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昭通政法機關為脫貧攻堅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種下法治基因護航精准扶貧

2017年05月24日10:46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種下法治基因護航精准扶貧

陽光撥開濃霧,一棟棟小樓出現在山腰,柏油馬路將它們串起來。有的人在田間勞作,有的人在院壩裡聊天,不遠處的學校裡書聲琅琅。站在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新灘鎮石龍村村委會的辦公樓前,村主任余太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石龍村的發展,靠的是講法律、守規矩的氛圍,如果沒有這樣的氛圍,實現脫貧奔小康,難上加難。

“貧困村法治建設薄弱,村民法律意識淡薄,是阻礙脫貧攻堅的一大‘絆腳石’,所以,昭通政法機關在扶貧攻堅路上,種下法治基因、護航精准扶貧。”近日,昭通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福昌向在該市蹲點採訪的記者介紹說,當前,昭通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沖刺期,昭通政法機關積極行動起來,先后出台健全貧困村法治建設等制度措施,為全市脫貧攻堅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據介紹,昭通市政法委在扶貧工作中,針對農村存在的聚眾賭博、好逸惡勞、不贍養老人等現象,創造性地開展法治扶貧,著力從源頭上根除違法行為導致返貧致貧現象的發生。同時要求全市政法系統黨員干部在駐村扶貧過程中,必須當好“六大員”,即:法律法規“宣傳員”、村情民意“調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經濟發展“引領員”、基層組織“指導員”、脫貧攻堅“監督員”。

“我們在法律法規宣傳過程中,邀請專家、律師,深入貧困山區開展‘法治九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宗教場所、進家庭、進軍營)活動。”昭通市政法委宣教中心主任周自雲介紹,昭通政法機關干警每年深入縣區、鄉鎮、社區、學校、宗教場所等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100場次以上,全面掀起了平安建設、法治創建的良好氛圍。

綏江縣新灘鎮石龍、石溪兩村在全市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加強對山區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強化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做到小糾紛不出村、大糾紛不出鎮。

“通過民主法治村創建,從而不斷提升貧困山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高村民們學法用法的水平,確保不發生影響較大的惡性上訪事件,不發生有嚴重影響的群體性事件,不發生有惡劣影響的刑事治安案件,確保挂鉤扶貧村和諧發展,平安穩定。”昭通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胡波介紹說。

胡波告訴記者,昭通市精准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市委政法委從有限的經費中擠出80萬元,解決兩村提出的辦公用房缺陷改造、新建辦公樓院壩打造、扶貧信息化建設、駐村工作經費、法治平安示范創建經費。協調職能部門為石龍村爭取了王家包省級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范點項目和經費48萬元、石溪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資金45萬元、石溪村水利建設專項資金60萬元、救災資金20萬元。

“把干部群眾從糾紛瑣事中解放出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周福昌表示,通過加大對貧困地區法治建設的投入,昭通市營造了一個講法律、守規矩的氛圍正在全市各地基層基本形成。

在記者蹲點調研採訪的巧家縣,檢察院深入扶貧村就如何做好村級干部職務犯罪預防,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進行專題講座。據巧家縣檢察院檢察長石安軍介紹,該院與縣扶貧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要求凡是扶貧項目和資金,從項目申請立項、審批、資金撥付等環節,縣、鄉、村三級項目的具體負責人都要層層簽訂廉政風險告知承諾書,並向縣扶貧辦和縣檢察院預防科備案。檢察院依托檢察機關的“兩法銜接”平台,與監察部門、財政部門籌建共享涉農(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監督信息平台,所有涉農(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信息,從撥付環節開始,每個環節均在監督平台內登記備案,由監察、檢察、財政等部門共同監管。

法院開通貧困村民立案“綠色通道”,出台便民舉措,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免繳訴訟費打官司。在全縣11個重點脫貧出列的貧困村設立的巡回辦案點及法官駐村聯絡室挂牌,認真做好群眾來電、來訪法律知識的解答30余次﹔開展送法上門、法律服務工作15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深入案發地開展巡回審理案件兩件。

“訂婚有法律效力嗎?”“村委會能否再分死亡人的承包地?”巧家縣司法局廣泛開辦“農民夜校”,選拔具有一定文化基礎、接受能力和宣講能力的村民,培訓為“法律明白人”,廣泛參與到農村常見的婚姻家庭、鄰裡糾紛的排查化解,另外,巧家縣司法局還為貧困地區派出法律援助律師,成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護航脫貧攻堅工作。

“巧家縣的法治氛圍已基本形成。”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宏說,講法律、守規矩已成為全縣各級干部群眾們的共識。(記者 石飛)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