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攻堅

盼了幾十年 終於要脫貧了

栗園園

2017年05月30日09:51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盼了幾十年 終於要脫貧了

北坡村第一書記龐啟淵說,老柏樹公路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后,全村每個社都將通上公路。 記者 栗園園 攝

5月22日,城口縣下了整整一天雨。記者乘坐的汽車,顛簸地行進在沿中公路上。此行的目的地,是沿河鄉北坡村。

穿過一個個山洞,記者看到,沿途的大山幾乎直上直下,十分險峻。山路崎嶇,讓這個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鄉村,依然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盡管和其他村相比,我們仍比較貧困,但和以前相比,如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第一書記龐啟淵說,隨著交通改善、產業發展,今年底,北坡村將實現整村脫貧。

交通不便:脫貧“攔路虎”

北坡村是一個撤並村,總人口1541人,於2003年由柏樹村、安坪村、北坡村合並而成,村民比較分散。2015年8月,龐啟淵初到北坡村,用了一個多月走訪完全村的75戶貧困戶,這讓他對村裡的貧困有了深入的認識。

“北坡村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龐啟淵說,三村合並后,原柏樹村的村民被劃分到北坡村五、六、七、八社,而通往這4個社的隻有一條長3.7公裡、寬3米多的騾馬道,村民日常出行全靠兩條腿,運輸隻能靠騾馬。

此外,當時一、二、三、四社的道路也沒有一條像樣的,基本都是土路。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我們也一直在努力改善。但這麼多、這麼陡的山,修起路來需要花費大量資金,我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北坡村黨支部書記張明海說,正常修路1公裡需資金10萬元,在北坡村可能就需要上百萬元,就連通往五、六、七、八社的那條3.7公裡的騾馬便道,也是花了100多萬元才開辟出來的。

大山成了脫貧的“攔路虎”。交通不便,導致農產品運不出去,村民生活成本增加,沒有人願意來村裡發展產業,北坡村的年輕人基本上都選擇了外出務工。走訪中,龐啟淵了解到,村民從山上到最近的居民聚居區賣農產品,要花1個半小時,每次騾馬運輸150斤玉米,運輸費50多元。玉米售價1元/斤,本來能賣得150元,但減去運輸費,就隻剩下不到100元。

今年年底每個社都通公路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北坡村的基礎設施開始得到改善:沿中公路加固、拓寬,沿線一社和三社的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二社的社道維修完畢﹔四社因地勢原因無法修建公路,且人口較少,根據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政策,該社村民都搬到了山下…… (下轉2版)

最難的還是五、六、七、八社。這裡山體過於陡峭,若要在騾馬便道基礎上進行道路建設,不僅難度大,且十分危險,費用也高達2000多萬元。為此,村干部多次勸說村民搬下山居住。“修房子要花好多錢”“搬下山我怎麼種地,靠什麼生活”,村民們有自己的顧慮,都不願搬家。

“那就另外開辟一條路。”龐啟淵告訴記者,在征求村民意願后,通往這幾個社的老柏樹公路去年年底開建。這條路計劃投資1793萬元,全長近3.5公裡,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后,全村每個社都能通公路了。

交通的改變,讓村民怨氣少了,村裡的干群關系更加和諧了。

長短結合規劃產業謀發展

在北坡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傳統農業。

“傳統農業雖見效快,但效益低,因此產業發展得長短結合,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發展一些見效慢但效益高的產業。”龐啟淵和村支兩委干部決定短期內先做大原有的生豬、中蜂、山地雞等產業。

2016年,北坡村採取產業發展獎勵模式,於年初將產業發展啟動資金發放到貧困戶手中,每戶500元,年末再向驗收合格的貧困戶發放產業發展獎勵資金,每戶500元,加上面向全體群眾的產業扶持政策,有的貧困戶僅僅在發展產業上獲得的獎勵便有5000多元。在此激勵下,去年,全村貧困戶的山地雞喂養數量平均達到30多隻,生豬養殖平均數量在2頭以上,傳統農業基本可以保証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多元。

就在記者進村當天,北坡村還和城口縣綠創香菇種植場簽訂了合同,准備在村裡發展花菇產業。龐啟淵說,花菇是北坡村最新規劃的一個短期產業,今年立秋開始種植,年底便可見效,“種植場年底會以保底價格26元/斤進行收購,村民幾乎無后顧之憂。”

在長期規劃方面,村裡決定擴大原有的筍竹產業種植規模。“筍竹雖生產周期長,但是好種,晒成筍干便於保存、運輸,經濟價值也高。”龐啟淵說,去年,全村新增筍竹種植面積2700多畝,目前,全村筍竹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基本不愁銷路,1畝可產生經濟價值500多元。

去年,北坡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7050元,今年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

(責編:姚茜、李源)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