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聚焦各地黨代會>>黨代表心語

廣州市天河區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李森代表:讓志願服務遍地開花

2017年05月23日09:4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讓志願服務遍地開花

  李森

  “廣東的社會組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我想把‘廣東經驗’帶到全國各地,把愛心和陽光播撒到每個角落。”剛從北京回到廣州參加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廣州市天河區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總干事李森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專訪。

  在志願服務的圈子裡,“廣州仔”李森的故事廣為人知。他2000年加入廣州青年志願者隊伍,至今個人累計志願服務超3.5萬個小時,所帶團隊累計提供志願服務時數超50萬個小時。

  去年8月,《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印發,李森成為首批入選團中央機關的73名兼挂職干部之一。“沒想到,我會成為共青團改革的參與者。在新的崗位上,我努力把廣東和個人的基層社會組織工作經驗,運用到聯系青年、推動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的工作中。”李森說。

  ●採寫:記者 吳少敏 攝影:受訪者供圖

  一句話促使他投身志願服務

  去年8月,李森到北京工作,挂職共青團中央社會聯絡部的副部長。一下班,他就換上淡藍色的志願者工作服,成為北京地鐵2號線前門站的一名志願者。

  當好一名志願者,這是他的夢想。1994年大學畢業后,李森進入廣州電信工作。6年后,他加入了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

  當時報紙上有一句話:“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有多少名志願者。”正是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李森,使其成為一名志願者。

  第一次參加志願服務,李森探訪了70多歲、中風癱瘓的劉姨。她經受病痛、孤獨的折磨,僅有一個兒子卻遠在美國留學,身邊隻有一名保姆相伴。看到這一幕,他感到很心酸,便經常上門探望,陪老人聊天、看電視和讀報紙。劉姨說:“你對我好像親兒子一樣好。”

  這段經歷,給李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李森服務的對象增加到10多位老人,他像服務劉姨一樣,照顧著獨居老人。“做好事,讓我感到心裡踏實、高興。”

  2003年,李森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每次參加志願者服務,他都會仔細地在胸前戴上黨徽。“這對我是一種激勵,我也希望市民看到黨員志願者的風採。”

  至今,李森累計志願服務超過3.5萬個小時,所在團隊提供志願服務時數超過50萬個小時。他也從一個普通志願者,成為志願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為社會組織發展貢獻力量

  2011年,李森毅然辭職,從廣州電信產品經理轉型為專職志願者。

  在次年注冊了“廣州市天河區啟智社工服務中心”非盈利社會組織后,他第一時間在機構中成立了黨支部,並擔任黨支部書記,專門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目前,該黨支部共有黨員11人,注冊志願者8萬多人,團結和輻射黨團員以及青年20多萬人。

  “黨組織就像火炬,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李森說。在他的帶領下,一批社會組織紛紛要求成立黨組織,進一步擴大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社會組織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李森率領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堅持在繁瑣的日常服務中叫響“我是黨員”,並創設了“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要求黨員志願者必須佩戴黨徽上崗,亮明黨員身份,“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

  他還與天河區212個社區和其他領域黨組織結對共建,積極開展專業化志願服務,並輻射廣州以及佛山、惠州等地。黨員志願者們為服務對象量身定制達10余種服務項目,且大多利用周末、假期或晚間來進行。

  他所帶領的團隊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稱號,其本人先后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志願服務金獎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志願者等榮譽。

  志願者工作已經成為李森永不言棄的“另一半”。他現在主要負責青年社會組織和新興青年群體的聯絡工作。他說:“我希望能成為青年的伙伴,凝聚更多的青年社會組織和骨干人員,共同為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黃瑾、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聚焦各地黨代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