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把根牢牢扎在“第二故鄉”

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駐村第一書記 胡 克

2017年05月25日10:5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把根牢牢扎在“第二故鄉”

胡克在大棚裡拔起長好的辣椒苗准備移栽到合作社的地裡。記者 劉 蓉攝

窯洞、白羊肚手巾、黃土地……帶著對陝西的這些印象和“打硬仗”的心理准備,2015年10月8日,我從河海大學來到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五愛村第一書記。

看到與想象中截然不同的青山綠水,看到寬闊的漢江岸邊的柳隨風擺,儼然一幅水鄉風貌,讓我這個出生於江南的人有了一絲歸屬感。然而,剛來到五愛村,迎面而來的就是三大始料未及的考驗:起居、語言、飲食。

剛來時,臨時宿舍沒有廁所,入住第一晚就進來了3隻老鼠,難受得整夜不能入睡。第二天入戶,原本想同村民深入交流,結果當地村民的方言讓我聽得雲裡霧裡,不知所雲。作為江蘇人,我通常飲食清淡,而石泉的飲食則是無辣不歡。

如果連當地的生活都不能適應,還怎麼帶領村民去發展?於是,我們努力聽,學著說,不懂就問,慢慢地,可以不要“翻譯”直接與村民交流了。經過半年的調整,腸胃也終於適應了有辣椒的飯菜。

“書記,你給我們村帶了啥項目?帶了多少錢來?”記得剛到村上,開村民議事大會時,有人這樣問我,我有些尷尬。可是反過來想,如何讓村民認識到教育扶貧是功在千秋的強基固本之計?

陝南貧窮落后,禁錮其發展的,除了各種硬件條件,最重要的還是人的思想。扶貧先扶智,一定要轉變思想,打主動仗!乘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東風,我一方面給村民講黨課,另一方面,積極與鎮、村干部協調,摸村情,定規劃,再依靠學校的資源為村民牽線搭橋,爭取項目。

去年,我協調河海大學對石泉縣16名水利及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並進一步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常州校區組織人事部對貧困學生進行定點幫扶,並向五愛村小學貧困學生捐贈學習用品。河海大學計劃定向招收石泉縣農村大學生,還設立了專項助學金,用以獎勵、資助石泉優秀學生完成學業。去年幫扶貧困大中小學生家庭33戶,發放助學金6.6萬元,計劃至2020年,每年投入10萬元支持石泉縣教育。

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幫助村民開設網店,通過網絡銷售農副產品。通過招商引資,2016年6月4日,縣公產局與北京鄉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訂了大秦嶺全域旅游、全時旅游生態系統金字塔尖產品“鄉關會客廳+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建設協議﹔陝西省富凱集團投資建設池河鎮五愛村田園綜合體,為周邊城市的中高端家庭與適齡人群提供田園度假與鄉村旅游服務,開發“1+1”旅游居家養老模式,使五愛美麗鄉村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引進江蘇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池河投資建廠……

如今,我來到五愛村1年多了。看著五愛村一點一滴的變化,除了欣慰還有感動。在這千裡之外的第二故鄉,我已將自己的根牢牢扎下,帶領這裡的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