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窮山村成了示范村

2017年05月24日09:29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窮山村成了示范村

白交祠村和軍營村位於廈門同安蓮花鎮西北部山區,距離城區三十幾公裡。由於交通不便、資源缺乏,經濟基礎較薄弱,發展一度滯后。

近年來,兩村抓住交通持續改善與設立高山黨校等機遇,發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去年人均純收入均超過1.5萬元。白交祠村還被評為省第十二屆文明村鎮,軍營村則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交通,為鄉村打開一扇門

去年3月1日,從同安城區開出的637路公交車,緩緩駛到山區。盡管這已是連接山區與城區的第二條線路,小山村還是沸騰了。數百名村民聚集在道路兩旁歡迎,“200多米長的鞭炮響了很長時間”。

對於村民而言,公交的通行讓同安城區不再遙遠。這種喜悅,隻有飽受交通不便之苦的人才能體會。

今年快70歲的楊清香是白交祠村民,瘦弱的她幾年前常背著數十斤地瓜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那時全靠雙腳走路,早晨摸黑出門,太陽下山時還沒到家。”她說。

白交祠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福曾是赤腳醫生,他說:“交通不便,不僅耽誤出診時間,每次天黑或下雨,家人也很擔心。”

除了耗時和危險,進城的交通成本一度也讓村民難以承受。以軍營村為例,距離同安城區33公裡,其中山路佔了一大半。以前,村民進城理發,雇車花的錢都比理發貴。如今,坐公交車進城,不論遠近,票價都是一元。

“對我們山村來說,給資金不如修一條路,開一條公交線路。”談及交通的重要性,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陽深有感觸。在他看來,山村貧困,主要是由於交通的制約,信息閉塞。而村裡通了公交,就像打開一扇門,方便山村和外界聯系,帶動村民尋找致富的路子。

自從通了公交,來村裡旅游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如今,楊清香在自家門口擺起小攤,兜售茶葉、地瓜、蜂蜜、腌菜等特產。

看到本地特產受歡迎,軍營村率先辦起了農村淘寶店,助力農產品的銷售。兩個村庄也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田間踏青、果蔬採摘、特色民宿等鄉村游項目。高泉陽說,村裡還引導村民組建茶葉、果蔬、畜禽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產品銷售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購”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升村民收入。

幾年來,兩村共接待游客十余萬人,帶動村民再就業100多人,創造經濟收入約250萬元。去年,軍營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5398元,白交祠村也突破1.5萬元大關。

黨建,為發展提供推動力

走進白交祠村,村口“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

所謂“山上戴帽,山下開發”,就是山上植樹造林,山下種果種茶。這也是1986年,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來此考察,為兩個貧困村的脫貧工作開出的“藥方”。

高泉陽說:“現在我們全村公益林種植面積已達到4100畝,山上的‘帽子’戴起來了。而山下也已經開發出來,村裡種植6000多畝茶園,全村80%的人從事高山茶葉的種植、生產和銷售。”楊明福也表示,白交祠村如今山林茂盛、瓜果飄香,“白交祠地瓜”已成為當地一張閃亮的名片。

不過,高泉陽也坦言,兩村的特產是茶葉和地瓜,農產品比較單一,價格隨著農產品周期起伏,並不穩定。從2013年開始,廈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分別挂鉤幫扶白交祠村、軍營村,每兩個月派一個干部駐村。當得知這個情況后,他們立即聯系相關專家和企業,尋找對策。

現在,白交祠村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在茶園裡套種果樹,改變村民較單一的收入來源。軍營村也打造了楊梅基地、藍莓基地,還和百利種苗公司合作打造了番茄種植基地,並種植果蔬,推動農業轉型,促進村民增收。

去年4月7日,廈門市委黨校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在兩村揭牌成立,這是省內首次在邊遠山村設立黨校教學點,同時也是市、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地。高山黨校開課后,開展體驗式教學,真正做到“干部受教育,百姓得實惠”。“兩村的黨員干部也在高山黨校一起學習。”高泉陽說,大家還主動作為,計劃依托高山黨校,充分利用村裡的紅色資源,結合鄉村旅游,達到黨建富民強村的目標。

在黨員們的帶動下,兩村村民自立自強,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旅游也嶄露頭角。“目前,在白交祠村和軍營村,已有7家較大的農家樂正式運營,人氣都很旺。”楊明福說,大家還正計劃成立鄉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凝聚村裡的力量,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林世雄 潘抒捷 楊珊珊

(責編:黃瑾、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