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4日14:12 來源:中國婦女報
楊發梅在採摘蘑菇。
“搬到了移民村好是好,可兒子今年還沒結婚呢,我是背著兒子出來干活的,掙點錢,給娃兒補貼一些”!
楊發梅是從天祝縣古城鄉搬遷到德吉新村的移民,丈夫幾年前就因病去世。家裡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都出嫁到了臨縣,因為遠,女兒平時難得回來一次。搬到德吉新村后隻有兒子在身邊,目前在蘭州打工。今年30歲的兒子還沒有娶上媳婦,這是楊發梅最挂心的事。
5月6日上午,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德吉新村北邊的香菇種植大棚裡,楊發梅正在和村裡的婦女們在這裡勞動,她們有的在給菌棒注水,有的在採摘蘑菇,一片忙碌的景象。楊發梅的工作是採摘蘑菇,她是這裡的老工人了,因為她人勤快、工作熟練,種植基地的老板也很願意請她。今年59歲的她是記者在這裡見到的年紀最大的採蘑女工。
德吉新村地處高原地帶,早晚溫差大,但這裡的氣候比較適宜大棚蘑菇生長,而且蘑菇的品質特別好,蘑菇種植也是這個移民村目前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
從早上8點上班,一直到中午12點下班,這段時間楊發梅和其他工人要把當天棚裡新長出來的蘑菇全部採完。4個小時的時間,中間少有歇息。採蘑菇要不斷地彎腰,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很耗體力,但楊發梅對記者說她習慣了、不累。
德吉新村的移民來自天祝縣的8個鄉鎮,這些鄉鎮絕大部分都在山區。而在這裡的山區,年輕人娶媳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別的不說,因為山區普遍交通不便、地域偏僻、房屋老舊、生產發展條件差,年輕女孩子往往不願意嫁到這裡。
“不管你小伙子多帥,家裡多有錢,隻要走過一次那樣的山路,看到那樣的土房子,姑娘就再也不來了!”一位村民這樣對記者說。
倒不是說現在的姑娘嫌貧愛富,嫁到德吉新村不久的李生香告訴記者,這些年她一直在縣城服裝店打工,在縣城生活習慣了,她已經不適應在山村裡的生活。而德吉新村雖說離縣城稍遠一點,但這裡的基礎生活設施和縣城差不多,住房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比縣城還要好,和山區相比,她肯定願意嫁到這裡來。
楊發梅的老家古城鄉就是這樣的山區,因為那裡條件比較差,兒子的婚事讓她很犯難。搬到德吉新村后,住上了新房子,交通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改善了,楊發梅覺得兒子的婚事有了新盼頭。
楊發梅的兒子在蘭州干水暖工,工作還不錯,據說最近談了個對象,問及具體情況,楊發梅笑稱孩子的事不好說。兒子心疼她,一再勸阻她去打工,但為了給兒子攢一點結婚的錢,楊發梅仍然背著兒子悄悄來蘑菇棚裡干活。
“‘五一’的時候兒子回了趟家,前幾天才回去。”一提起兒子,楊發梅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工作了一上午,中午12點一到,楊發梅和工人們停下了手裡的活兒回家吃飯。回家時她走得很快,記者在后面幾乎跟不上。中間要穿過一道鐵絲網時,楊發梅把鐵絲網拉開道縫,近60歲的她很習慣地彎腰、抬腿、穿過,動作熟練得讓記者感嘆。
楊發梅的家是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帶廚衛,有上下水,這是移民村的中型戶型,比較寬敞。可以看出,家具都是新置的。盡管每天要去干活,楊發梅仍把家裡收拾得干干淨淨、有條不紊。
說話間,楊發梅拿出兒子的照片給記者看,這是一個很帥氣的小伙子。
“孩子昨天還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不要去干活了。我掙上幾個算幾個,給娃兒貼補一下!”楊發梅說這話的時候,看得出她很想念自己在蘭州打工的兒子。
楊發梅的身體不太好,做過好幾次手術。在德吉新村,像楊發梅這個年齡的老人,大多都在家休息或是帶帶孫子。但為了她時時挂念的兒子,為了兒子的婚事,快60歲的楊發梅仍每天堅持去採蘑菇賺錢。
蘑菇產業是德吉新村目前重點培育的產業,蘑菇的銷路很好,楊發梅說去年陸陸續續打了半年工,賺了1.5萬元,為此她很欣慰。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搬到了美麗漂亮的德吉新村,村民們的住房等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在記者駐村的這段時間裡,幾乎隔些天就能聽到村裡炸鞭炮的聲音,那是有年輕人在新居裡結婚。
在楊發梅家,記者在他兒子的床上看到一對帶著大紅喜字的枕巾,楊發梅告訴記者,她現在就盼著兒子結婚的那天了,等兒子結了婚,她也就不出去干活了。看著那對帶喜字的枕巾,楊發梅的臉笑開了花。(記者袁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