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海南白沙可任村把“城市”搬到“農村”

女“鄉賢”回歸刮起脫貧“頭腦風暴”

2017年05月22日15:07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女“鄉賢”回歸刮起脫貧“頭腦風暴”

韋麗梅幫村民在網上購物

陳壯蓮在聽診中

回歸農村,對白沙黎族自治縣貧困村可任村數位女性而言,並非“無奈的選擇”,而是一次重新出發,在驚訝於“城裡人怎麼那麼有商業頭腦”之后,她們決定,回到鄉親們中間,用各自在城裡學到的經驗、技能,在村裡刮起一場主動脫貧的“頭腦風暴”,在村民心中,這些“有能耐”的婦女,也成為被大家信任的“女鄉賢”。

符桂蘭:城裡的經歷讓我走出絕望

一片片橡膠林下套種著一顆顆益智(南藥一種),徐徐流淌的山間小溪澆灌著兩岸的農田,空氣中散發著泥土、草木氣息,以及菠蘿蜜的香味。

深夜兩點,符桂蘭便起床,前往橡膠林割膠,一次能割200~300株,膠價好的時候一次能有好幾百元的收入。

符桂蘭的丈夫符金良長期咳嗽,身體欠佳,無法干重農活。割膠、種田、種甘蔗、干家務,符桂蘭扛起了家庭重擔。她在海口當過泡沫廠工人,在學校幫過廚。每逢割膠或農忙時節,符桂蘭便海口、家中兩頭跑。去年年底,在政府的精准幫扶與自身的努力下,符桂蘭一家摘掉了“窮帽”。

“以前,城裡有的我們都沒有,現在慢慢都有了。”作為奔走在城市與鄉村的農村婦女,符桂蘭深刻感受到近年來可任村的變化,“正在拉近與城市的距離。”

在符桂蘭看來,可任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之前一些村民思想落后,大多人靠著家中的幾百株橡膠和幾畝地維持生計,“我們有地,反正又餓不死”成為不少村民得過且過的理由。

“城裡很多婦女都有工作有工資,很獨立。城裡人也有商業頭腦,把被丟棄的廢品變成工藝品賺錢……”符桂蘭剛到海口等城市打工時,驚喜於城市的這種不同。曾經的她因丈夫身體狀況不佳而感到絕望,現在的她決定擼起袖子大干一次!

符桂蘭說,現在回鄉發展的大學生、企業家越來越多,在他們的影響下,現在村裡的人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村裡的婦女忙完農活還會做些手工繡或手工藝品賺錢,村裡的男人們也一個個積極主動起來,“生怕落后了。”

韋麗梅: “你們隻管放心地買和賣”

“您好,請問您需要幾斤野蜂蜜,今晚就可以發貨。”每隔幾分鐘,韋麗梅便會收到客戶打來的咨詢電話,詢問農產品的價格。如果顧客要的農產品多,韋麗梅會挨個詢問村民家中農產品數量,及時補充貨源。

韋麗梅是土生土長的可任村人,2003年大學畢業后從海口到杭州打拼,從事電商行業。在杭州的十多年時間,韋麗梅見証了電商的發展速度。“如果家鄉也能發展電商該多好!”這是韋麗梅一直的期待,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2015年,得知家鄉白沙縣要成立農村淘寶服務中心的消息后,她立刻辭去杭州的工作,回鄉加入到電商扶貧的隊伍中。

然而,開展農村淘寶前期宣傳工作並非易事。可任村的村民大多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不知道何為電商,也不太會用除通話外的其他手機功能。前三個月時間,韋麗梅幾乎天天早上6點下村宣傳,挨家挨戶講解電商的好處,經常晚上10點后才回家。

“我們的農產品給你,能賣出去嗎?虧了怎麼辦?”“在網上買東西,買到假貨怎麼辦?”

面對村民的疑惑,韋麗梅拍著胸脯說:“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你們隻管放心地買和賣。”在韋麗梅的承諾下,村民們陸續開始接受農村淘寶。

2016年3月8日,可任村農村淘寶店正式開業,從一開始隻有幾個村民光顧,到現在幾乎整個村的人都來店購買文具、洗發水、衣服等生活物資,從一開始村民不敢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到現在一批批蜂蜜、芭蕉、地瓜、筍干等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一年多來,可任村農村淘寶店累計訂單超過6300筆,營業額已超過88萬元。 農村淘寶已成為可任人通往外界的窗口,讓農產品“走出去”,農需品“走進來”。

不久前韋麗梅被確診患上乳腺癌,但她並沒有停止工作,一邊做化療,一邊經營農村淘寶店。韋麗梅幾乎每天都待在店裡,沒有時間照顧5歲的孩子。孩子偶爾也會抱怨:“為什麼其他孩子都有媽媽陪,我卻沒有。”“媽媽,你的病怎麼辦呢?”

“如果每個人都隻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改變,不願創新,我們就永遠貧困。” 韋麗梅不斷給自己打氣,不讓病魔影響她的工作和生活,每天靜靜感受整個村庄的進步與變化。

陳壯蓮:讓村民重視身體健康

“聽到突突突的摩托聲,就知道陳壯蓮來了……這個女人真厲害,以前村裡還是爛泥路的時候,她晚上也照樣家家戶戶發通知……” 村民們愛這麼評價陳壯蓮。

如今,在村裡,遇到身體不適,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陳壯蓮。

從“植物醫生”到村婦女主任,再到鄉村醫生,近20年的時間,陳壯蓮一直扎根基層,服務農村。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待學成歸來便回鄉建設農村。”2001年,大專畢業后,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發展的陳壯蓮決定“回鄉建設農村”。回鄉后,陳壯蓮從事農藥推廣、農技指導的工作,她每天下村給農作物看病,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那個‘植物女醫生’又來了!” 陳壯蓮每次下村,村民總是邊開玩笑邊熱情地和她打招呼。不久后,她認識了丈夫符錫川。結婚后陳壯蓮便住回了可任村白准村小組。

起初,陳壯蓮發現,村民不懂技術,影響農作物收成。她成為“植物醫生”是為了給農作物看病。后來,她發現不少村民也不懂醫學常識,生病了不去醫院,隨便喝點兒草藥,受傷了不清理傷口,用水泥去堵傷口……

“村民的健康觀念亟須改善。”2007年,陳壯蓮選擇成為一名基層衛生員,負責村民慢性病管理等工作。2016年,經過多次學習和培訓,陳壯蓮獲得執業証,正式成為一名鄉村醫生。

陳壯蓮承擔著整個村看病就診、慢病管理等方面的任務。細心的她曾發現村裡的一位婦女變得異常消瘦,精神不佳,帶其去醫院檢查后發現是子宮肌瘤,好在及時得到治療。

“生病了要去醫院檢查,受傷了要清理傷口,要相信科學。”在陳壯蓮的影響下,村民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不再盲目用藥。

一位位村裡土生土長的女“鄉賢”,在選擇回歸之后,已經從思想觀念開始,影響著曾經“躲在山裡”的可任村。

通過把“城裡的東西”搬進來,把“村裡的東西”傳出去,摘掉“貧困帽”,可任村已經在路上。(記者 田珊檑)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