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中華兒女》

陳靜瑜:醫者之責深銘“肺”腑

記者 王海珍

2017年05月22日13: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陳靜瑜性格裡有著學者和醫生最耿直的一面,是位有良心的全國人大代表

3月13日晚上,中日友好醫院會議室內人頭攢動。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趁兩會間隙為中日醫院呼吸中心PCCM專培教學活動做講座,來聽講座的聽眾中除了年輕醫生之外,還有慕名而來的患者家屬和記者。

講座結束,圍觀者嘩啦啦簇擁到陳靜瑜的跟前,有人舉著採訪機,有人拿著X光片,見縫插針地詢問著各自關心的問題……

與死神賽跑的肺移植領軍者

陳靜瑜長期從事普胸外科臨床工作,近年來開始從事肺移植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任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無錫市肺移植中心主任。

在臟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難度最高的,對供受體的匹配要求最高,而且需要多個醫院和多個學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我國一直進展艱難。2001年,陳靜瑜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進修學習肺移植,2002年9月28日完成第一例肺移植。自此,中國的肺移植開始發展起來。 

兩會期間,陳靜瑜一直很忙。3月4日晚,在兩會開幕前夕,他在中日友好醫院做了一台肺移植手術,這台手術因為有網絡直播一時火遍全國。其實,在3月3日、4日、7日這三天,他都分別為患者做了肺移植手術。

如此密集的手術安排,他的日常工作節奏可見一斑。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全國共有204例肺移植,陳靜瑜團隊完成了136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肺移植中心。排名第一是陳靜瑜曾進修過的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2016年完成了145例。

再看一組數據:2016年飛行110次,186小時,共計125606公裡,典型的“空中飛人”,這是陳靜瑜團隊負責取肺源的劉東醫生的工作狀態。

“每做一例肺移植,從前期OPO協調員供肺維護協調並作出評估,到肺源獲取直至最后民航、高速、高鐵轉運到醫院完成肺移植,每一步都相當艱難,每例肺移植均是急診手術,我們團隊每天都在應急狀態下隨時出發。”陳靜瑜說,而他本人基本上平均三天一次飛機出行。

“有了器官才有移植,有了移植才有新生命。”器官的時間耽誤了,很可能就意味著一個生命結束了。對陳靜瑜及其移植團隊來說,一旦拿到肺源,就必須爭分奪秒移植給病人。肺源從供體身上取下,到植入受體體內血流灌注為止,有一段安全的冷缺血時間,如果超過了冷缺血時間,肺源質量就變差甚至無法使用。一般來說肺源冷缺血時間為12小時,刨除移植手術本身需要的5個多小時,留給路上轉運的時間隻有6小時左右。從這一方面而言,陳靜瑜是與死神賽跑的人。

從事肺部疾病診治工作20多年,陳靜瑜太了解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痛苦。當慢阻肺、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彌漫性支氣管擴張等呼吸系統疾病發展至終末階段,病人呼吸困難,有的甚至24小時離不開氧氣,沒法下床走路活動,生活質量非常低,進行肺移植成為其唯一治療手段。

中國肺病高發,每年至少有10000多個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肺移植。“目前肺移植少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肺是開放性器官,無時無刻不面臨著感染的風險,其次大家對肺的維護認識不夠﹔此外,獲取的供肺需要及時轉運到醫院,否則肺源質量將大大受到影響。”

肺移植不像肝腎移植那樣被廣為知曉。“很多患者和家屬存在錯誤觀念,到最后無法救治時才接受肺移植。”陳靜瑜在門診中遇到太多這樣的患者。普及肺移植知識,讓更多人意識到肺移植的重要性,這也是陳靜瑜一直努力所做的事情,包括手術直播——在數萬人的矚目下完成一台手術,壓力不可謂不大,可是陳靜瑜卻勇於嘗試,開手術直播先河。他一直是勇敢的。

“要直播這樣一台高難度的手術,一開始我有些顧慮,但當我想到如果因為這台直播手術可以增強更多的中國民眾對腦死亡器官捐獻的認識,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陳靜瑜對手術直播形式表示了認可。

“國外患者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進行肺移植,譬如肺纖維化病人估測存活二年就評估排隊等肺源,而國內許多患者因為對肺移植不了解,害怕,往往瀕死狀況下才來博一下,有的預計生存隻剩一個月甚至幾天時間才來。”肺移植是個成熟手術,隻要移植前全身狀況好,成功率能到90%,而瀕死時才救助肺移植的受者,死亡率很高。很多患者往往等不到供體或者來不了醫院就去世了,這是陳靜瑜最痛心的事情。

認真履職的全國人大代表  

在陳靜瑜的記憶中,有一件事情一直印象深刻。2015年10月4日,他們的團隊從廣西獲得肺源之后連夜趕往廣州白雲機場,但是到達機場后,飛機沒有起飛卻已錯過了登機時間,航空公司以不符合規定為由拒絕團隊成員登機。最終,此次器官轉運時間長達9個半小時,使得移植手術的難度大大增加。

這件事對陳靜瑜觸動很大,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曾經多次提交關於建立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建議,但仍舊發生了這種遺憾的事情。於是,他再次專門提出了《關於建立航空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建議》。

“加快推進器官轉運可以更好地保証器官轉運時間窗的控制,有效提高我國器官利用率,緩解器官來源不足,最終推動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加速發展,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他認為,航空器官轉運綠色通道含義包含兩層,一是供體獲取團隊在事先報備並獲准后,到達機場后即可在機場與航空公司的專人協調下快速登機﹔二是在民航飛機誤點、流量控制排隊等待等狀況下,航空公司、機場與空管部門密切配合,遵循“生命優先特事特辦”的人道主義精神,視情況緊急,確保供體獲取團隊乘坐的航班“優先起飛”。經努力,2016年5月6日,民航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專用綠色通道的通知》。自此,中國終於有了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機制。

2017年兩會,陳靜瑜的建議是加快腦死亡立法。他已經連續兩年提交腦死亡立法的建議了,他說,相關部門回復他稱,目前我國沒有實施該法的群眾基礎。

陳靜瑜對此並不滿意。他說,腦死亡立法未成功,意味著我國器官捐獻工作有障礙。2016年,我國共有4080位公民在心腦死亡后,捐獻了包括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在內的共計11296個大器官,比上年提高近50%,佔累計捐獻總量的41%。我國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已達2.98,絕對值列全球第二位。陳靜瑜說,這說明大部分病人家屬認可了腦死亡,該法已經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陳靜瑜也指出,我國相對PMP是很低的。西班牙的PMP達到40,位居全球第一。我國台灣地區比大陸高出一倍。如果能夠推動腦死亡立法,就將大大推動我國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

陳靜瑜認為,我們是有社會基礎的,老百姓也是有愛心的,而且很多病人家屬也認可對腦死亡患者進行器官捐獻,用行動拯救更多的病人。在陳靜瑜看來,腦死亡立法意義重大:“一是有利於維護死者尊嚴﹔二是實施腦死亡標准體現了人類在生命意義和自我價值等觀念上的進步,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三是利於有效利用醫療資源。”

陳靜瑜呼吁,公安、交通部門應積極支持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協助建立交通事故腦死亡逝者的器官捐獻與交通事故鑒定同步工作機制,讓更多生前有器官捐獻意願的公民,在不幸離世后,用挽救其他生命的形式延續自己的生命。

大愛清塵的志願者

陳靜瑜的微信昵稱是“肺腑之言”。既切合他的職業,與肺有關,又切合他的心地,說得都是肺腑真言。有人曾開玩笑說,陳靜瑜的微信太過於血腥,然而,透過這一幅幅血腥畫面,你可以了解到塵肺給很多農民工帶來的巨大傷害,可以體會到一個醫學團隊不斷挽救生命的高尚醫德,可以感受到社會對器官移植與日俱增的關注。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陳靜瑜還有一個身份:義工。他作為大愛清塵專家委員會委員已經快四年了。

大愛清塵基金,源自2011年6月15日由著名記者王克勤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大愛清塵·尋救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是專項救助中國600萬塵肺病農民工,並致力於推動預防和最終消滅塵肺病的公益基金。

塵肺病是一種沒有醫療終結的職業病,是由於長期吸入大量細微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臟器致殘性疾病。患者肺組織硬化、石化,呼吸極為困難,行動艱難,喪失勞力,大部分人最后被活活憋死。

將在生死線上艱難掙扎的塵肺病農民工送進大愛清塵定點合作醫院,使其獲得及時的治療和生的希望,這是大愛清塵救援工作的基礎項目。

“我們這裡有一份解決塵肺病農民工醫療和生活救助問題的建議,能不能幫我們聯系一位願意提交這份建議的代表或委員,這是關乎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600萬農民兄弟的生命的事情!”2013年春天,“大愛清塵”官方微博發起這樣的倡議,“尋找熱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掙扎在生命線上的塵肺病人請命!”這一微博得到了陳靜瑜的關注。據大愛清塵發起人王克勤回憶,陳靜瑜也是第一個回應的人大代表。

“兩會在即,尋找良心代表委員,為天下蒼生請命!沒有什麼比救命更大的事!”陳靜瑜在收到“大愛清塵”在微博上發出的倡議后立即回應。作為醫療專家,陳靜瑜修改了醫療方面的建議。帶著《關於切實解決塵肺病患者醫療救助相關問題的建議》參加全國人代會,並動員更多代表簽名,以促使國家相關部門重視解決。

2013年3月7日下午至晚間,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陳靜瑜和全國政協委員吳先寧,前往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天竺村,看望劉建偉等農民工塵肺病患者,調研他們的生活等情況,豐富兩會議案、提案。通過走訪調研,陳靜瑜發現,塵肺病人群體面臨的困難,是“綜合征”——不僅維權困難,而且本身就很貧困,拿不出錢就醫,他的病人中,也有不少還沒有等到維權的賠償款,就已經到了塵肺晚期。

“陳靜瑜性格裡有著學者和醫生最耿直的一面,是位有良心的全國人大代表。”王克勤這樣評價他,他不僅在醫療專業方面給出大量建議,而且在全國兩會期間也不遺余力地在領導面前講述塵肺病之苦。王克勤坦言,早幾年,“塵肺病”還屬於敏感詞,隨著全國人大代表、社會各界的合力呼吁,2013年起國家已經開始關注、並正面對塵肺病人的救治作出回應。陳靜瑜在輿論的破冰之旅中,功不可沒。

每年,陳靜瑜都會抽出時間參加大愛清塵組織的研討會,為預防救治塵肺病出謀劃策,救治塵肺病人,他也因此成為眾多塵肺病家屬眼中的救星。

大愛清塵發起人王克勤在微博上,曾經多次分享過一個故事:每每退潮,即有千萬小魚留海灘,不能回海。一孩子每到退潮即在海邊揀小魚,一條條扔回海中。大人覺好笑,一退潮滿海灘都是魚,揀幾十乃至幾百條歸海有何用?但孩子卻非常堅定。有人問:這麼多的魚,你又不能改變它們命運,扔不扔有何不同?他看看手中的魚,答:對這條,我能改變。能救一個是一個。

陳靜瑜同樣如是,與死神賽跑,盡力拼搏,能救一個是一個。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