬4米,開通於2004年,至今沒有名字。這條隧道的牆壁上凹凸不平,路面坑坑窪窪,乍一看像是個山洞。

雖然簡陋,但這條隧道是北鋪村村民走出大山的一條生路,也是他們從貧困中突圍的一步。

隧道口隻有一塊提醒“隧道危險,注意安全”的藍底白字招牌。沒有任何碑文記載這條無名隧道的來歷。

被圍困的生活

在隧道打通之前,北鋪村被太行山脈的道道“大梁”圍困著。

北鋪村是淶源縣23個省級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人口達67%。村民人均耕地約1畝,非農忙時節就上山挖藥材、砍柴、採果子,再沿著幾代人踩出來的小道翻過大梁,去鄉鎮上賣了換錢。從村到鄉鎮一個來回,腿腳利索的年輕人也要走6個小時。

北鋪村有過多次修路的嘗試。1987年,村裡修整出5公裡長的盤山路和河床路,但因坡度大,山洪一來,路就被沖垮了。思前想后,北鋪村黨支部書記王玉格在2000年4月想出了一個辦法——打隧道。

5個月后,在一個叫“葦地溝”的地方,崩了第一響“開山炮”。

村民們把一座約10米高的山鑿開,辟出條80米長、6米寬的卡溝,通往擬定的隧道口。“人活著不就是要爭口氣?大梁也得掏出隧道。”王玉格說。

村民艱難修路

最初,淶源縣扶貧局撥了5萬元啟動資金,可開完卡溝就所剩無幾了,王玉格又到淶源縣交通局申請資金。

該局又從緊張的財政經費裡擠出5萬元,並給村裡配了測量人員。

不同於卡溝,打隧道是個危險的技術活兒,王玉格從村中挑了12名精壯漢子做主力,潘軍是其一。

潘軍當過兵,干起活兒來是把好手,一錘子砸下去,鋼钎能在石縫中鑽進約1厘米,但潘軍的手也常被震出血。鋼钎鑽出六七個炮眼后,再塞進炸藥進行爆破。等炸藥的硝煙散去,排險人員確認洞中無碎石鬆落后,潘軍和其他清渣人員跟進,用推車將碎石運出來。

有時,大伙兒連著干上一天一宿。實在累了,潘軍拄著鐵鍬或躺在石頭上瞇會兒,餓了就吃些干糧,在洞中接些涼水喝……盡管如此,一天僅能打進1米多。

2002年6月,意外發生了。村民趙樹江在洞中清理碎石時,被鬆落的石頭砸中頭,嚇壞了在場的人。由於傷勢嚴重,必須進行手術,但4萬元醫療費讓趙樹江的家人犯了愁。無奈之下,王玉格與村民商議將村中一處林場對外承包,籌款45001元。“承包人說我們連一塊錢也看在眼裡。”北鋪村村委會主任張書賢說。

把“笑話”變成現實

2002年7月,隧道打進約170米時,由於資金緊缺,不得不停工。“洞打了半截,你這笑話夠念叨好幾輩子咯!”村裡有人嘲笑王玉格。

停工后,王玉格心裡苦,“苦得說不清”,他甚至想過搬進山旮旯裡去隱居,“啥也不再想不再管”。

“但老百姓都在等著呢,不打通怎麼辦?還像以前那麼活?”王玉格和張書賢“轉著圈”到淶源縣扶貧局、交通局、水利局等多處籌錢。

最初兩三次還算順利,每次都能拿到2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金額。但次數多了,便沒人再理睬他們。后來,王玉格再去淶源縣扶貧局,進了局長辦公室就找地方靜靜地坐著,局長也不說話,看看文件、翻翻報紙,接下來是一段長久的沉默。終於,局長繃不住了——

“又要錢唄?”

“知道還問?”

“那時政府部門也都沒有錢,給個千八百塊錢,就夠買一天的炸藥。”王玉格說。

慢慢地,王玉格“高級乞丐書記”的名號也傳開了。那時的他“幾乎是一天啥也不干,光去要錢”,每拿到一筆資金,隧道便開幾天工,錢用完了,施工就暫停,然后再想辦法籌錢。

2003年春天,交通部提出,“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兄弟走上瀝青路和水泥路”。次年秋天,北鋪村隧道工程被納入“村村通”規劃。時任淶源縣塔崖驛鄉黨委書記郭雪飛為北鋪村聯系機械設備,並個人墊付20萬元,又激活了這條隧道。

2004年11月,轟隆隆的炮聲響過后,山梁被炸出個窟窿,遠看像被掰掉了顆門牙。“好咧!好咧!洞子通咧!”

捷報傳來,等在隧道一頭的村民們“咣當”扔下手裡的鐵鍬跑進隧道。由於剛炸出來的窟窿太小鑽不過身去,人們便扒在窟窿口,爭先恐后瞅著山那邊的風景。

如今,每次經過隧道,潘軍“都覺得自己走得理直氣壯”。他對兒子說:“當年打這隧道就有你爹的份兒!”兒子聽后一臉崇拜。

讓村民們頭疼的是,至今每到春季,隧道內頻頻發生落石事件。據村民反映,2015年4月,隧道內落下一塊約1噸重的石頭,所幸無人傷亡。到了冬季,隧道內積水結成的冰層可達40厘米厚,影響通行。

自隧道貫通以來的13年間,王玉格斷斷續續向該縣交通局反映過這一情況。

對此,淶源縣交通局計劃統計股股長李冀敏說:“縣交通局很重視這一隧道工程,並已向河北省交通運輸廳進行申報。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回復稱,以后有能用於隧道工程的專項資金時,會對此予以重點考慮。”

回憶當年“掏洞子”的經歷,王玉格感慨:“我們村就是新時代的愚公‘鑿’山。”如今,村子通往外界的“出路”有了,他感到生活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翻大梁”成了歷史,以前大家買了自行車也得扛著走,現在很多人買了三輪車和摩托車……太行山深處的這群“愚公”,正從貧困中突圍。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